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喜歡“一根筋”做事,一條道黑到底的人卻不在少數。我過去,剛參加工作那會兒,純真幼稚,熱血方剛,就是一個這樣子喜歡犯傻的人。
看個故事:
上例中的S卻是一個“死腦筋”之人,機械教條,死板不知道變通,不會正確地領會上級的旨意,導致辛辛苦苦地辦壞事,如此“一極筋”,他的職場路還怎麼走得下去呢?!哲學家說: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還有人說,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適應環境。其實說的都是一個理:凡事都要講究變通,就如“上善之水”,隨著地形變化而變化。如此,即使遇到再困難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1.說話要學會變通,絲絲入理、沁人心脾。講話是一門藝術。同樣一個意思,會講的人能把人說得笑起來,而口笨舌拙的人則會把人激得跳起來,結果天壤之別。受過許多教訓之後,我的體會是:一方面,要博學廣納,豐富知識儲備和社會資訊量,有話可講;另一方面,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恰到好處地運用一些技巧,把話講好、講到位,千萬不能像個竹筒子似的直來直去,無形中得罪人,搞得人家不願與你交流、配合工作。
如,假如你是扶貧聯絡員,掛帥領導交待你:給幾個參與幫扶的單位“吹風”,讓他們掏多少多少萬銀子扶貧。你怎麼去說?受某位老哥的點撥,我是這樣子以商量的語氣去說的:“感謝貴單位過去一年來,幫扶上做了這麼多卓有成效的工作,順便給主任您彙報個小事,***領導剛剛交待了,綜合各單位幫扶形勢,結合到貴單位的實際情況,明年我們的幫扶工作是不是還要加大點力度,尤其是在資金扶持上,這次**領導就給***局他們壓了個大擔子,叫他們明年爭取出資**萬元,你看你們能不能也出個**萬元?”我拿**局說事,實際上也是在代表領導給這個單位施壓,希望他們明年多出點錢。儘管我也知曉,領導要求高,數額比較大,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作為辦事人員,你得落實指導指示,硬著頭皮把“風”給各個單位“吹到”啊。事後,我把各單位反饋的情況給**領導及時作了彙報,他也只是笑了笑,心裡有數了,不會怪你協調不力。
2.做事要學會變通,轉換角度、創新思路。變通講究靈活,不能從一個角度線性地看問題,而應該時常變換幾個角度發散地去破解問題,進而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阻力和困難,智慧之人能打破思維定勢,不失時機地把握事情進展的規律,透過“曲線救國”、迂迴應變,腦子轉得快,點子妙計多,思路方法新,達到既定的目標。否則,不善變通,“一根筋”只會四處碰壁,撞得頭破血流。
如,在參與協調精準扶貧工作中,曾聽到某領導談到:我們一些單位工作經費少,的確拿不出大塊的專項資金扶貧,但你可以換腦筋轉變思路啊!可以利用你部門單位的權力資源,利用當前的一些好政策,給所結對的村“爭取”一些經費和資源啊……領導的一席話一語中的、醍醐灌頂,很好地體現了思路轉變和工作的靈活變通。“一根筋”式的思維方法和行事風格,用於正途產生助推,是執著認真;如果用得不當、不合時宜,那就是在悲摧地執拗地犯傻,我輩足戒啊!
3.做人要學會變通,求同存異、包容合作。職場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與各色人等打交道,如果過分嫌惡對方行為性格中與自己的不同之處,就會因為這種無形的隔閡而引起溝通上的障礙和情感上的生疏,影響合作交流,對自己不利。最好的辦法是包容兼蓄、趨利避害,正視並面對這種人,包括各種小人,學會有禮有節有度地應對,如果能化對手為朋友,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
遇到強權打壓,沒辦法一時克服的情況下,該低頭時就得低頭,調整心態、狀態,相機而動、隨機應變。正所謂,“低頭也是一種智慧”。過去,我並沒有如此做,面對看不慣的人(包括領導),基本上老死不相往來,結果時間一長,搞得自己像個孤家寡人似的,人家以為你很孤傲呢,每當有好處的時候基本上與你無緣,十分的被動。後來,放下不值錢的面子,常換位思考,我為人家做了多少貢獻、奉獻了多少價值,就想通了、氣順了,不管是什麼人,正常交往、遇招接招、堂正做人,慢慢地人際關係開始好轉起來,自己工作起來心情也更加順暢了。
4.生活要學會變通,審時度勢、科學應對。我覺得,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一帆風順的生活基本上是個美麗的“肥皂泡”,不可能的,磕磕碰碰是避免不了的。當處境不如意時,儘量縮短自怨自艾的時間,冷靜下來仔細分析,造成的原因是什麼,憑已之力能夠改變嗎,如果短時不能改變,如何調整心態去適應它、改善它;當家庭出現矛盾時,不能憑感覺判斷、想當然去處理,做些思考、做些深入細緻的多途徑調查瞭解是很必要的,處亂不驚、謀定後動;當小孩不聽話、成績不理想時,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總是訓斥,要平靜下來、理性分析,總結原因教訓,及時改進補救,多鼓勵、多關心、多引導,換位思考、言傳身教,培養其健全人格和良好家教,其實,成績一時好壞並不真的是那麼重要,關鍵心智情商培養要及時跟上,這個是管總的、管長遠的。
現實生活中,喜歡“一根筋”做事,一條道黑到底的人卻不在少數。我過去,剛參加工作那會兒,純真幼稚,熱血方剛,就是一個這樣子喜歡犯傻的人。
看個故事:
職場人S,大家都叫他“麥兜”,這裡面有個故事:S是設計師,剛來的時候叫他給一個客戶設計內部雜誌的封面,告訴他“隨便你想做成什麼樣子的都好,只是客戶不喜歡黃色和綠色,所以這兩個顏色不要用”。結果,他的第1稿出來,用了綠色的陰影打底。上司以為沒說清,告訴他“換掉綠色,綠色不要用”;第2稿,綠色陰影成了黃色,上司只有再說“換掉黃色,黃色不要用”;第3稿,陰影變成銀色了,但是出現了綠色的幾何紋;第4稿,綠色和黃色用在了文字上……就像被麥兜“魚丸、粗麵”的選擇搞瘋掉的餐廳老闆一樣,大家也差點瘋掉了,這種典型的麥兜反應也就是看著動畫片能樂出來,如果在現實職場中碰上,絕對頭大。後來大家終於明白S的確有點“一根筋”,如果你同時告訴他3點以上的要求,基本就要開始混亂了,只能守著他做事情。大家都控訴說“麥兜”不是太蠢就是太懶,根本不肯動腦筋,不然怎麼可能這樣?但是如果你看到“麥兜”微微弓著身子湊在電腦前,連續幾個小時做稿的樣子,又實在說不出偷懶的指控。也許“死蠢死蠢”就是最恰當的評價。S在公司已經做了4年,大家都猜他從來沒有獲得過加薪,隨著新的設計師加入,有難度的設計一般都不交給他,他剩下機械性的完稿做做,又累又沒技術含量。如果萬一公司裁人,我猜“麥兜”肯定逃不掉。其實大家都有點同情S,但是誰讓他真的太蠢了呢。上例中的S卻是一個“死腦筋”之人,機械教條,死板不知道變通,不會正確地領會上級的旨意,導致辛辛苦苦地辦壞事,如此“一極筋”,他的職場路還怎麼走得下去呢?!哲學家說: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還有人說,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適應環境。其實說的都是一個理:凡事都要講究變通,就如“上善之水”,隨著地形變化而變化。如此,即使遇到再困難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1.說話要學會變通,絲絲入理、沁人心脾。講話是一門藝術。同樣一個意思,會講的人能把人說得笑起來,而口笨舌拙的人則會把人激得跳起來,結果天壤之別。受過許多教訓之後,我的體會是:一方面,要博學廣納,豐富知識儲備和社會資訊量,有話可講;另一方面,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恰到好處地運用一些技巧,把話講好、講到位,千萬不能像個竹筒子似的直來直去,無形中得罪人,搞得人家不願與你交流、配合工作。
如,假如你是扶貧聯絡員,掛帥領導交待你:給幾個參與幫扶的單位“吹風”,讓他們掏多少多少萬銀子扶貧。你怎麼去說?受某位老哥的點撥,我是這樣子以商量的語氣去說的:“感謝貴單位過去一年來,幫扶上做了這麼多卓有成效的工作,順便給主任您彙報個小事,***領導剛剛交待了,綜合各單位幫扶形勢,結合到貴單位的實際情況,明年我們的幫扶工作是不是還要加大點力度,尤其是在資金扶持上,這次**領導就給***局他們壓了個大擔子,叫他們明年爭取出資**萬元,你看你們能不能也出個**萬元?”我拿**局說事,實際上也是在代表領導給這個單位施壓,希望他們明年多出點錢。儘管我也知曉,領導要求高,數額比較大,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作為辦事人員,你得落實指導指示,硬著頭皮把“風”給各個單位“吹到”啊。事後,我把各單位反饋的情況給**領導及時作了彙報,他也只是笑了笑,心裡有數了,不會怪你協調不力。
2.做事要學會變通,轉換角度、創新思路。變通講究靈活,不能從一個角度線性地看問題,而應該時常變換幾個角度發散地去破解問題,進而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阻力和困難,智慧之人能打破思維定勢,不失時機地把握事情進展的規律,透過“曲線救國”、迂迴應變,腦子轉得快,點子妙計多,思路方法新,達到既定的目標。否則,不善變通,“一根筋”只會四處碰壁,撞得頭破血流。
如,在參與協調精準扶貧工作中,曾聽到某領導談到:我們一些單位工作經費少,的確拿不出大塊的專項資金扶貧,但你可以換腦筋轉變思路啊!可以利用你部門單位的權力資源,利用當前的一些好政策,給所結對的村“爭取”一些經費和資源啊……領導的一席話一語中的、醍醐灌頂,很好地體現了思路轉變和工作的靈活變通。“一根筋”式的思維方法和行事風格,用於正途產生助推,是執著認真;如果用得不當、不合時宜,那就是在悲摧地執拗地犯傻,我輩足戒啊!
3.做人要學會變通,求同存異、包容合作。職場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與各色人等打交道,如果過分嫌惡對方行為性格中與自己的不同之處,就會因為這種無形的隔閡而引起溝通上的障礙和情感上的生疏,影響合作交流,對自己不利。最好的辦法是包容兼蓄、趨利避害,正視並面對這種人,包括各種小人,學會有禮有節有度地應對,如果能化對手為朋友,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
遇到強權打壓,沒辦法一時克服的情況下,該低頭時就得低頭,調整心態、狀態,相機而動、隨機應變。正所謂,“低頭也是一種智慧”。過去,我並沒有如此做,面對看不慣的人(包括領導),基本上老死不相往來,結果時間一長,搞得自己像個孤家寡人似的,人家以為你很孤傲呢,每當有好處的時候基本上與你無緣,十分的被動。後來,放下不值錢的面子,常換位思考,我為人家做了多少貢獻、奉獻了多少價值,就想通了、氣順了,不管是什麼人,正常交往、遇招接招、堂正做人,慢慢地人際關係開始好轉起來,自己工作起來心情也更加順暢了。
4.生活要學會變通,審時度勢、科學應對。我覺得,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一帆風順的生活基本上是個美麗的“肥皂泡”,不可能的,磕磕碰碰是避免不了的。當處境不如意時,儘量縮短自怨自艾的時間,冷靜下來仔細分析,造成的原因是什麼,憑已之力能夠改變嗎,如果短時不能改變,如何調整心態去適應它、改善它;當家庭出現矛盾時,不能憑感覺判斷、想當然去處理,做些思考、做些深入細緻的多途徑調查瞭解是很必要的,處亂不驚、謀定後動;當小孩不聽話、成績不理想時,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總是訓斥,要平靜下來、理性分析,總結原因教訓,及時改進補救,多鼓勵、多關心、多引導,換位思考、言傳身教,培養其健全人格和良好家教,其實,成績一時好壞並不真的是那麼重要,關鍵心智情商培養要及時跟上,這個是管總的、管長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