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田宗連

    肯定不合適,如果是一個人寫的,比如行書,同時學蘭亭序和集字聖教序是可以的,雖是後人集字摩寫但筆法相近。如果同時臨顏柳歐等行書可能不妥,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大的接受能力,因為各人風格,結構,筆法等有大的差異。

  • 2 # 幸運小胖紙

    我以為不合適。就拿學行書來說,你想學寫行書所以模仿他人的行書,這是正確的,最穩妥也是最耗時間的方式,慢工出細活,就比如《蘭亭序》

    我們學過課本的蘭亭序,但是那是為了讓我們好學習,根本不是行書的,而如果你在模仿蘭亭序中王羲之的行書時再同時模仿其他的人的字帖那麼我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你是在自掘墳墓

    至於為什麼,那麼我就告訴你,王羲之稱為書聖,他雖然寫的是行書但也不全是行書,裡面有他自己對行書的理解,你只是模仿他的字帖但也同時在模仿他的寫作特點,你如果和幾個其他的名人字帖一起練習,那麼你就會學的四不像甚至你連單純的行書都寫不出來了。(如果你可以融會貫通,自成一派,那麼你可以一起寫,當我沒說,建議你如果學王羲之的行書,那麼就只練習模仿王羲之的行書否則反而會貪多嚼不厭)。

    可能我說話衝,別介意,單身狗嘛,每個月總有那麼三十天心情不好,你要諒解我。

  • 3 # 翰墨書道

    從題主的描述看這種做法要一分為二的看待。

    如果是初學者,那是絕對不要去搞那些雙管齊下的做法,不科學,也不可能學得好,其結果必然是邯鄲學步或建一座空中樓閣。再說,對於初學者說,也沒有那個能力和基礎,走都不會走,想跑到也罷了,竟然想飛。

    如果是精通一家書法法帖技法以後,在這樣做,倒也有可能採取這樣的做法。但仍然以一家一家的學為上。

    其實技法嫻熟後無論學那種字都是可以的,比如說,我們精熟掌握了高超的讀帖技法能力和各種書法技法與表現技巧,這種基礎情況下,我們只要看一眼無論那一路自字就能立即抓住其風格特點和知道用什麼技法去表現。這時就根本不是個事。

    在打個比方說,現代我們的智慧手機高科技含量高不,高,但是你仔細想一想,其實,手機的智慧化,也只不過是整合能力越來越強大而已,就是隻不過是把更多的人們的過去和現代的多種多樣新舊科技技術綜合應用到了手機上而已。

    學習書法也一樣,到了技法爐火純青的時候,也完全可以採取整合百家成一家的做法,只不過不能把何種字型雜糅於一體,那樣的做法也有,但我個人意見是不太支援的。四不像倒也吧罷了,關鍵是容易亂了章法,失去書法的法度。

    其實我們雖然多醜書嗤之以鼻,但其畢竟沒有把各種字帖雜糅混淆與於一體。比如篆混雜。畢竟還是能分清楚是楷書行書或草書的在這幾個醜書書法家單位作品中,還是能夠看出這個特點的。

    包括鄭板橋的“八分半書”也一樣,雖然有些怪,但所書是楷書行書這個並沒有亂。

  • 4 # 李行子

    可否同時臨寫幾個人的字帖?這個問題,實質上是書法的個性和共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問題。在中國書法史上,書法的個性和普遍性有了,其代表性人物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蘇東坡、黃庭堅等書聖書家和書星,寫下了千古不朽的書法作品,《蘭亭序》、《十七帖》、《九成宮》、《多寶塔》、《千字文》等等。這些普遍性和個性之中,有著其共性和特殊性,是什麼?到現在為止,都是末知數,沒有人去概括,更沒有人去總結。比如筆法的運轉規律是什麼?漢字結體的法則是什麼?自然大法,即矛盾對立統一規律在書法中如何運用?再者,書法的氣和韻,氣韻如何合一?等問題,都一概不知道,又怎能處理好一人多學,一人多寫,一人多帖,一人多字型,這樣複雜的矛盾呢?筆者觀點:掌握了書法的法,書法的規律,寫什麼,臨什麼,書什麼,都是通的。

  • 5 # 書法講堂

    可以。

    學字要從本質上理解,為什麼這樣寫?

    多種字型一起學,正好可以互相比較,取長補短。

    關鍵一點:學字往往欲速則不達,一個字真正研究透徹再學下一個字,這樣,容易做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 6 # 不二齋

    平時教學的過程也經常被學生問到:學習書法可不可以一種書體同時臨摹多位書法家的字帖,比如學習行書,能不能同時臨王羲之的《蘭亭序》、米芾的《蜀素帖》、或者是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這個是可以分情況來看待的

    首先我不贊同這種學習方法,這樣寫太雜亂了,到最後哪個你也學不會,必須要有一個主帖,並且長期堅持臨摹。

    書法裡講究一通百通,透過這一個字帖來入門,掌握行書的基本寫法和結字規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再去學其它的就會簡單很多。

    但是學習書法也不能,寫完一個字帖,在學下一個字帖,寫完一個扔一個也不行。

    等完全掌握了一種字帖或者一家風格之後,可以大面積的臨帖,歷代行書書法家的字帖都可以學習,但是主帖仍不要放棄,這是你學習其他字帖的基礎。

    這就像建房子,主帖是房子的骨架,是這棟房子的主體部分,而去學習其它字帖,從其它字帖裡吸取營養,就相當於房子的裝修。

    不學好主帖,一味的亂寫,這能得到一些殘磚破瓦,不成體系。

    其實,我們學習其它東西也是一樣的,還有一個主攻方向,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也都有限,能做好一個就是專家,能在一個事基礎上融匯貫通,就是大家。

    專一是個好品質。

    你覺得呢?

  • 7 # 子衿書法

    臨帖的目的是什麼,要心裡有底。我臨這本帖,是想從中學習人家的結構,還是章法,還是用筆乃至於某個筆法的處理方法等等。帶著目的性的去學習,才能達到書法水平的提高。

    如果沒有目標,臨寫沒有針對性的選擇方向,每天開啟字帖坐下就臨,就算臨遍天下,又有何益?你同時選擇多人的字帖學習不是不可以。但是目的是什麼?你自己想從中得到什麼?不知道?不知道就不能這麼幹。

    比如說,我的折轉寫的不好,而認為米芾在這方面特別對自己的胃口。我就在折轉的地方重點學習米芾的處理方法。如果我的結構不好,覺得聖教序會對結構有較大的啟發作用,就在結構方面認真研究聖教序的欹正揖讓,偃仰向背 。如果自己運筆拘謹,我就重點學習蘭亭序的瀟灑,……

    帶有疑問的去實踐,在實踐中去證實自己的疑問是錯還是對。實踐證明對的,就堅持。不對,就換其他的方式,一直尋找出正確的方法。

    現在學習書法的人,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外形的模仿上,不從根本上去做思考,只知道這個字是這樣寫,卻不知為什麼要這樣寫。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每個筆畫的起止都釆用了些什麼筆法,而這些筆法的變通關係又會形成什麼樣的形態。

    如果你僅僅只是想學習聖教序,蘭亭序,王安石詩選,素素帖,西苑詩等等字型的外形,第一是學不精,第二是不能夠把他們溶為一體 。不能溶為一體,就不能形成自己的書風,不能形成自己的書風,學的再多都不會對提升自己的水平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拉肚子可以生吃西紅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