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01841896917

    兩者較為相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更強調面對禍事的轉變。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句話強調的是辯證看待禍福,沒有相應的側重點。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英語:A loss, no bad thing),也作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態,一定要樂觀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轉化。語出《鏡花緣》第七回:“處士有志未遂,甚為可惜,然塞翁失馬,安知非福?”魯迅《吶喊·阿Q正傳》:“但真所謂‘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罷,阿Q不幸而贏了一回,他倒幾乎失敗了。”比喻雖然一時受到損失,但也有可能帶來好處。即好事和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指福與禍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此言具有一定的辯證法思想內涵,因為辯證唯物主義(後面稱“唯物辯證法”)通常講的就是“矛盾”(“對立統一”),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講的就是矛盾,而且是講的對立統一矛盾。“禍”使人悲傷,“福”使人快樂,因此“禍”“福”之間是一個對立矛盾。然而“禍”又有可能使人吸取教訓而產生“福”,“福”有可能使人樂極生悲而產生“禍”,因此“禍”與“福”之間又是一個統一的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朝的王爺等級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