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滅了吳國,勾踐以范蠡功大,封他當了個上將軍。這時的范蠡面前擺著兩條路:既然立下了大功又被封為上將軍,那就繼續追隨勾踐,在越國的政壇上瀟灑下去;或急流勇退,拋棄已經到手的功名富貴,老老實實地再回過個頭去做平民百姓。應當說,在每一個王朝的開國之初(勾踐臥薪嚐膽也相當於重新開國了),開國功臣們都面臨著這樣兩條路。絕大多數的開國功臣們都選擇了前者,捨不得到手了的功名富貴,而繼續跟著開國帝王們混跡於政壇,其結果,就是釀成了不少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范蠡非常冷靜地選擇了後者。范蠡之所以能毅然功成身退,其原因至少有兩點,一是他對越王勾踐的人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他不僅自己決定功成身退,還勸和他一道由楚投奔越國的文種一道功成身退。他對文種說:越王勾踐這個人,長著條長脖頸,一個鳥嘴巴,這種條相的人,只可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您為什麼在功成之後還不離他而去呢?文種沒有聽從范蠡的勸告,後來果然死於勾踐刀下。而清醒地認識到勾踐為人而棄官而去的范蠡,偏又被後來的正統史學家責怪為不忠!大文豪蘇東坡就為此憤憤責罵范蠡道:你還不是也長了個鳥嘴巴! 范蠡能毅然決然丟官而去,另一原因就是他非常自信:離開了政壇,我仍大有作為!這種自信,不是每一個開國功臣都能具備的,因為這需要具備多方面的才能。范蠡棄官後,他經商的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在中國早期的商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范蠡離開勾踐後,乘船來到了齊國,更名改姓為鴟夷子皮,帶著兩個兒子在海邊苦身戳力耕種,沒花多久的功夫,就攢下千萬家產,成了大富翁。齊華人得知他的本事,就拜他為相。范蠡對此喟然長嘆道:我當個老百姓,可以掙下千萬家產,我若要當官,就可以拜相入閣,這是一個老百姓所能達到的極致了。長久享受這樣的名聲,不是件好事!於是歸還齊國相印,散盡家產,來到了陶(今山東定陶西北)這個地方。范蠡自號陶朱公,從事“士農工商”行業中的末行:商,很快又掙下千萬家產,成了鉅富,以致天下人都知道有個大富翁叫陶朱公。而范蠡經商所取得的巨大成說,偏又為後來的正統文化人所不恥。蘇東坡就批評范蠡道:假如范蠡能像魯仲連那樣,他就離聖人不遠了。魯仲連是戰國時人,當過孟嘗君的食客。他遊趙國時,恰逢秦國圍趙,他幫了趙國的忙。趙國解圍後,趙國的執政者平原君要封他當官,他不幹,於是準備獎給他一大筆錢,魯仲連笑著謝絕道:作為一名士人,就是要為他人排憂解難而無所取,若取了,那就成了商人了,這是我所不願意做的!看蘇學士看來,如果范蠡功成之後既不當官又不要錢,那差不多和魯仲連一就成了聖人了,然而范蠡偏偏沒有向魯仲連學習,相反,被魯仲連很看不起的商人這一職業,他范蠡居然會樂滋滋地去幹,而且一干還幹出了大名堂,這就難怪像蘇東坡這樣的正統文人們要憤憤不平了! 范蠡對人的識別能力,不僅表現在對待越王勾踐的認識上,在對待自己兒子的認識上也充分表現了出來。 范蠡定居於陶後,又得了一個小兒子。小兒子剛長大成人,他的第二個兒子因殺人被楚國囚禁。范蠡得知此訊息後,嘆道:殺人者死罪,但我也聽說過富家子弟也有可能逃避處死的。於是裝了一牛車黃金,準備派他的小兒子去楚國設法營救。大兒子聽說後,便來找范蠡,要求由他去,但范蠡不同意。大兒子見范蠡不讓他去,長嘆道:家裡的長子稱家督(舊時長子管理家務,故稱家督),如今弟弟有罪,父親不派我去營救而派小弟去,這是我不才啊!便欲自殺。范蠡的夫人便來求范蠡:你派小兒子去,未必就能救下老二,但卻先失去了老大,那將如何是好?范蠡無奈,只得改派大兒子去。他寫了一封信,要大兒子到了楚國後交給他的故交好友莊生,並囑咐大兒子道:到了楚國後,你就將黃金全部交給莊生,由他支配,千萬不要和他爭論。大兒子起身時,又私自帶了一些黃金。 到了楚國後,范蠡的大兒子找到莊生家,只見其家矮小破敗,非常貧窮。大兒子還是按照范蠡的吩咐,將書信和一牛車黃金都交給了莊生。莊生收下書信和黃金後,對大兒子說:你馬上離開楚國,千萬不要停留,如果你弟弟放出來了,也不要問他是如何被放出來的。大兒子從莊生家出來,並沒有按莊生的求要做,而是留了下來,並用自己私自帶來的黃金去打點一個楚國有權勢的人,希望得到他的幫助。 莊生找了個藉口入見楚王,對楚王說:我夜觀星象,發現有楚國有遭受災異的跡象。楚王忙問:有什麼化解的辦法沒有呢?莊生說:只能以德行來感動上天。楚王說:莊生先生放心吧,我將按照你的話去做。於是,楚王便派使者去將錢庫封了。楚國那個拿了范蠡大兒子黃金的有權人便去告訴大兒子說:大王要大赦全國了,你的弟弟就要放出來了。大兒子問:怎麼知道楚王要大赦全國呢?那人說:大王將要大赦全國時,都會派人先封錢庫。昨晚大王又派人封錢庫了,因此知道大王將要大赦全國。范蠡的大兒子便認為,既然楚王要大赦全國,自己的弟弟也就會被赦免,一牛車黃金白白地送給莊生,太划不來了,便又去找莊生。莊生一見范蠡的大兒子,吃了一驚,問道:你還沒有走呀?大兒子說:沒有走。我來楚國,是為了營救我的弟弟,現在得知楚王要大赦全國,我弟弟自然也會被赦免了,因此特來辭行。莊生一聽,知道範蠡的大兒子是來要回那一牛車黃金,便對他說:你的黃金放在屋子裡,你自己去拿走吧。范蠡的大兒子真的把黃金都拿走了,心裡還十分歡喜。 莊生覺得自己被范蠡的大兒子出賣了,感到十分羞辱,便又去見楚王說:我先前和大王談到星象之事,大王準備修德來感動上天。今天我外出,只聽得滿街的人都在說陶地的富人朱公子因殺人而被中國所囚,其家帶了很多錢財來賄賂大王身邊的人,大王決定大赦全國並不是為了向上天報德,不過是為了要放出朱公子罷了。楚王一聽大怒,說道:我雖不德,但也不至於為了一個朱公子而大赦全國。於是馬上命令先殺了朱公子,再大赦全國。范蠡的大兒子只得將其弟的遺體帶回。 范蠡的大兒子帶著二弟的遺體回到陶地,家人和鄉人都十分悲哀,只有范蠡笑著說:我早就知道他的弟弟是一定要被處死的,因為老大舍不得那些財物啊。老大從小與我一道創業,和我一道經歷過苦日子,知道錢財來之不易,所以將錢財看得很重;而他的弟弟出生時家中就很富有了,他過的是紈絝子弟的生活,哪裡知道錢財是如何來的,因此也就不會看重錢財。原先我之要派小兒子去,就因為他能捨得那些錢財啊。大兒子就捨不得,因此他的弟弟就逃不脫被處死的命運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早就在等著這令人悲傷的訊息了。 這個故事見於司馬遷的《史記》。司馬遷讚歎道:范蠡三次搬遷(一次是和文種由楚遷越,二次是由越遷齊,第三次是由齊遷陶),皆能成名,他不是隨便地搬遷,而一旦住下來,就一定會成名啊! 至於范蠡為後世文人所詬病的“拐跑”中國第一大美人西施一事,還真屬於“莫須有”。在所有有關吳越之爭的正史上,均找不到西施這一大美人的芳名,而各種有關范蠡的正史,也不見西施此人。而一個堂堂的奇才人物范蠡,之所以能為後世一般百姓知道,竟是全憑了這麼個憑空冒出來的大美人的提攜。而西施這個美人不僅因無據可查的所謂為救越國而勇於獻身揚名天下,還一直穩居中國“四大美人”之榜首,這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樁奇案。 范蠡老死於陶,在那戰亂紛繁、人事險惡的環境裡,平平安安壽終正寢。
越國滅了吳國,勾踐以范蠡功大,封他當了個上將軍。這時的范蠡面前擺著兩條路:既然立下了大功又被封為上將軍,那就繼續追隨勾踐,在越國的政壇上瀟灑下去;或急流勇退,拋棄已經到手的功名富貴,老老實實地再回過個頭去做平民百姓。應當說,在每一個王朝的開國之初(勾踐臥薪嚐膽也相當於重新開國了),開國功臣們都面臨著這樣兩條路。絕大多數的開國功臣們都選擇了前者,捨不得到手了的功名富貴,而繼續跟著開國帝王們混跡於政壇,其結果,就是釀成了不少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范蠡非常冷靜地選擇了後者。范蠡之所以能毅然功成身退,其原因至少有兩點,一是他對越王勾踐的人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他不僅自己決定功成身退,還勸和他一道由楚投奔越國的文種一道功成身退。他對文種說:越王勾踐這個人,長著條長脖頸,一個鳥嘴巴,這種條相的人,只可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您為什麼在功成之後還不離他而去呢?文種沒有聽從范蠡的勸告,後來果然死於勾踐刀下。而清醒地認識到勾踐為人而棄官而去的范蠡,偏又被後來的正統史學家責怪為不忠!大文豪蘇東坡就為此憤憤責罵范蠡道:你還不是也長了個鳥嘴巴! 范蠡能毅然決然丟官而去,另一原因就是他非常自信:離開了政壇,我仍大有作為!這種自信,不是每一個開國功臣都能具備的,因為這需要具備多方面的才能。范蠡棄官後,他經商的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在中國早期的商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范蠡離開勾踐後,乘船來到了齊國,更名改姓為鴟夷子皮,帶著兩個兒子在海邊苦身戳力耕種,沒花多久的功夫,就攢下千萬家產,成了大富翁。齊華人得知他的本事,就拜他為相。范蠡對此喟然長嘆道:我當個老百姓,可以掙下千萬家產,我若要當官,就可以拜相入閣,這是一個老百姓所能達到的極致了。長久享受這樣的名聲,不是件好事!於是歸還齊國相印,散盡家產,來到了陶(今山東定陶西北)這個地方。范蠡自號陶朱公,從事“士農工商”行業中的末行:商,很快又掙下千萬家產,成了鉅富,以致天下人都知道有個大富翁叫陶朱公。而范蠡經商所取得的巨大成說,偏又為後來的正統文化人所不恥。蘇東坡就批評范蠡道:假如范蠡能像魯仲連那樣,他就離聖人不遠了。魯仲連是戰國時人,當過孟嘗君的食客。他遊趙國時,恰逢秦國圍趙,他幫了趙國的忙。趙國解圍後,趙國的執政者平原君要封他當官,他不幹,於是準備獎給他一大筆錢,魯仲連笑著謝絕道:作為一名士人,就是要為他人排憂解難而無所取,若取了,那就成了商人了,這是我所不願意做的!看蘇學士看來,如果范蠡功成之後既不當官又不要錢,那差不多和魯仲連一就成了聖人了,然而范蠡偏偏沒有向魯仲連學習,相反,被魯仲連很看不起的商人這一職業,他范蠡居然會樂滋滋地去幹,而且一干還幹出了大名堂,這就難怪像蘇東坡這樣的正統文人們要憤憤不平了! 范蠡對人的識別能力,不僅表現在對待越王勾踐的認識上,在對待自己兒子的認識上也充分表現了出來。 范蠡定居於陶後,又得了一個小兒子。小兒子剛長大成人,他的第二個兒子因殺人被楚國囚禁。范蠡得知此訊息後,嘆道:殺人者死罪,但我也聽說過富家子弟也有可能逃避處死的。於是裝了一牛車黃金,準備派他的小兒子去楚國設法營救。大兒子聽說後,便來找范蠡,要求由他去,但范蠡不同意。大兒子見范蠡不讓他去,長嘆道:家裡的長子稱家督(舊時長子管理家務,故稱家督),如今弟弟有罪,父親不派我去營救而派小弟去,這是我不才啊!便欲自殺。范蠡的夫人便來求范蠡:你派小兒子去,未必就能救下老二,但卻先失去了老大,那將如何是好?范蠡無奈,只得改派大兒子去。他寫了一封信,要大兒子到了楚國後交給他的故交好友莊生,並囑咐大兒子道:到了楚國後,你就將黃金全部交給莊生,由他支配,千萬不要和他爭論。大兒子起身時,又私自帶了一些黃金。 到了楚國後,范蠡的大兒子找到莊生家,只見其家矮小破敗,非常貧窮。大兒子還是按照范蠡的吩咐,將書信和一牛車黃金都交給了莊生。莊生收下書信和黃金後,對大兒子說:你馬上離開楚國,千萬不要停留,如果你弟弟放出來了,也不要問他是如何被放出來的。大兒子從莊生家出來,並沒有按莊生的求要做,而是留了下來,並用自己私自帶來的黃金去打點一個楚國有權勢的人,希望得到他的幫助。 莊生找了個藉口入見楚王,對楚王說:我夜觀星象,發現有楚國有遭受災異的跡象。楚王忙問:有什麼化解的辦法沒有呢?莊生說:只能以德行來感動上天。楚王說:莊生先生放心吧,我將按照你的話去做。於是,楚王便派使者去將錢庫封了。楚國那個拿了范蠡大兒子黃金的有權人便去告訴大兒子說:大王要大赦全國了,你的弟弟就要放出來了。大兒子問:怎麼知道楚王要大赦全國呢?那人說:大王將要大赦全國時,都會派人先封錢庫。昨晚大王又派人封錢庫了,因此知道大王將要大赦全國。范蠡的大兒子便認為,既然楚王要大赦全國,自己的弟弟也就會被赦免,一牛車黃金白白地送給莊生,太划不來了,便又去找莊生。莊生一見范蠡的大兒子,吃了一驚,問道:你還沒有走呀?大兒子說:沒有走。我來楚國,是為了營救我的弟弟,現在得知楚王要大赦全國,我弟弟自然也會被赦免了,因此特來辭行。莊生一聽,知道範蠡的大兒子是來要回那一牛車黃金,便對他說:你的黃金放在屋子裡,你自己去拿走吧。范蠡的大兒子真的把黃金都拿走了,心裡還十分歡喜。 莊生覺得自己被范蠡的大兒子出賣了,感到十分羞辱,便又去見楚王說:我先前和大王談到星象之事,大王準備修德來感動上天。今天我外出,只聽得滿街的人都在說陶地的富人朱公子因殺人而被中國所囚,其家帶了很多錢財來賄賂大王身邊的人,大王決定大赦全國並不是為了向上天報德,不過是為了要放出朱公子罷了。楚王一聽大怒,說道:我雖不德,但也不至於為了一個朱公子而大赦全國。於是馬上命令先殺了朱公子,再大赦全國。范蠡的大兒子只得將其弟的遺體帶回。 范蠡的大兒子帶著二弟的遺體回到陶地,家人和鄉人都十分悲哀,只有范蠡笑著說:我早就知道他的弟弟是一定要被處死的,因為老大舍不得那些財物啊。老大從小與我一道創業,和我一道經歷過苦日子,知道錢財來之不易,所以將錢財看得很重;而他的弟弟出生時家中就很富有了,他過的是紈絝子弟的生活,哪裡知道錢財是如何來的,因此也就不會看重錢財。原先我之要派小兒子去,就因為他能捨得那些錢財啊。大兒子就捨不得,因此他的弟弟就逃不脫被處死的命運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早就在等著這令人悲傷的訊息了。 這個故事見於司馬遷的《史記》。司馬遷讚歎道:范蠡三次搬遷(一次是和文種由楚遷越,二次是由越遷齊,第三次是由齊遷陶),皆能成名,他不是隨便地搬遷,而一旦住下來,就一定會成名啊! 至於范蠡為後世文人所詬病的“拐跑”中國第一大美人西施一事,還真屬於“莫須有”。在所有有關吳越之爭的正史上,均找不到西施這一大美人的芳名,而各種有關范蠡的正史,也不見西施此人。而一個堂堂的奇才人物范蠡,之所以能為後世一般百姓知道,竟是全憑了這麼個憑空冒出來的大美人的提攜。而西施這個美人不僅因無據可查的所謂為救越國而勇於獻身揚名天下,還一直穩居中國“四大美人”之榜首,這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樁奇案。 范蠡老死於陶,在那戰亂紛繁、人事險惡的環境裡,平平安安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