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kyns27061

      懸棺,是古代特別是中國西南地區古代生活的人採用的最多的一種祭祀方式,其方法是將去世之人的棺材安置於人跡難至的懸崖峭壁之上,或者停放於天然洞穴之中,或者人工打樁將棺材架於其上,高距地面一般為幾十米至上百米,其景觀非常令人驚訝,而且古人採用這種喪葬方式的目的和手段,至今仍是一個千古之迷。  僰人懸棺景區位於宜賓地區珙縣境內,面積130平方公里。僰人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少數民族。懸棺葬是僰人的一種特殊葬俗。懸棺在國內分佈面較廣,但現存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珙縣洛表鄉的麻塘壩和曹營鄉的蘇麻灣兩處,至今在懸巖峭壁上還存放著200多具棺材。麻塘壩亦稱僰人人溝,距珙縣城60公里,南北狹長,東西兩側奇峰挺拔,峭壁上現存有懸棺160多具,距地面一般高約二十五至五十米左右。蘇麻灣距麻塘壩10多公里,在陡峭的石灰岩壁上分佈著48具懸棺,可順水泛舟觀懸棺。  “僰人懸棺”都是用質地堅硬的整木雕鑿而成,或選擇最為險峻的懸崖石瘞葬,棺木仍裸露於外,或在絕壁上鑿孔,插入木樑,架棺於上。懸棺離地面數十米至一百多米,迎風挺立,俯視下蒼。按古僰人的意思,懸棺入雲,是吸日月之精氣。在白雲亂繞;高聳入天的奇蜂陡壁上,我們還能看到“僰人懸棺”,這些懸棺已經在高高的空中懸掛了數百年,經歷著歲月的剝蝕,經歷著風風雨雨,至今仍牢實地迎空展示著。  麻塘壩和蘇麻灣兩處懸棺的制式相同,其懸置方式有3種:一是在峭壁凹入可避風處,鑿孔插樁,架棺於上;二是鑿巖為穴,置棺於內;三是利用巖壁天然縫隙或洞穴,置棺於內。棺內的殉葬物品,系明代製作的生活用品。置懸棺的巖壁上有許多紅色彩繪壁畫,內容豐富,線條粗獷,構圖簡練,形象逼真,具有濃郁的民族藝術風格。懸棺離地面高度一般在26-50米之間,高的可達100米。至於僰人為何採用懸棺安葬死者,他們又是如何將沉重的棺材安置到懸崖上去的,至今還是一個有待解開的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行業在未來的幾年時間內會有什麼新的技術突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