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全球造船業整體表現低迷,造船行業的老大哥南韓受此影響,2016年,包括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在內的三大造船企業的訂單出現斷崖式下滑。日本在全球造船市場的份額也持續下跌,愛知造船廠苦於接不到新訂單,於今年8月宣佈倒閉。
總體來看,造船行業龍頭的爭奪戰是從2000年開始的,日本由於生產結構落後,造船業迅速衰落,今年上半年接單量更是跌出前三,而南韓憑藉技術優勢,在全球造船行業中仍然保持著較為領先的地位,中國則是後來居上,得益於設計和建造能力的大幅提升,近5年來,中國造船業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均穩居世界第一,超過南韓坐上世界造船業的第一把交椅。
不過,隨著全球造船業的緩慢復甦,無論是日本還是南韓,都在努力尋求突破。
今年4月,南韓貿易、工業與能源部披露了南韓造船業的中長期復興方案。南韓政府計劃在2019年之前,要求公共部門投資5.5萬億韓元(約合52億美元)訂造40艘公用船,其中包括南韓天然氣公司計劃購買的一艘LNG供氣船。
除此之外,今年10月,南韓政府表示,將為船企及其配套商提供財務援助,以幫助它們開發新技術並在全球市場上贏得新訂單,同時還將在本月宣佈復興造船業的綜合措施。
面對南韓的援助行為,11月13日,日本一紙訴狀將南韓告到了WTO,訴狀中詳列日本關切事項,例如2015年南韓大宇造船廠陷入經營危機,南韓政府給其提供了約730萬元的金融援助,國際間的低價銷售競爭因此加速,另外還列出自2007年以來其他造船廠的重整問題。
日本認為,這些舉措破壞了市場規則。而韓方解釋稱:“金融補助是各金融機構自主判斷而實施的,與國際規則不相牴觸。”目前南韓有60天的時間來解決此項爭端,60天過後日本可以要求WTO裁決。
在南韓政府的幫助下,今年南韓國內大型船企的訂單量也確實有所增加,英國造船海運研究機構克拉克森的資料顯示,今年南韓累計造船訂單量超過1000萬修正總噸(CGT),有望時隔7年重返年訂單量世界第一。
即便如此,現代重工與三星重工今年上半年依然存在2995億韓元和1483億韓元的經營赤字。一方面是因為南韓的勞動成本高,剛剛走出低迷的船企紛紛轉向價格低廉的中國造船企業,所以南韓船企的價格競爭力弱,而另一方面,則是中國造船業在高階技術領域的不斷趕超,特別是去年簽下的9艘22000箱採用LNG動力的超大型集裝箱船,標誌著中國的LNG相關船型也受到了國際認可,中國造船業不再是隻有價格優勢,而是在向技術優勢轉變。
近幾年,全球造船業整體表現低迷,造船行業的老大哥南韓受此影響,2016年,包括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在內的三大造船企業的訂單出現斷崖式下滑。日本在全球造船市場的份額也持續下跌,愛知造船廠苦於接不到新訂單,於今年8月宣佈倒閉。
總體來看,造船行業龍頭的爭奪戰是從2000年開始的,日本由於生產結構落後,造船業迅速衰落,今年上半年接單量更是跌出前三,而南韓憑藉技術優勢,在全球造船行業中仍然保持著較為領先的地位,中國則是後來居上,得益於設計和建造能力的大幅提升,近5年來,中國造船業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均穩居世界第一,超過南韓坐上世界造船業的第一把交椅。
不過,隨著全球造船業的緩慢復甦,無論是日本還是南韓,都在努力尋求突破。
南韓向造船業提供金融援助,以增加船企訂單量今年4月,南韓貿易、工業與能源部披露了南韓造船業的中長期復興方案。南韓政府計劃在2019年之前,要求公共部門投資5.5萬億韓元(約合52億美元)訂造40艘公用船,其中包括南韓天然氣公司計劃購買的一艘LNG供氣船。
除此之外,今年10月,南韓政府表示,將為船企及其配套商提供財務援助,以幫助它們開發新技術並在全球市場上贏得新訂單,同時還將在本月宣佈復興造船業的綜合措施。
日本強烈不滿,向WTO申訴面對南韓的援助行為,11月13日,日本一紙訴狀將南韓告到了WTO,訴狀中詳列日本關切事項,例如2015年南韓大宇造船廠陷入經營危機,南韓政府給其提供了約730萬元的金融援助,國際間的低價銷售競爭因此加速,另外還列出自2007年以來其他造船廠的重整問題。
日本認為,這些舉措破壞了市場規則。而韓方解釋稱:“金融補助是各金融機構自主判斷而實施的,與國際規則不相牴觸。”目前南韓有60天的時間來解決此項爭端,60天過後日本可以要求WTO裁決。
雖然有補貼,但南韓船企仍出現經營赤字在南韓政府的幫助下,今年南韓國內大型船企的訂單量也確實有所增加,英國造船海運研究機構克拉克森的資料顯示,今年南韓累計造船訂單量超過1000萬修正總噸(CGT),有望時隔7年重返年訂單量世界第一。
即便如此,現代重工與三星重工今年上半年依然存在2995億韓元和1483億韓元的經營赤字。一方面是因為南韓的勞動成本高,剛剛走出低迷的船企紛紛轉向價格低廉的中國造船企業,所以南韓船企的價格競爭力弱,而另一方面,則是中國造船業在高階技術領域的不斷趕超,特別是去年簽下的9艘22000箱採用LNG動力的超大型集裝箱船,標誌著中國的LNG相關船型也受到了國際認可,中國造船業不再是隻有價格優勢,而是在向技術優勢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