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Beta

    洞熊(Cave Bears)在數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目前人類只能透過化石來證明和了解這種生物確實在地球上生存過。對於研究人員來說確定洞熊的滅絕原因是一項重大的挑戰,有些學者認為是天氣變化所導致的,不過近期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論文認為遭到滅絕的原因是人類的祖先。

    洞熊是一種於更新世生存在歐洲與亞洲的熊,於120萬年和其他的熊類分支,在約二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滅絕。洞熊高達10英尺,重達1600磅以上,比現今的棕熊還要大上許多,但並不像今天的熊一樣具有爬樹的能力。

    毋庸置疑洞熊是令人生畏的野獸,雄性體重超過1000磅,一些標本可能會超過2000磅。不過調查研究發現當時尼安德特人正在尋找合適的洞穴過夜,因此雙方的衝突最終導致了洞熊的滅絕。

    研究人員檢查了整個歐洲十幾個化石遺址發現的59個洞穴熊標本的遺骸。透過對骨骼進行取樣並獲得基因組資訊,研究人員能夠繪製出一個顯示熊群數量上升和下降的時間線,發現當人類開始在整個大陸蔓延的同時洞熊數量開始急劇下降。

    熊已經出現在洞穴壁畫中,這些壁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早期人類在歐洲各地移動的時間,因此我們知道這兩種物種經常接觸。結合人類到達時熊開始死亡的事實,資料表明古代人確實成功地捕獵了熊。

    當然這並非定論,可能是當時有其他多種因素導致洞熊數量的下降。不過這項研究結果為更好的研究洞熊提供了新的思路方向。

  • 2 # 一隻普通的人類

    洞熊是一種生存於更新世亞歐大陸北部的熊,在約2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滅絕。因其化石多在洞穴內發現,故命名為“洞熊”,在很多著名的洞穴中,差不多都發現了洞熊的整副骨骼化石。此外,洞熊化石在中國北京周口店曾有發現。和巨型短面熊同為更新世兩大巨熊。·

    在波蘭高山中的洞穴中,由於沒有受到人類的影響,那裡的洞熊類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演化,出現了一類比較特殊的洞熊,完全適應了高山環境,即德寧格爾熊(Ursus deningeri),它們約出現於公元前700,000年,生活於克勞默間冰期(Cromerian interglacial)。

    各個時期的化石證據表明,在距今300,000到15,000年的整個更新世,洞熊遍及歐亞大陸的各個角落,更新世末期,最後的洞熊類曾生存於中、南歐一帶。直到最後的冰期結束,它們才真正開始消失。洞熊並不單獨生活,而是以小型家族群體形式存在,彼此間有相當的協調和聯絡。在一些洞穴的壁上常常可清晰地辨認出洞熊的爪印,這是它們擴大其生存空間的一個有意識的經常性舉動。

    在高加索山脈諸多洞穴的發掘中,科學家們已經確認有6或7個洞有古人類生活的遺蹟,而其餘洞穴中往往被洞熊盤踞。透過研究,在古人類食物殘餘物的遺蹟中,科學家們確認有2到6頭洞熊的部分遺骸。在瑞士,透過對15個有洞熊遺蹟洞穴的勘察,有兩個也與古人類有關,這些遺蹟基本確定是在馬格達蘭期;德國阿爾卑斯山地區洞熊遺蹟也是在馬格達蘭期。

    據研究,早在克魯馬農人出現在歐洲之前,洞熊的數量已經呈明顯降低之勢。這表明,尼安德特人也已經開始獵捕洞熊,但當更進步的人類出現後,其相對先進的工具和圍獵技巧,更進一步加劇了洞熊滅絕的速度。(在歐洲早期的巖畫作品中,就有古人類用長矛圍捕狂怒的熊類的場面)。

  • 3 # 北斗愛科學

    洞熊,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

    洞熊是一種生存於更新世亞歐大陸北部的熊,在約2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滅絕。因其化石多在洞穴內發現,故命名為“洞熊”,在很多著名的洞穴中,差不多都發現了洞熊的整副骨骼化石。此外,洞熊化石在中國北京周口店曾有發現。和巨型短面熊同為更新世兩大巨熊。

    別稱 穴熊

    綱 哺乳綱

    門 脊索動物門

    界 動物界

    中文學名 洞熊

    屬 熊屬

    科 熊科

    目 食肉目

    許多年前,人們就在一些洞穴中發現了洞熊的骨骼殘骸,並猜測它們可能是在冬眠時死亡的。2008年,科學家結合洞熊生活時期的氣候變化,推算它們滅絕的時間是2.78萬年前,當時的氣候特徵是天氣顯著寒冷,從而導致洞熊食用的植物大量減少或完全消失。正是由於食物供給中斷導致洞熊的滅絕,遠古哺乳動物群——多毛猛獁、多毛犀牛、鉅鹿和洞獅,也都在冰河時期末消失。

    但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遠古人類的獵殺是導致它們滅絕的重要原因,然而維也納大學研究員馬汀·徹(Martina Pacher)和倫敦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安東尼·圖亞特(Anthony J. Stuart)發現沒有足夠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這些遠古動物的滅絕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

    關於這些遠古大型物種滅絕的另一種理論是某些病毒或細菌導致它們數量驟然減少,但是佩徹和斯圖亞特認為,像這樣的“超級疾病”不太可能解釋它們滅絕的時間,而且不可能造成如此多種類、不同體型大小遠古哺乳動物的滅絕。

  • 4 # 江氏小盜龍

    洞熊(Ursus spelaeus)是已經滅絕的史前巨熊,這種動物曾經廣泛分佈在今天的歐洲地區。

    網上有許多資料稱洞熊的體型巨大,甚至比今天的棕熊和北極熊還要大。事實上,洞熊的體型和今天的棕熊差不多,成年雄性體重在500公斤左右,最大個體也不超過800公斤,小於今天最大個體的北極熊。

    從身體結構上看,洞熊與棕熊非常相似,兩者在距今120萬年前才分家。之所以被稱為洞熊,是因為它們的化石最早在歐洲的洞穴之中被發現,不過洞熊生活的冰川時期歐洲的確比今天要寒冷,因此洞熊會尋找洞穴作為居住地。

    從洞熊的分佈上看,曾經廣泛分佈於歐洲,向東直到高加索地區。在距今20000年前,洞熊徹底滅絕了,滅絕的原因與我們人類有直接關係。

    前面提到洞熊生活在寒冷的冰川期,當時的氣候嚴寒,讓它選擇尋找洞穴取暖居住。距今20萬年前甚至更早的時期,人類從南方的非洲進入歐洲,在面對寒冷氣候時,人類也選擇洞穴生活,於是一場人與熊因為洞穴居住權的戰爭就爆發了。

    早期的尼安德特人和後期的智人因為爭奪洞穴與洞熊爆發了激烈的衝突,人與熊之間的戰爭持續了幾十萬年。在許多洞穴的巖壁上,都留下了人類繪製的洞熊形象,甚至還有人與洞熊爭鬥的場面呢。

    從尼安德特人到智人,人類在與洞熊的長期搏鬥中逐漸佔了上風,他們依靠團隊協作和使用武器殺死了大量的洞熊,最終將洞熊們趕盡殺絕。除了人類的獵殺,冰川期末期氣候的變化,導致了歐洲環境的更替,也造成了洞熊食物的減少,這也可能是造成洞熊滅絕的原因之一。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和研究來看,曾經廣泛分佈於歐洲的洞熊在距今20000年前徹底消失,而造成它們消失的原因是來自於人類的持續獵殺,慘遭相同命運的還有洞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把人貶低的一無是處,後面再來一句都是為你好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