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養生時間
-
2 # 滿姿滿色
我老公便是一天兩頓酒,天天中午喝醉能睡到第二天,要不就晚上被朋友叫醒,繼續上飯局,喝的爛醉回家。機眉亂眼走出家門,東倒西歪回來,煩不勝煩!其實,細觀察才發現是多年喝酒,肝受損了,生氣沒有用,得保養,養好肝!
臉黑:肝受損的一個明顯症狀便是臉越來越黑,特別是夏天。不論面板白或黑都相當的明顯。外人一看就會驚訝;呀,什麼時候變這麼黑?身邊人也會說怎麼越來越黑呢?其實,對常喝酒的人來說,它便是明顯的肝受損症狀。
一喝便醉:你會發現,無論喝多喝少,也無論開心或難過,只要一喝便大醉!以前喝八兩都沒有事兒,現在剛舉了杯,就喝了一、二兩便醉了,走路東倒西歪、說話胡言亂語。這就是肝受損了,而不是說患上了酒精依賴症。
動怒:一個人脾氣會越來越壞,雞毛蒜皮的事就會火冒三丈,不僅對外人如此,對家裡的人也是這樣。對一個常喝酒的人來說,他明顯在告訴所有人:肝有病了!
對症解決:如果這個人有自制力,可以戒酒是最好不過的!如果迫於生活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就對症解決吧一一一喝前喝支高糖,讓血液中的糖分稀釋酒精濃度;事後,多喝茶水,加快排瀉,不論面板還是尿液,要迅速排出,這樣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說起來都是淚啊,這些症狀發生後,沒有少生過氣,但根本問題是治肝、護肝、保肝啊!
活著,更多時候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喝酒傷肝,毋庸置疑!
酒,在古代是為了“怡情”、為了養生,到了現代,酒已成為很多人餐桌上不能取代的飲品。
喝酒為何會傷肝?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進入體內後,經肝臟代謝,在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最終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
若酒精攝入過量,會“消耗”大量的酶,當乙醛脫氫酶不足以將乙醛進一步分解時,會促使乙醛含量升高,損傷肝細胞,甚至會誘導肝細胞變性。
乙醛具有一定的毒性,會使肝細胞受損、變性,誘發炎症,從而引發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
喝酒後,身體出現4種表現,可能是肝臟受損了!
表現一:喝酒後,臉變白
有的人喝酒後,臉會變紅,有的人臉會變白,實際不管哪種,都是肝不好的表現。
喝酒後,臉變白較為嚴重,說明酒精在肝臟內代謝過程中,缺少了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這時,主要靠P450酶慢慢氧化,靠體液來稀釋酒精。
表現二:酒量明顯變小
酒量能練出來?實際上,不可以。
酒量的大小取決於酒精在肝臟內分解代謝的能力,也就是說,要看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數量,而這兩種酶的數量主要來自遺傳。
如果發現你的酒量明顯變小了,可能是肝臟受損了。
表現三:喝酒後,出現腹瀉
腹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疾病症狀,如果喝酒後,出現腹瀉,可能是飲酒量過大,導致小腸蠕動增加,水分吸收減少,從而引起的腹瀉。
一般情況下,酒精使得小腸中的絨毛突起處病變,使其水分吸收機能下降引起的。
表現四:喝酒後,面板、尿液發黃
皮膚髮黃、尿液發黃,可能是肝受損後引起的黃疸症狀。
喝酒會使肝功能異常,還會影響膽紅素的代謝,促使淡紅色進入血液增多,從而出現這種表象。
提醒:喝酒“三不宜”,減少酒精對肝臟的損傷!
1,不宜空腹飲酒
古人云“空腹盛怒,切勿飲”,也就是說,空腹狀態時,不要喝酒。
空腹喝酒會使酒精快速吸收,增加肝臟的代謝負擔,還會增加胃黏膜的損傷。
最好先吃些菜,墊墊胃,利於緩解酒後不適,避免空腹飲酒。
2,不宜混著飲酒
古人云“酒不混飲”,也就是說,喝酒,最好不要混著喝。
不同品種的酒含酒量不同,若兩種酒混在一起喝,非常容易醉。
最好不要混著喝酒,單獨喝白酒或啤酒均可。
3,不宜過快飲酒
古人云“唯酒無量不及亂也”,也就是說,喝酒要適量,喝酒太多容易醉。
喝酒宜慢,不宜快,不然也容易醉。
喝酒太快,酒精會一瞬間攝入過多,身體無法分解代謝掉,進入血液的酒精濃度較高,容易出現醉酒的情況。
最好喝酒時,慢一點,彆著急。
經常喝酒的人,如何養肝?
一:多喝茶,護肝
喝酒傷肝,喝茶養肝。
經常喝酒的人,平時多喝些護肝茶,利於體內毒素排出,減輕肝臟的代謝負擔,還利於提高肝臟功能。
蒲公英菊苣苦蕎茶,將蒲公英根、菊苣根、黑苦蕎搭配在一起,泡水喝。
蒲公英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歸肝經,有很好的保肝作用。研究發現,蒲公英可降低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的量,預防酒精性肝損傷。
同時,蒲公英還可增強肝臟的再生能力,從而更好的保護肝臟。
菊苣根,藥食兩用,歸肝經,有清肝利膽作用。研究發現,其根部提取物可加速磷脂合成的膽鹼存在,從而加速肝細胞的修復速度,達到保肝作用。
同時,菊苣根還有一定降尿酸、防痛風發作的作用。
黑苦蕎,含有黃酮類成分,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都有一定幫助。三者搭配在一起,堅持泡水喝,利於增強肝功能。
二:少生氣,疏肝
中醫講“怒傷肝”,而“肝主疏洩、惡抑鬱”,日常情緒對肝臟的影響非常大。
經常生氣、發火的人,容易導致肝氣鬱結,促使肝功能異常,引發肝病。
少生氣,控制好情緒,做情緒的主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最好不要立馬做出反應,先冷靜一下在處理。
練“噓”字,養肝明目
“噓”(xū):改善肝虛、肝火旺、消化不良等症狀。
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兩膝微屈,頭正頸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
兩臂自然下垂,兩腋虛空,肘微屈,兩手掌輕靠於大腿外側。全身放鬆,兩眼睜開,平視前方。
兩手緩緩抬起,手背相對,經脅肋至與肩平,兩臂如鳥張翼向上、向左右分開,手心斜向上。吸氣時,屈臂兩手經胸腹前緩緩下落。
三:少熬夜,養肝
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於肝”,也就是說,只有人處於熟睡狀態時,全身的血液才能迴流於肝臟,完成解毒的過程。
晚上11到凌晨3點分別是膽經、肝經當令時間,若熬夜晚睡了,會使肝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會影響身體健康,促使免疫力降低,誘發肝病。
少熬夜,最好在晚上10點半之前入睡,這樣能在規定時間內進入深度睡眠,利於養肝,還能讓身體各個器官得到很好的休息。
睡前推肝經,利於排毒
肝經位於大腿的正內側,也就是內褲線的位置。
睡覺之前,推推肝經,先把雙腿彎曲開啟,從左腿開始,雙手相疊按在大腿的根部,稍用力向前推到膝蓋,反覆推50次。
同樣的方法推右腿,堅持這樣做,有暢通肝經、疏調肝氣的作用,還利於肝膽在睡眠中充分的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