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悔憶智周

    純文學確實被邊緣化了,紙質文學刊物生存困難。

    但被定義為“通俗文學”或“低俗文學”的網路文學卻火得不要不要的。

    我的看法是紙質文學和網路文學只不過介質不同,拿介質來區別高低雅俗未免不全面。此其一。

    再就是文學如果遠離大眾高高在上就是高雅,得到大眾喜愛就是低俗,未免強詞奪理。

    在高雅和低俗之上還有一個雅俗共賞。

    第三,就像紙質書代替了竹簡木牘,網路書將要代替紙質書。讀網路書太方便了。

    第四,文學固然要啟蒙、教育讀者,給讀者灌輸高深的思想和先進先鋒的觀念,但不是直接說教,必須用文學特有的方式,而文學不是學問,文學是隻要有思想感情有人性的人都能懂的。

    不僅四大名著,《聊齋志異》、三言二拍、《封神演義》……都不難懂,甚至在茶館裡講給大眾聽。

    翻譯作品如托爾斯泰、海明威、馬爾克斯、喬伊斯、卡夫卡、川端康成、太宰治、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受到中國讀者普遍喜愛,也並不難懂。那些名家名篇,中國讀者也是心領神會。

    第五,現在普及9年義務教育,年輕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初中就要學習小說分析,所以現在的文學受眾絕非愚氓。

    總而言之,作家們不應該動不動把文學衰落的責任推到大眾身上。如果真的是文學衰落,請問你做了什麼?

    有下一個時代才能解讀才能被充分認識的偉大作品和偉大作家。如杜甫在活著的時候只不過是一個比較突出的普通詩人,直到白居易和宋朝蘇東坡以及後來的朝代,他的偉大才漸漸地比較充分地被認識,直到今天,他的超前的環境意識和人文主義思想才被認識,可杜甫從來是默默忍受貧困悲慘和不被認識,不把精力花在埋怨讀者上。立志堅守純文學的,應該以杜甫為榜樣,以文學為終極目的。也只有以杜甫為榜樣,才能產生真正的純文學。

    網路文學“氾濫”,我們不妨把它看作純文學的堅實基礎。

  • 2 # 白雲3498

    自媒體平臺的出現,中國詩歌文化迎來了展新的春天。

    再說《詩刊》上的東西無論好壞,都在巜新華書店》,一般不會自動跑到讀者面前。

    自媒體平易近人,各種層次的人都能在詩歌面前如魚得水,網遊自如。

    中國文學的黃金時期才開端,堅信越來越好,只要認識清楚才是硬道理。

  • 3 # 待曉兒

    我認為恰恰相反,文學的黃金時期非但沒有過去,而是剛剛開始。

    其他行業越來越需要文學

    誠然,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經濟、法律、媒體等等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每年高考結束,報考這一類的考生越來越多,以致分數線居高不下。這是因為這些型別的職業在工作最初階段收益較高,說白了就是賺錢快,而很多相關行業其實人員已經飽和。但這些行業的火熱並不會搶佔文學過多的地盤,相反,它們越來越需要文學的功底。

    比如,媒體的發展,使得廣告傳播方式有了很大革新。有人戲稱,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軟文,把我們時代軟性廣告文章寫作作為時代特色,雖然是調侃,但確實反饋出文學在廣告時代的變革。一些頂級文案的創作都屬於文學的領域,比如我們熟知的杜蕾斯的文案,再比如去年火得很的江小白情懷文案,這些營銷的成功,文學都居功至偉。

    再比如,我們處在一個法律逐漸完善的時代裡,一篇帶有煽情色彩的文章,能調動公眾的力量來推動法律的完善。崑山反殺案能最終被定性為正當防衛,和廣大群眾的呼籲分不開。難道憑著這些人在網上表個態就能影響法律施展的程序嗎?不是的,是因為一部分人在網上的創作呼籲,引起了另一些人的共鳴,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這是應該變革的時候。這些創作叫做應用文學,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在古代也有名篇,比如《出師表》,實際上就是諸葛亮向他的領導劉禪報告此次出征的目標和他不在時間內政府執行的方式。所以,應用文學也可以寫得很好看。我們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如今的應用類文學在簡練的同時,也開始越來越重視審美了。

    文學自身也在變革

    純文學逐漸退出舞臺,通俗文學越來越興盛,這是一個好的開端。純文學是歷史畸形的產物,也是一小群文學創作者自身的標榜。這些人本身在90年代的時候出現了分化,一部分人認識到純文學最大的問題是缺少市場。而沒有讀者的作品就是個笑話,讀者在文學的地位被瞬間提高。這一批人比如麥家、王朔、餘華等老一輩作家,新生代有韓寒等新秀,他們在文學與市場的結合過程裡,向通俗靠攏,都取得了成功。

    看看最近幾年火熱的網劇,《琅琊榜》、《鬥破蒼穹》、《將夜》、《古董局中局》,為什麼會選擇這些來拍?因為小說讀者多,觀看的人必然也多,這就是我們說的熱度。文學的發展是可以帶動影視行業的,當然影視的上映同樣也為文學增加了新的讀者,這是雙贏的局面,少了任何一方,這種成功將轟然崩塌。

    歷史告訴我們,文學都是最後繁榮的

    不論是我們古代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還是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文學都是在社會上其他因素逐漸穩定下來後,才開始逐漸繁榮。整體環境越穩定越成熟,文學的地位越高發展越好,這是被歷史無數次證實的過程。我們當今這個時代,隨著制度的完善和經濟的發展、法律的健全、媒體傳播的變革等等一系列條件的利好,文學在時代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會越來越高,所以說文學的黃金時期才剛剛開始。

  • 4 # 歐比旺羅克

    文學黃金時期確實過去了,不僅是文學,作為愉悅人類精神生活的很多藝術門類,黃金時期都過去了。

    以說書為例,在茶館裡說書,充其量有幾十人聽,聽書的喜好成就了說書藝人的職業,全國的說書藝人至少需要上萬人。可是收音機出現了,一個人說書,上億人可以同時收聽。然後是錄音機出現了,想聽書的可以隨時隨地聽。現在手機上,可以隨心所欲任性聽,而說書藝人,全國有不超過十個就夠了,而且前兩名很可能包攬80%的收聽時間。

    同理,電影、電視、影碟機普及後,京劇、地方戲、話劇,地方藝術團,雜技——所有舞臺表現的藝術門類都沒落了。表演藝術團體成批解散,從業者另謀出路,無數座曾經是城市標誌性建築的劇院劇場閒置,破敗,拆掉。這是不到一代人時間的變化。

    在現代化以前,讀書是唯一可以在私人空間、自由安排時間和節奏的精神活動,人們有更多的時間投入閱讀,從都市到縣城,新華書店裡人頭攢動,文學類書籍櫃檯前的人絡繹不絕,一本小說被多人傳閱,租書館的小說被翻得破損不堪,作家是神一樣的存在,這番景象代表了文學的黃金時期。

    現在的私人空間,只要躺在床上,花費動一下指頭的力氣,就可以進商場影院歌廳劇場,還有遊戲廳麻將館。文學不再是私人空間的唯一,無數有用沒用、需要不需要的APP上架,使盡渾身解數——包括用錢收買每個人的閒暇時間。

    在每個人的左手都長著一部手機的時代,文學好比在一群花枝招展交際花之間,坐著一位沉靜的淑女,不適合在躁動和喧囂中翩翩起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半夜睡覺喜歡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