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虛飲食禁忌
1、梨子
生梨性涼,脾虛切忌。正如《飲食須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損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經疏》亦云:“脾虛洩瀉,法鹹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虛寒瀉者忌之。”因此,凡脾虛之人,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勿食用。
2、山楂
又叫棠株、山裡紅。能開胃消食,但有損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綱目》中曾說:“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於每食後嚼二三枚絕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經疏》中也指出:“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藥同施,亦不宜過用。”元·朱丹溪還認為:“山楂,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髮之氣也。”
因此,脾虛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3、甜菜
又叫君達菜。其性涼,有損脾氣。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滑腸人服之,則有洩瀉之虞。”由此可見,對脾氣虛弱,尤其是脾虛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4、枸杞子
性平,味甘。但古代醫家也有認為,枸杞性寒。如《別錄》中說它“微寒”。《食療本草》認為“寒,無毒”。《本草求真》中還說:“枸杞,甘寒性潤。”
正因如此,對平素脾胃虛弱,或素有脾胃虛寒便溏者,皆當忌之,正如《本草經疏》中告誡:“脾胃薄弱,時時洩瀉者勿入。”
5、鴨肉
性涼之物。《飲食須知》中曾說:“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滯氣,滑中,凡為陽虛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虛之人,尤其是脾陽不足者忌食鴨肉。
6、甲魚
有涼血滋陰作用,屬於清補食品,滋膩之物,多食久食則有礙脾之運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虛之人,應當忌食之,正如《本草從新》中所告誡:“脾虛者大忌。”
7、田螺
性寒,味甘鹹,有清熱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質大涼,《隨息居飲食譜》中才明確告誡:“多食寒中,脾虛者忌。”
8、螺螄
性寒,味甘,雖有清熱作用,但對脾胃虛寒之體則不相宜。正如《本草匯言》中指出:“此物體性大寒,善解一切熱瘴。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洩不實,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虛者,法當忌食之。
9、蚌肉
性寒,味甘鹹,能滋陰、清熱,但脾虛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傷脾胃陽氣。所以,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告誡:“蚌,甘鹹寒。多食寒中,脾虛便滑者皆忌。”
10、牡蠣肉
性質微寒,味甘鹹,雖有滋陰養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則導致脾胃虛寒,加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虛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瀉者均忌多食。清·黃宮繡還說:“脾虛精滑者忌。”
2、脾虛飲食食譜
1、黃芪燉雞
配方:黃芪50克,紅棗10枚,母雞1只(約1000克),生薑2片。
做法:將上述原料一併放入電壓鍋中,加水燉1小時左右即可,調入食鹽即可。
功效:黃芪補氣健脾,母雞溫中健脾、補益氣血。此湯非常適宜女性脾虛者食用。
2、人參燉雞
配方:人參5-10克,母雞1只。
做法:二味一併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放入姜,燉2小時,調入食鹽即可。
功效:大補元氣、健脾養胃。適用於脾虛或體虛神疲乏力者。
3、淮山蜂蜜湯
配方:淮山30克,雞內金9克,蜂蜜15克。
做法:將淮山、雞內金(藥店有售)放入鍋中,加水煎煮20分鐘後,濾渣取汁,調入蜂蜜食用。每日1劑,分兩次溫服。
功效:淮山健脾補肺,蜂蜜能補中益氣。兩者結合可健脾消食。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的女性。
4、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於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乾,共同燉煮至稀爛即可。
5、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6、大棗
性溫,味曾,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幹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甲養脾”的記載。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搪、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健脾也可用山藥、白朮、意米、土豆、白扁豆、紅薯等,通常是長在地裡深處的都可以健脾。用它們熬粥、婉肉、單煮均可,如果放一點荷葉,效果會更好。
3、導致脾胃虛弱的原因
1、飲食因素。飲食不節制、嗜食辛辣刺激食物、飲食沒有規律都會損傷脾胃。
2、情感因素。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慾下降、腹部脹滿、噯氣、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於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
3、生活起居因素。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或者久居寒冷潮溼之地,也會影響脾胃功能。
4、脾虛的症狀表現
1、脾虛會早晨起床的時候感覺喘不過氣那種,有時候會感覺頭暈腦漲。這時候就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是處於虛弱的狀態。
中醫認為,脾氣一虛,肺氣先絕。也就是說脾與肺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脾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氣短,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2、上廁所的時候好檢查宿便的形狀,如果出現像泥狀的形態,就說明是脾虛的證明,消化功能出現異常的現象。
3、很多在刷牙的時候也會刷舌苔,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看見舌苔的變化。如果是健康的舌苔那麼它呈現的顏色應該是紅色,舌面有一層舌苔,輕薄且非常乾淨。如果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同時,在夏季,脾溼的人也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黃。
4、因為在中醫理論中,當溼氣進入體內後最容易傷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液體,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數人在夏季溼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后卻有飽脹的感覺,這也是胃強脾弱的表現。
5、身體肥胖的人,90%都是體質虛弱者。體虛是身體脾胃功能減弱衰退導致的。體虛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機體活力減弱,從而消耗營養的能力減低,營養不能消耗掉於是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
1、脾虛飲食禁忌
1、梨子
生梨性涼,脾虛切忌。正如《飲食須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損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經疏》亦云:“脾虛洩瀉,法鹹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虛寒瀉者忌之。”因此,凡脾虛之人,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勿食用。
2、山楂
又叫棠株、山裡紅。能開胃消食,但有損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綱目》中曾說:“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於每食後嚼二三枚絕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經疏》中也指出:“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藥同施,亦不宜過用。”元·朱丹溪還認為:“山楂,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髮之氣也。”
因此,脾虛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3、甜菜
又叫君達菜。其性涼,有損脾氣。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滑腸人服之,則有洩瀉之虞。”由此可見,對脾氣虛弱,尤其是脾虛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4、枸杞子
性平,味甘。但古代醫家也有認為,枸杞性寒。如《別錄》中說它“微寒”。《食療本草》認為“寒,無毒”。《本草求真》中還說:“枸杞,甘寒性潤。”
正因如此,對平素脾胃虛弱,或素有脾胃虛寒便溏者,皆當忌之,正如《本草經疏》中告誡:“脾胃薄弱,時時洩瀉者勿入。”
5、鴨肉
性涼之物。《飲食須知》中曾說:“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滯氣,滑中,凡為陽虛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虛之人,尤其是脾陽不足者忌食鴨肉。
6、甲魚
有涼血滋陰作用,屬於清補食品,滋膩之物,多食久食則有礙脾之運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虛之人,應當忌食之,正如《本草從新》中所告誡:“脾虛者大忌。”
7、田螺
性寒,味甘鹹,有清熱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質大涼,《隨息居飲食譜》中才明確告誡:“多食寒中,脾虛者忌。”
8、螺螄
性寒,味甘,雖有清熱作用,但對脾胃虛寒之體則不相宜。正如《本草匯言》中指出:“此物體性大寒,善解一切熱瘴。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洩不實,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虛者,法當忌食之。
9、蚌肉
性寒,味甘鹹,能滋陰、清熱,但脾虛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傷脾胃陽氣。所以,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告誡:“蚌,甘鹹寒。多食寒中,脾虛便滑者皆忌。”
10、牡蠣肉
性質微寒,味甘鹹,雖有滋陰養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則導致脾胃虛寒,加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虛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瀉者均忌多食。清·黃宮繡還說:“脾虛精滑者忌。”
2、脾虛飲食食譜
1、黃芪燉雞
配方:黃芪50克,紅棗10枚,母雞1只(約1000克),生薑2片。
做法:將上述原料一併放入電壓鍋中,加水燉1小時左右即可,調入食鹽即可。
功效:黃芪補氣健脾,母雞溫中健脾、補益氣血。此湯非常適宜女性脾虛者食用。
2、人參燉雞
配方:人參5-10克,母雞1只。
做法:二味一併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放入姜,燉2小時,調入食鹽即可。
功效:大補元氣、健脾養胃。適用於脾虛或體虛神疲乏力者。
3、淮山蜂蜜湯
配方:淮山30克,雞內金9克,蜂蜜15克。
做法:將淮山、雞內金(藥店有售)放入鍋中,加水煎煮20分鐘後,濾渣取汁,調入蜂蜜食用。每日1劑,分兩次溫服。
功效:淮山健脾補肺,蜂蜜能補中益氣。兩者結合可健脾消食。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的女性。
4、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於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乾,共同燉煮至稀爛即可。
5、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6、大棗
性溫,味曾,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幹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甲養脾”的記載。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搪、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健脾也可用山藥、白朮、意米、土豆、白扁豆、紅薯等,通常是長在地裡深處的都可以健脾。用它們熬粥、婉肉、單煮均可,如果放一點荷葉,效果會更好。
3、導致脾胃虛弱的原因
1、飲食因素。飲食不節制、嗜食辛辣刺激食物、飲食沒有規律都會損傷脾胃。
2、情感因素。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慾下降、腹部脹滿、噯氣、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於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
3、生活起居因素。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或者久居寒冷潮溼之地,也會影響脾胃功能。
4、脾虛的症狀表現
1、脾虛會早晨起床的時候感覺喘不過氣那種,有時候會感覺頭暈腦漲。這時候就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是處於虛弱的狀態。
中醫認為,脾氣一虛,肺氣先絕。也就是說脾與肺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脾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氣短,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2、上廁所的時候好檢查宿便的形狀,如果出現像泥狀的形態,就說明是脾虛的證明,消化功能出現異常的現象。
3、很多在刷牙的時候也會刷舌苔,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看見舌苔的變化。如果是健康的舌苔那麼它呈現的顏色應該是紅色,舌面有一層舌苔,輕薄且非常乾淨。如果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同時,在夏季,脾溼的人也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黃。
4、因為在中醫理論中,當溼氣進入體內後最容易傷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液體,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數人在夏季溼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后卻有飽脹的感覺,這也是胃強脾弱的表現。
5、身體肥胖的人,90%都是體質虛弱者。體虛是身體脾胃功能減弱衰退導致的。體虛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機體活力減弱,從而消耗營養的能力減低,營養不能消耗掉於是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