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感覺是對的,地震波由地下傳播過來(可以近似理解為垂直向上),P波質點震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因此導致上下震動。S波質點震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因此導致左右或前後震動。大多時候,我們不能感受到P波是因為:1)P波雖然速度快,但振幅較小,且衰減較快;2)若距震中太近,則P波、S波幾乎同時到達,由於S波振幅大的多,我們也可能只感受到了左右或者前後晃動。因此,若要感覺到P波,則地震震級不能太小,且距震中不能太近(P,S波同時到達)也不能太遠(P波也衰減得差不多了)。
地震波的簡介,有興趣可以看看
地震發生時,地震波以震源為球心,向四面八方散開,當遇到介面時(如地球表面),會產生面波。因此,地震波分為體波和麵波。體波就是在地球內部傳播的,如我們常說的P波(Primary wave)與S波(Secondary wave);面波只能在介面傳播,如地球表面(空氣與固體交介面),其隨著距介面的遠離而快速衰減,可分為勒夫波(Love Wave)與瑞雷波(Rayleigh Wave)。面波是振幅最大的波,其也是破壞力最強的波。
P波其傳播速度最快(地表6~8km/s),且在固體、液體中都能傳播,質點運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圖2A,B),但其能量較小,對房屋破壞力最小,且衰減較快。
S波傳播速度次之(地表3~4km/s),且只能在固體中傳播,這是由於液體不能承受剪下,質點運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圖2C,D),具有一定的破壞力。
面波傳播速度最小,具有頻散效應,即頻率不同,其波速不同。面波只能在介面傳播,離開介面則以指數的形式快速衰減。面波也是振幅最大的波,是對建築物破壞最強的波。
最後說一句,您問題標籤中地理是不對的,要回答這些問題,得問搞地球物理、地震學的人啊。
您的感覺是對的,地震波由地下傳播過來(可以近似理解為垂直向上),P波質點震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因此導致上下震動。S波質點震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因此導致左右或前後震動。大多時候,我們不能感受到P波是因為:1)P波雖然速度快,但振幅較小,且衰減較快;2)若距震中太近,則P波、S波幾乎同時到達,由於S波振幅大的多,我們也可能只感受到了左右或者前後晃動。因此,若要感覺到P波,則地震震級不能太小,且距震中不能太近(P,S波同時到達)也不能太遠(P波也衰減得差不多了)。
地震波的簡介,有興趣可以看看
地震發生時,地震波以震源為球心,向四面八方散開,當遇到介面時(如地球表面),會產生面波。因此,地震波分為體波和麵波。體波就是在地球內部傳播的,如我們常說的P波(Primary wave)與S波(Secondary wave);面波只能在介面傳播,如地球表面(空氣與固體交介面),其隨著距介面的遠離而快速衰減,可分為勒夫波(Love Wave)與瑞雷波(Rayleigh Wave)。面波是振幅最大的波,其也是破壞力最強的波。
P波其傳播速度最快(地表6~8km/s),且在固體、液體中都能傳播,質點運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圖2A,B),但其能量較小,對房屋破壞力最小,且衰減較快。
S波傳播速度次之(地表3~4km/s),且只能在固體中傳播,這是由於液體不能承受剪下,質點運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圖2C,D),具有一定的破壞力。
面波傳播速度最小,具有頻散效應,即頻率不同,其波速不同。面波只能在介面傳播,離開介面則以指數的形式快速衰減。面波也是振幅最大的波,是對建築物破壞最強的波。
最後說一句,您問題標籤中地理是不對的,要回答這些問題,得問搞地球物理、地震學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