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家APP

    看過《延禧攻略》我才知道,每一個爭寵的妃子都得配把好扇子!年度最火宮廷劇《延禧攻略》你看了嗎? 不得不說《延禧攻略》真的是skr!skr!skr!好看,我一口氣看了30多集還意猶未盡...尤其是劇中的佈景陳設簡直太高階了!可以說每一幀畫面都是宮廷美學的極致展現!

    當然,要說最搶戲的還屬娘娘們各式各樣的華麗團扇了!搖曳間的姿態、動作都美得不可方物

    遮面、護顏、俯首保持“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嬌羞,滿滿的都是誘惑啊!

    不難看出在激烈的宮鬥中,一把好團扇簡直就是獲得皇上寵愛的至上法寶!

    - 富察皇后 -

    身為六宮之主的皇后娘娘,性格穩重,提倡節儉,即便皇后一路低調,仍然改變不了她高貴的出身。輕搖團扇間的沉思,散發出獨有的氣質與光芒。

    華貴美麗的團扇,讓柔弱的皇后氣場大增。柔弱中帶著堅忍,沉靜中帶著嫵媚,試問這樣的皇后,哪個皇上會不喜歡?

    - 高貴妃 -

    最為引人注目的,當數高貴妃一襲孔雀綠長袍搭配這柄紅色六瓣海棠形宮扇,霸氣十足。據說高貴妃所用之扇,是根據真實歷史仿作的,名叫《海屋添籌圖》,為烏木雕花柄團扇。

    紅色“緙絲”《海屋添籌圖》烏木雕花柄團扇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從高貴妃華貴的扇子不難看出她高高在上的地位,不過面對皇上,她甘心卸掉鎧甲,交付真心。她深知自己是高家眼中的一枚棋子,害怕皇上疏離她,所以刻意裝作愚昧的模樣,殊不知在奢華團扇的背後也有顆柔軟的內心。

    - 嫻妃娘娘 -

    嫻妃娘娘是佐領訥爾布之女。隨著家族的破滅,自己在宮中處處碰壁,發現不得不依靠她人之力,讓自己重獲新生。

    不過她在片頭手持團扇,儀態嫻雅文靜,很有東方古典的雅韻。難怪皇上讓她坐上第二任皇后的寶座呀!

    - 太后 -

    太后的扇子自然是最不一般的了,既要低調含蓄,又要豔壓群芳,這樣的扇子可就大有講究了。

    米色“紗貼絹”《桃樹仙鶴圖》烏木雕花柄團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太后所握團扇,據說也是根據歷史仿製的《桃樹仙鶴圖》,為清朝沙面貼絹仙鶴桃樹圖團扇,珍貴至極。

    - 魏瓔珞 -

    雖然出身低微,前期為宮中繡娘,後被皇后娘娘看中,憑藉聰明智慧贏得喜愛。樣貌清秀,配上一把團扇,增添不少貴氣,可謂華麗轉身。

    - 純妃 -

    純妃,歷史上的純惠皇貴妃。純妃手持藍色羅布團扇,媚眼如絲,巧笑間的欲遮還休,更顯風情,美得讓人挪不開眼。

    - 順嬪 -

    順嬪,一入宮就得到了皇帝的恩寵,不僅一路順利晉級,就連出行都可以坐在皇帝的轎輦上,可見皇上對她的寵愛!而手持團扇的順嬪,自帶一種嫻雅文靜的儀態。那種含情脈脈的雅意和餘韻,讓人不得不產生憐愛之情。

    團扇已不再是一種納涼之物,而成為了一種皇家典範、宮廷美學的象徵。

    內容來自東家珠寶設計師時厚TIME&ME的分享。

  • 2 # 迷影生活

    《延禧攻略》上映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收視成績,幾乎霸屏朋友圈,作為於正的口碑之作,其獨具韻味的莫蘭迪色調令畫面透著一種高階感。很多觀眾認為它的成功來自於劇情的“爽”,沒有扭捏造作,女主魏瓔珞懟天懟地,皇帝都沒在怕的,反派也是說下線就下線,十分過癮。

    但“爽劇”也分很多種,粗糙跟精緻甚至可能走上兩個極端,《延禧攻略》正是極其精緻的代表,除了色調,其中的服化道幾乎全部做到神還原,順帶還科普了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玲瓏中透著一份厚重感,十分用心。劇中比較重要的場合都給演員化了點唇樣式,時下也會被用作復古妝容的一種。

    劇組參考的是《乾隆皇帝古裝像》中的主人公形象,彼時畫像如同照片一樣,可以反映真實,不過日常咬唇妝就屬於服務觀感的考量了。同處妝容方面的還有眉形,不知道從哪年開始,韓式平眉大行其道,不管古裝現代,女演員們總是在螢幕上不斷“撞眉”。

    《延禧攻略》則完全避免了這種現象,眉不僅彎而且細,與傳統畫像中的清宮妃子完全一致。同時每一位出場人物還都在弧度部分做了細微區分,用以展示各自性格,很有說服力。清宮妝被清宮服飾,這樣的組合才真的養眼,也真正能展示出清後宮的瑰麗原貌。

    說完妝容再來說一下配飾,“一耳三鉗”應該已經令觀眾們“磨出耳繭”,之前看了那麼多清宮戲,這部分卻極少有體現,而且根據身份不同,三枚耳環的形式也有所區別。值得注意的是“三鉗”只針對滿足女孩,漢族女孩還是“一鉗”即可,劇中魏瓔珞耳環的變化正說明了這一規律

    此外還有押襟的使用,看劇的時候不少觀眾已經注意到了,也就是在衣襟上懸掛一串鏈子,普通宮女可以隨喜好選擇玉佩之類,妃嬪們則要講究的多,手串是常見選擇。劇中富察皇后手持的是一串碧璽十八子,復刻了故宮典藏,要注意,這種手串只是把玩用,並非戴在手上

    所以作為押襟再適合不過了,不然肯定很容易丟。整部劇都頗具亮點,前面提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則為亮點中的重點。妃嬪頭上大量出現的絨花就引發一眾追捧熱潮,不僅好看,音同“榮華”,其本身還有極好的寓意。歷史上富察皇后提倡節儉,推崇以絨花代替珠翠。

    但皇家節儉也是奢侈,其實絨花的製作工藝非常複雜,在武則天時期屬於皇室貢品,一直到清朝末期才在民間有跡可循。劇中的出鏡的絨花全部根據清代制式精心打造而成,耗時耗資都不容小覷。最後要說到的是點翠工藝,這種做法打造的成品確實令人驚豔,色澤美麗,同時具有紋理。

    《甄嬛傳》中華妃的點翠頭飾便是真的古董,這種工藝的流行程度可見一斑。但點翠必須拔取活著的翠鳥的羽毛,之後鳥很快就會死亡,這種做法十分殘忍,因此也就逐漸失傳。《延禧攻略》中利用鵝毛和絲線打造了類似點翠的效果,同樣可以令觀眾領略到這種特殊的美感

    除了上面提到的,《延禧攻略》中所有傢俱及擺設品的細節也都努力還原了真實場景,對一部古裝劇來說,這些部分的追求其實非常重要,不僅有利於演員表演,更能令觀眾很好地融入到劇情氛圍中去。而把歷史風貌更客觀地展示出來,對每位觀眾來說,也能在看劇之餘得到收穫

  • 3 # 原來娛此666

    第一、《延禧攻略》中對非遺文化的用心

    嬪妃們手中握著的搖扇,寫字畫畫的宣紙,高貴妃吟唱的崑曲,打樹花等也都是原汁原味的非遺專案,有的非遺專案雖然在劇中出現幾秒,但也真真是很出彩的。都說要對傳統技藝傳承和發揚,這應該就是最好的體現和宣傳方式了吧。

    第二、一耳三鉗

    區分清宮的宮女和嬪妃,除了看衣服還可以看耳飾。與漢族女子有所不同,滿洲有地位的婦女都要佩戴一耳三鉗。也就是一個耳朵佩戴三個耳墜。身份低的宮女只能佩戴一耳一墜,另外兩個耳洞則佩戴簡單的耳圈。這是乾隆時期必須遵守的禮儀,《延禧攻略》在第一集皇帝挑選秀女的時候就強調了這一傳統。

    第三、嬪妃的梳妝

    劇中常見的編髮盤頭真正的還原歷史,是乾隆時期流行的髮型“兩把頭”。大家熟悉的旗頭,也稱“大拉翅”,就是在“兩把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拉翅”是在真髮梳成的兩把頭上再加戴扇面狀的大二把頭,使用時用扁簪固定在頭上,不用時可取下。需要強調的是,旗頭是慈禧為了解決掉髮問題發明的,出現的時間應該是清朝晚期,所以《還珠格格》裡從太后到宮女一水的旗頭,實在是太戲說了。

    在清宮畫像中看到的女子一般都是峨眉淡掃,還有現代流行的“咬唇妝”,其實這款“咬唇妝”與現代的咬唇妝是不同的,她們流行的唇妝是不塗上嘴唇,只塗下嘴唇。到了道光年間又有了變化,下嘴唇也不塗滿,只塗中間一點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大文明古國的共同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