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065784945541

    諸葛亮的《將苑》中,把將軍根據才幹共分為九種:“仁、義、禮、智、信、步、騎、猛、大。”

    大多數將領都是主智副仁義禮信。

    而項羽是在步、騎、猛上投入了所有的天賦點,從而量變形成了質變。

    看看司馬遷筆下的項羽:

    《史記》--項羽本紀(只有帝王才有資格擁有本紀,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是很高的)

    安陽奪帥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副之,將兵十餘萬,前去救趙。

    章邯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將(說句題外話,要是沒項羽這個橫空出世的愣頭青,章邯真可以把當時趁著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復國的貴族們打回原形),章邯多聰明啊, 一想不能讓各國援軍合力救趙啊,所以讓王離、蘇角、涉間圍攻鉅鹿,自己帶領主力說誰救趙國就打誰。這樣一來,各國都不敢當出頭鳥了,包括待在安陽的宋義。(司馬遷寫宋義時將其描述成目光短淺、畏首畏尾、倨傲自大的人,但是我覺得是為了襯托項羽而故意貶低宋義的,畢竟宋義也號稱“知兵”,不是什麼廢物,而且當時那種情況,宋義不打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沒想到宋義因此激怒了復仇心切的項羽,而且項羽也果斷。

    項羽:“打不打?你不打我去打了哦?”

    宋義:“項羽,你要反嗎?”

    項羽:“反就反吧”

    說完就砍下了宋義的頭提著走出去給大家說宋義死了......

    將士們問為啥殺宋義啊,項羽說是楚懷王給他傳的密旨,將士們說:“哦。”

    然後項羽再派人去給楚懷王說宋義死了,楚懷王收到訊息後興高采烈的任命項羽為上將軍。

    大家問:“為什麼宋義涼了你還笑這麼開心?”

    楚懷王說:“因為我沒有辦法啊,哈哈哈哈!”

    後來在21世紀“你為什麼這麼開心?因為我沒有辦法啊!”變成網紅語,主要體現一個人的當時的無奈,很多人相繼模仿。

    例如:

    “你月薪多少?”

    “3000。”

    “那你為什麼還這麼開心?”

    “因為我沒有辦法啊!”

    破釜沉舟

    項羽接掌帥印後,立即整頓兵馬,散盡軍中之財,趁著士氣高漲立馬渡河北上。

    章邯立馬派司馬欣和董翳代領數萬秦兵去堵截楚軍先鋒隊,不料以多欺少還反被楚軍打得瞬間蒸發。英布和蒲將軍斬斷秦軍糧道,弄得秦軍人心惶惶。

    先鋒隊一出發,項羽就準備全軍出動,與秦軍決戰。渡河前,他讓全軍只帶三天的口糧全部渡過漳河。渡河後項羽想起自己之前有次打LOL,扣掉B鍵(回城鍵)後猛得不談,於是靈機一動,做了一件千古無二的事----他下令砸了全軍做飯的鍋,弄沉了全軍渡河的船,還燒了全軍的帳篷。

    楚軍將士們臉上笑嘻嘻,心裡MMP。大家都知道這次肯定是玩真的了,沒糧食沒帳篷沒退路,打不贏的話大家都得死。

    於是直撲鉅鹿城下,先遭遇的就是秦軍王離部,渡河的楚軍根本不管王離是秦朝名將王翦之孫還是秦朝上將軍王賁之子。無不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個個如下山猛虎,個個都奮勇拼殺,頃刻間王離部幾乎全軍覆沒,王離僅以身免。

    這就是著名的“破釜沉舟”的故事。從此“B鍵已扣,破釜沉舟”成為有進無退、不生則死、孤注一擲的代名詞。

    九戰連捷

    章邯一看這不是辦法,剛不過項羽只能智取。於是安排九路兵馬設伏打車輪戰,如此反覆九次,直到把楚軍拖得精疲力竭再一舉殲滅。

    章邯佈下埋伏後自己代領一隊兵馬去勾引項羽,打算佯敗誘敵深入。

    誰知項羽一眼就看出了秦軍有埋伏,但是轉頭一想,反正在座的各位秦軍都是垃圾,一起上也不是我對手,於是不等章邯勾引,直接就帶著八千江東子弟兵衝進了敵方的包圍圈......

    寶馬烏騅風馳電掣來去如風,一支畫戟神出鬼沒,碰到的死沾到的傷。本想九路兵馬車輪戰耗死楚軍,沒想到第二梯隊還沒趕到,第一梯隊就死完了,如此反覆九次。

    值得一提的是,這天王離剛好被心理醫生治好了上次項羽給他留下的心理陰影,鼓起勇氣提槍上陣,結果好巧不巧又遇到了項羽本尊......

    項羽問王離:“你是不是好了傷疤忘了慫?”

    王離欲逃跑,但是項羽心想這王離不長記性,這次放了下次估計還要來。於是一把就把王離抓過來俘虜了。

    秦軍誘敵佯敗莫名其妙成了真敗,項羽率領的五萬楚軍大破四十萬秦軍,九戰九勝。

    這就是中國著名歇後語“葫蘆娃救爺爺 —— 一個一個送”的由來。

    好了,不皮了,說點正經話。

    卡爾·薩根說,即使帝王們,他們的光榮與勝利也只是讓他們成為了地球上一小部分的短暫主宰而已。所以千百年後的世人眼中,不會太以當時的成敗論英雄。項羽一生雖未成就帝業(或者說項羽的性格根本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帝王),但其生為人傑死亦鬼雄。論吸粉,項羽遠超了劉邦。

    楚漢爭霸中,劉邦的知人善任、心狠手辣,交出了一張更像帝王的歷史答卷。

    但項羽的兒女情長、英雄氣概交出了一張更像英雄的歷史答卷。

    隨便舉幾個例子對比下劉邦和項羽:

    楚漢爭霸中,劉邦手下有一個樓煩神箭手,兩軍對壘的時候,樓煩射手站在陣前,專門射殺楚軍將領。項羽大怒,自己出來了,出來以後往那兒一站,大吼一聲,樓煩射手被嚇得屁滾尿流,調頭就跑。

    劉邦呢,在整個滅秦戰爭和楚漢戰爭中,劉邦的本事只有一個----問張良,問陳平,問韓信,我該怎麼辦啊?而且逃亡過程中三次丟下兒女跑路,甚至晚年還讓陳平去殺了那個鴻門宴上挺身而出救他一命的樊噲。

    但在楚漢戰爭的緊要關頭,西楚霸王在營帳中想的不是天下,而是在想他的虞姬和烏騅,雖然有點毀三觀,但這個性格卻為項羽博得了後世無限的同情----太招女人愛了。

    而且項羽的死法也死得傳奇----自刎烏江。

    有時候我在想,是烏江亭長害死了項羽,也可以說是烏江亭長成就了項羽。

    烏江亭長對項羽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烏江亭長傷了項羽的自尊心,讓項羽感到了慚愧,可以說是直接幾句話逼死了項羽。

    本來項羽哼哧哼哧逃至烏江心裡肯定在想: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經過烏江亭長一番點撥,項羽就成了:

    八千兵敗楚歌聲,

    爭帝圖工勢已傾。

    烏江不是無船渡,

    恥向東吳再起兵。

    但因此後世也就有了這樣的點評: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有人喜歡前一句,有人喜歡後一句,

    全憑喜好,無分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駱駝怎麼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