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貓小格格
-
2 # 山葉葉
沒有運動就沒有生命,生命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根據中國目前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許多人都選擇了步行運動,因為步行不但方便,而且容易長期堅持。提到步行大家都知道就是快走或慢走。現在,無論是在大街小巷,還是在熱鬧的公園裡等等都可見到許多人身穿運動服,腳穿運動鞋,大步流星地奔走。但走後不是所有的人都覺得身輕愉快,有的人走後氣喘吁吁,甚至頭悶眼花,腳痠手軟,這就說明快走並不適合所有的人群。比如,已患有了心肺功能病,慢性腎病,腸道疾病,包括痣瘡發作期間的人都不適於快走。這類人群只適合於慢步閒遊,並且遊走時感覺累了就要停下休息。等待何時病癒後才逐步快走。因為快走只適合強壯者或者健康者,體弱有病者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
3 # 一呼醫生
對於老人家來說走路快的相對來說身體素質會更好,但是目前並沒有足夠多的樣本來支撐這個結論。壽命長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不要看了新聞就完全相信,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
-
4 # 手機使用者50766353071
謝謝邀一請。這問題還真的不好回答。據個人看法,走快走慢的好處應該看各人年齡大小。年青走快一點能顯示出活力,也能加速心跳,增加血液迴圈。老年人走慢一點能顯示穩重,也可防跌防摔,龜行也是老年人長壽的方法之一。人的生活方式不同,還是根據習慣確定適合自己1的速度為好。
-
5 # 使用者60120511249
資料顯示,走路慢的人中有77%死亡,中速的人中50%死亡,而走路速度快的人中,只有27%的人死亡。研究人員稱,該調查揭示出行走速度是壽命長短的“預警器”,即使在身體健康的人身上同樣適用。這一研究在美國老年學會會議上提出,發表於《美國老年學會》雜誌月刊的相關研究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原因可能有兩個,”此項研究的作者之一,來自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斯蒂芬妮·A·史圖登斯基博士說,“一是對走路快的人來說,走路本身就是很好的鍛鍊;二是這些人體質一直比較好,所以走路時健步如飛。”
日本學者在探索長壽奧秘時,也發現壽星有長期快步走的習慣。用較快的速度走路,對促進心血管系統的活力、提高呼吸肌功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避免高血壓的發生都有良好作用。
對此,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授陸一帆認為,走路速度和身體機能是相輔相成的。一般來說,走得快的人,心臟、肌肉、骨骼等各方面機能都比常人強,平衡能力、協調能力也比較好,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對意外事故的防範能力自然更佳;反過來說,長期有規律地快走,也能提高人體各方面生理機能,如減緩老年人的血管老化,讓他們顯得更年輕。
對年輕人來說,一般7—10分鐘走1公里,步幅在0.75米左右;但到了四五十歲,走1公里大概就需要10分鐘以上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頻率會逐步下降,步幅也會變小。他提醒,老年人儘管步履蹣跚,但還應儘量把步子放快一點。日本東京保健體育教授波多野則建議,快速步行時間一般要持續半小時左右,速度以每分鐘120步左右為宜。步行時,身體要略向前傾斜,雙臂自然下垂,協調地前後擺動於身體兩側。全身著力於腳掌前部,步態要均勻、沉穩而有節奏。走到微微出汗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進行快速步行鍛鍊時,應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如體質較好的人可在步行中結合慢跑;而體弱者則應循序漸進地由慢速逐漸加快,距離由短到長。
-
6 # 海納百川150093956
謝邀!“走路快慢真的能預示壽命長短嗎”?~能!第一、人的性格。外向型之性格一般人都比較樂觀,遇事一吐為快,睡一覺就好了不會解不開。內向型有事記在心裡不願意說出來像林妹妹,這種人一定短壽;第二、人老腿先衰。不管男女進入更年期後首先感覺兩條腿很沉邁不動或走路很快就疲勞了,身體好之人更年期來的遲,身體不好之人更年期提前了,腿之盛與衰也證明了一個人的腎好不好,腎是先天之本能衰嗎?第三、運動就是生命。平常不愛運動的人走路不穩快的起來嗎?走路快的人一定走路有力也一定長壽。
-
7 # 醫師報
近日,英國學者研究發現,走路慢的中年人的心血管死亡風險升高。(Eur Heart J.8月21日線上版)
研究顯示,走路慢者發生心血管死亡的風險是走路快者的2倍,而且該結果不受性別和相關危險因素影響,提示習慣性走路速度是心血管死亡的獨立預測因素。
研究還發現,走路速度與個體客觀測量運動耐量顯著相關,進一步提示走路速度是總體體能的良好評估指標。
因此,研究者認為,走路速度可用於識別體能低、死亡風險高且可能獲益於體力活動干預的個體。
此外,握力與男性和女性的全因死亡風險相關,但僅與男性的心血管死亡和癌症風險相關。
該研究納入42萬餘例基線無癌症和心臟病的中年人,隨訪6.3年間,共發生1654例心血管死亡和4850例癌症。其中,步行速度<4.8 km/h定義為走路慢,>6.4 km/h為走路快。
另外,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顯示,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鐘0.9米,那些走路速度低於每秒鐘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會增加,而走路速度超過每秒鐘1米的人壽命較長。
這說明走路快慢與壽命長短是有一定關係的。步行速度慢一方面反映老人的身體系統已經受損,另一方面也表明他步行時需要耗費較多的能量。
-
8 # 老刺蝟14
走路越慢壽命越長,並且是越運動的生命越短,有例為證,烏龜,大象,鱷魚,虻蛇等,這些生命相對而言都是走的很慢的,也不經常運動,而它們生命都在七十歲以上,甚至一百多歲。那些運動的快的生命沒有長壽的,比如馬比騾子能跑,馬的壽命是三十年左右,而騾子的壽命是馬的兩倍還多,那些能跑的動物沒有長壽的,很有運動員成為百歲老人。評論不當之處,請各位朋友批評指教。
-
9 # 39健康網
我們知道,一個人走路的姿勢,會影響他的儀態與氣質,但最近有文章稱,國外媒體研究發現,走路姿勢可以看出你的壽命長短,比如走路慢的人壽命短,走路不甩手預示後背有疾病等,這到底靠不靠譜?
醫學指導:南京市中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 錢衛慶
1、走路速度很慢可能提示短命?
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者綜合了九項研究,得出結論稱,走路速度的快慢能很好地預測壽命長短。
具體來說,這種預測在75歲以上人群中會更準確。
一般說來,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0.9米每秒,如果低於0.6米每秒,死亡可能性就會增加,而步速超過1米每秒的人壽命更長。
對此,錢醫生表示,走路快慢首先還是看個人習慣,並不能說走得慢一定會短命。
但在老人中,走路慢有時候確實會透露出一些問題。
俗話說“人老先老腿”,隨著年紀增長,骨密度逐漸下降,肌肉慢慢丟失,這一變化很容易體現在腿部,主要是腿部力量不足,平衡能力和運動能力下降。
錢醫生說,腿部支撐力和運動能力的下降,不但預示著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衰退,也讓他們在生活中更容易發生意外。
所以他提醒,如果以前健步如飛,現在步伐變慢,稍微走快一點就覺得體力跟不上,那麼,就算目前沒有發現什麼疾病,一方面要檢查有沒有潛在疾病,另一方面也要加強鍛鍊,增加骨骼和肌肉的強度。
2、手臂不搖預示後背有問題?
在正常走路時,如果手臂擺幅過大,容易被認為是欠缺儀態;但假如走路時手臂不怎麼擺,可能是後背出了問題。
錢醫生說,從生理角度看,當一隻腳向前邁時,骨盆會跟著運動,脊柱也會向對側旋轉,並讓對側手臂擺動起來,這些動作都是連貫的。
如果有人在走路時手臂沒怎麼擺,可能說明其後背的移動性受到限制,容易導致後背疼痛和受傷,所以擺動不了。
另外,腰部出現問題也會帶來這樣的後果。
3、腳掌先著地可能有過中風?
美國足病協會前主席指出,健康人邁步時,腳後跟會先接觸地面,如果有人是腳掌先落地,提示肌肉控制力弱,這可能是因中風發作或腰椎間盤突出,壓迫了神經,導致肌肉神經功能受損。
錢醫生介紹,腳掌先著地通常出現在中風發作後,主要原因是中風導致有關神經系統受損,使肌肉神經調控受影響,和腰椎間盤突出的關係並不是很大。
不過要注意,有一些人走路不是腳掌先著地,而是“足尖-腳掌”部位完全抬不起來,而呈現足下垂。
為了避免走路時足尖蹭地,患者還會有意識地提起整條腿,呈現出“高抬腿”的步態,這多半是腓總神經受損導致的。
-
10 # 爆炸營養彭鑫蕊
人從出生之後,要學會自理的事情有很多,如很多人都要學會的走路。在人的一生中,可以說是從小走到老,是永遠都不過時的一件事。可讓人疑惑的是,為什麼走著走著,隨著年齡的增長,走路的速度變得越來越慢了呢?
跟我們的肌肉流失有關,經過一項調查上發現,人到30歲左右的時候,肌肉流失的速度將會以0.5%-1%的速度開始流失。年齡越大的人,已經到了老年階段的人,還會增加少肌症。
少肌症,指的是肌肉減少症狀,主要是骨骼內的肌肉量出現流失、肌肉的強度跟生理功能都在下降。出現這種現象,是典型的肌肉衰老,在老人身上是非常常見的一件事。
大家不用擔心,這個問題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是機體正常的生理現象。當然,也會因為某種疾病的原因導致走路越來越慢,如有骨質疏鬆、關節炎、靜脈曲張、靜脈血栓、動脈硬化等病症的人,也會因為疾病的原因,出現腿腳變慢的情況,大家還需根據自身的原因去解決。
還有的人說,走路可以預測壽命的長短,這是真的嗎?
這種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相比於走路慢的人,走路快的人,往往會在走路的過程中,鍛鍊到全身的組織器官,對肺部、心血管等部位,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但對於這種走路方式還需要大家量力而行,一是因為對於本身就不容易走快的人,尤其是因為疾病的原因,一味的追求走路速度,反而會對身體健康不利。
甚至是因為走路,讓病情加重,尤其是對於關節炎的人,走路就是一件要注意的事情。二是雖然走路速度可能跟預測壽命有關,但並不是說所有人走路越快就越長壽,長壽本身還需看一個人的多個方面,如飲食、運動、遺傳等等。
良好的日常生活,才是一個人健康的基礎,而不是依靠某一個方面。
最後提醒大家,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我們:每個人每天走6000步就是標準的範圍內了,這裡的有效步數是中等強度的走路,以走路過程中會出汗為主,看看你走路的方式都對了嗎?
回覆列表
走路快慢可預測壽命長短
美國匹茲堡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走路快慢可預測壽命長短。
研究涉及3.5萬名65歲以上老人,結果發現,走路速度每增加0.1米/秒,死亡危險就會下降12%。比如,在75—84歲的老年婦女中,走路 最快(速度大於等於1.4米/秒)的老人再活10年的機率為92%,而走路最慢(速度小於等於0.4米/秒)的老人再活10年的機率僅為35%。
新研究負責人斯蒂芬妮·斯圖登斯基博士表示,走路速度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活力,因為走路涉及到身體諸多器官和系統,如心臟、肺臟、肌肉、關節、 骨骼和大腦等。她認為,走路速度將成為醫生在診斷過程中判斷患者體質的重要依據之一,速度慢意味著患者可能存在更嚴重的健康問題,有必要採取措施改善血 壓、飲食以及鍛鍊等健康因素。
斯圖登斯基博士建議,老人每年可自測一次走路速度。可以在地板上畫一條4米線,以正常速度從起點走到終點,記錄下所用時間,再除以4,就可得出走路速度。老人可將自測走路速度與上一年的資料進行比較,發現變化過大時,應該及時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