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jglgmd
-
2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貢獻 劉天華是“五•四”時期維護本民族的尊嚴、熱愛自己祖國文化的愛國主義音樂家。他一生懷抱著發展祖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宏願,以極大的魄力提出“必須一方面採取本國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納外來的潮流,從東西方的調和與合作之中,打出一條新路來”。是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第一個運用民族音樂創作技法、同時吸取西方音樂進步因素的專業的民族器樂作曲家、革新家,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作品貢獻 創作劉天華的作品有十首二胡獨奏曲、三首琵琶獨奏曲、兩首絲竹合奏曲。代表作有:《良宵》、《病中吟》、《空中鳥語》、《光明行》、《月夜》、《燭影搖紅》、《歌舞引》、《改進操》等等
劉天華的音樂創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樂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謳》、《悲歌》、《空山鳥語》、《閒居吟》、《良宵》、《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在樂器的製造改良上,他對於他所擅長的二胡進行改革。他在二胡製造的材料、技術上進行改革及定製,以期達到好的音色及音量,對二胡二根弦的音準進行調整,又增加了二胡的把位,以提高其演奏的表現力。在傳統中國,二胡僅是民間戲曲及地方音樂的伴奏樂器,地位不高。但由於他對於樂器的改革、十首獨奏曲的創作以及有系統的二胡教學法的建立,使得二胡音樂的內含有所增益,且成為能夠獨奏的樂器,使得中外人士對二胡看法有所改變,二胡也因此進入了高等音樂教育之中,從此在中國音樂中的重要性大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