回覆列表
  • 1 # 東東歷史

    梅超風。

    對梅超風的恨主要是來自於恐懼,不想看。

    83版《射鵰英雄傳》在內地播出的時候,我還很小。對於武俠什麼的沒概念。只記得梅超風出來的時候,陰森恐怖的。看到梅超風的裝扮,都覺得害怕。跟看鬼片一個感覺,給我的恐懼感不亞於聊齋。

    射鵰前半段,梅超風壓制了男女主角還有郭靖的七位師傅。這麼一位“高人”居然如此陰森恐怖,給我留下了童年陰影,以後再看的時候,覺得也沒啥。

  • 2 # 大衛貝克漢龍

    陳家洛 胡斐 袁承志 張無忌,這幾個豬腳,拖拖拉拉,磨磨唧唧的,空有一身武力,卻沒大志,做事情婆婆媽媽的。真是煩。反而裡面的反派張召重,苗人鳳,夏雪宜,成昆等人才是適合辦大事的,要是豬腳的運氣,早就一統江湖,一統天下了。

  • 3 # 毛火榮

    我看金庸古龍等小說比較晚了,大概要到初一這樣子了,

    但小時候的武俠劇簡直跟現在的抗戰劇一樣多,

    在眾多武俠劇中,新加坡版的蓮花爭霸絕對是很魔性的一個!那劇情真叫一個跌宕起伏,精彩絕倫,讓人看的津津有味,當然我了是後來才知道翻拍自古龍的小說流星蝴蝶劍,

    整部劇印象最深的就是白玉川!當然,也根本沒辦法對她/他印象不深,好好的一個男的,壞事幹盡不說,還偏偏自宮當太監,太可怕了,變成美女的白玉川和小蝶的哥哥談起了戀愛,和小蝶成了閨蜜,那個時候簡直太毀三觀了,

    所以理所當然白玉川是我小時候最恨的武俠人物,

  • 4 # 史毓郎

    新白娘子傳奇裡的法海

    甘十九妹裡的水紅芍

    三國裡的司馬懿

    水滸裡的高俅

    白眉大俠裡的金掌,郭長達

  • 5 # 素衣山容瘦

    恨談不上,但是一直很煩《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蓉(不是神鵰裡的)。這個在金庸看來,他塑造的智商最高的美女,美我是沒看出來(如果覺得她美,也許就不煩她了),智商也只限於小聰明。

    黃蓉這一輩子只幹了一件聰明事就是找了一個好老公,雖然最後陪著他犧牲掉自己,但是價值觀問題不好評價。其餘的她做成了什麼?楊康那才叫“胸懷大志,腹有良謀”,一直把靖蓉玩弄於股掌之中。

    你說郭靖這樣的被人利用陷害也就罷了,黃蓉也一直處於被動防禦狀態,充其量那叫見招拆招,你就不會先發制人防患於未然嗎?結果好了,一次次慘遭傷害,如果沒有主角光環,你能一次次滿血復活嗎?好吧,我知道這都是主角的養成套路,但是拜託別把她的智商設定那麼高好不好?很戳心。

    《武林外史》裡面的朱七七是令人牙癢癢的人物,就不明白為什麼男主男配都喜歡這路貨色。白飛飛不比她強百倍嗎?你們眼瞎啊,名俠大哥。

    《戲說乾隆》裡面的春喜,一個聒噪的小丫頭。當然裡面最煩的還不是她,是乾隆。好白菜都讓這頭色豬拱了。

    其他討厭的人有《劍魔獨孤求敗》裡面的白成宗,《蓮花爭霸》裡的白玉川,《風雲雄霸天下》裡的劍晨,《雪山飛狐》裡的鳳天南、湯沛,《飛燕驚龍》裡的陶玉,《琥珀青龍》裡的徐玉,《絕代雙驕》裡的江玉郎、江別鶴。

    不限於武俠劇的有《新白娘子傳奇》裡的法海,和那個什麼大王,害死胡媚孃的那位。《烏龍山剿匪記》裡面的田大榜。

    其實這些還不是最恨,最恨的是一種型別的雷人角色,很多,無法列舉。通常電視中都有這樣的橋段,壞人攻來,危難關頭,“大俠”讓身邊的“閒雜人等”離開,自己斷後。這時候就是見證生離死別演技的時候了。

    “XX先走”或者“XX帶XX先走”

    “我不走”

    “快走”

    “我不”

    “再不走來不及了”

    “我要和你在一起”

    然後就是唧唧歪歪磨磨嘰嘰狂飆眼淚聲嘶力竭,再加上瓊瑤式馬景濤式的嘶吼,每逢這個時候我特麼就有砸電視的衝動。

    導演大哥們,導演大爺們,你們能不能改改劇本臺詞啊,別這麼千篇一律總用這老掉牙的噁心橋段好不好?你完全可以換成

    “好,你不走我走”

    或者,“你特麼別煩了,趕緊滾滾滾”

    或者,“對面的大哥,麻煩你把這小子/娘們帶走,求您了”

    或者,手起一劍,世界清淨了

    或者,就乾脆像《大話西遊》裡的那兩個小妖,自己處理一下

    你看看,這樣多清新脫俗,多別出心裁,多新穎獨特。什麼?你說我沒有同情心啊。同情心不是這樣揮霍的,你看《大話西遊》裡面的觀音姐姐,她想捏死唐僧的時候,你不能說她不慈悲吧。神仙尚且如此,何況凡人哉!

  • 6 # phileinsophia

    《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先說一下為什麼叫天龍八部,八部天龍源自於古印度佛經中八個護法神,諸天和龍神為八部眾的上首,故稱天龍八部。分別是: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紫那羅、八摩呼羅迦。金庸先生以八個護法神指代小說中的八個人物,其中阿修羅便是指大燕國後裔——慕容復。

    之所以最恨這個武俠人物,倒不是因為他攻於心計,而是他太過於自負。慕容復原是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時期入主中原且建立大燕國的鮮卑貴族慕容氏的後裔,單名一個復字,意思是有朝一日能復興大燕王朝,所以他攻於心計,以圖復國,本無可厚非。魯迅先生也說過:未曾闊的要革命,正在闊的維持現狀,先前闊的要復古。自然他要不擇手段的實現自己的目標,因為揹負的使命很重。

    但是他過於自負,根本認不清現實環境的形勢,無論是武功方面還是政治方面。剛出場倒是很厲害,冒充西夏武士李延宗戰平喬峰(當時情況不同,喬峰一心只為了救人)。這也許是慕容復最光輝的一戰了,之後卻是連連受挫,下棋間接輸給了不懂棋的虛竹,打架沒打過六脈神劍還不能收發自如的段譽,就連與丁春秋的對戰也顯得吃力,未曾佔得上風。如此的戰績,竟然還自詡所練的斗轉星移以及百家武學是無人能敵,這是對個人自身能力以及形勢的誤判。

    再說說政治方面,因為大燕亡國已久,東晉就已經滅亡了,快到北宋末年還想著大燕國,可想而知能號召到支援力量應該微乎其微了。所以慕容復想盡辦法各方挑撥,為了挑起戰爭,想從中獲利。但是他又失敗了,因為勢單力薄,沒有資本與其他各國談條件,他想憑藉大燕國太子的身份作為條件,可其他人都是實幹主義,不吃這一套。

    一心想著復國,志大倒不如說是自大,因為才疏,雖書中描寫面如冠玉,文武雙全但絕不具備領袖才能,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最後因屢屢挫敗而發瘋,這對他或許是最好的結局了,因為可以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了。

    金庸先生以阿修羅指代慕容復,阿修羅為梵文直譯為“非天”,意思就是似天而非天之義,也就註定著慕容復(金庸小說中的表哥)的悲慘結局。

  • 7 # 秋冬的縫隙

    我最討厭碧血劍中的玉真子,那道士又好色,又猥瑣,最主要是當清朝的爪牙,為非作歹,無惡不做,最看不了的就是最後華山上的正面女角色,他快輕薄個遍,有損出家人的形容,要不就還俗當個彩花盜也算了,幹嘛打扮成出家人的裝束,幹著下賤的事,最主要是明著來,不過也不失惡人風彩,比偽君子強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助聽器能讓我恢復正常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