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雅夫人
-
2 # 雨後山林靜
我非常認同這種說法。做媽媽不要做得太累了,過度精細化的育兒無論是對孩子來說還是對媽媽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女性在做了媽媽後,幾乎把全部的愛都放在孩子身上了。整天都是圍著孩子轉,大量的時間花在了孩子身上。總有寶媽們抱怨:帶孩子真的太累了,自己就象個超級媽媽一樣,24小時隨時待命。生活已經完全不是自己的了。媽媽們能有多少時間去照顧自己呢?而且對孩子來說,也不一定就是好事。過度精細化育兒會帶來什麼後果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一、精細化育兒會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當你做完一堆家務後,剛坐下來休息一會,孩子就用他稚嫩的聲音對你說:“媽媽,陪我玩。”於是,你滿心歡喜地陪著孩子,他走到哪,你就跟到哪,無論有多累,你也樂此不疲。絲毫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感受。一切以孩子的需求為主,把孩子照顧得妥妥的。媽媽認為這就是精細化的育兒,這才是媽媽的責任。每次當孩子拉著你要你陪的時候,媽媽都會忽視自己的需求。這種需求就是我想先休息一會,請你耐心等待10分鐘。面對孩子的需求,如果媽媽從來都不告訴孩子你的需求,那麼孩子就永遠不會知道媽媽這時是很辛苦的,是需要休息的。他就不能發展出理解別人感受的能力出來。所以,這種育兒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二、吃的太精細會導致孩子咀嚼能力變差。
現在家裡都有榨汁機。媽媽們很愛把水果榨成汁給孩子吃。其實孩子長了牙以後完全可以自己咀嚼的,如果不使用牙齒去咀嚼對牙齒的生長是不利的。只要不是很硬的水果,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咀嚼,而不需要去榨汁。每天小孩總是吃精細的食物還容易患齲齒,也會導致換牙慢的情況。所以給小孩吃過於精細的食物是不好的。寶媽們不需要太折騰自己了,適當給孩子吃一些粗糧吧!因為粗糧中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可以平衡飲食,促進牙齒、咀嚼肌的發育,預防齲齒,胃腸蠕動,還可以防止便秘。
三、過度精細化育兒不利於孩子運動能力的發展。
在現在的家庭中,父母都會非常注重孩子的衛生。吃飯時不能吃在身上,要養成衛生、整潔的好習慣。玩的時候不能把手弄髒,衣服要保持乾淨。有的媽媽會叫道:哎呀!這個不能玩,太髒了。衛生問題限制了他們運動的發展。一旦有孩子玩髒了手後,為了避免捱罵,他們會把手放在衣角上偷偷擦幾下。在玩的過程中還不敢投入到活動中去。其實,媽媽雖然不用給孩子洗髒髒的衣服,但是她們也很累,因為她們要不斷的提醒孩子注意衛生,甚至要盯著孩子們玩。我在網上看過一段紐西蘭小朋友在風雨裡滑滑梯的影片。這些孩子下雨天在外面玩滑滑梯,一身的泥。但孩子們很興奮,還發出尖叫聲。在中國這種玩法行得通嗎?
四、過度精細化育兒不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
3歲左右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並不是很好。有的孩子在哭鬧時,媽媽們會非常著急,為了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於是會問孩子:寶貝,你為什麼哭呢?”孩子可能不願說,繼續哭。媽媽便一件事一件事的問過去:“你是想要這個玩具嗎?“”你是想喝水嗎?“”你要不要上廁所?“直到問到孩子點頭為止。不得不承認媽媽很有耐心,但是這也讓孩子失去了語言表達的機會。媽媽在問完孩子後可以鼓勵他們說出來。告訴他們你只有說出來媽媽才知道你想幹什麼,然後耐心等待孩子說。通常他們需要一段時間,但2歲左右的孩子是完全可以自己說的。如果媽媽總是幫助孩子把他想說的話都說出來,那孩子還需要說話嗎?所以,媽媽這樣累是沒有必要的。
五、過度精細化育兒不利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精細化育兒往往對孩子保護得太多。現在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社會性的發展並不是很好。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總是為了一件小事而爭吵起來,或打起來。父母總是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吃虧,於是會過度保護孩子,甚至會自己代孩子罵回去打回去。他們為孩子之間的紛爭而感到精疲力盡。小孩子之間的爭執是不會很嚴重的,都是一些小事,因此父母不需要太擔心。可以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或教會孩子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如果實在解決不了的話,父母再來解決。
六、過度精細化育兒容易演變為過度學習。
父母非常熱衷於培養孩子的興趣。現在的孩子從幾個月就開始上早教課,大一點的話還有各種興趣班等著孩子。為了發現孩子的興趣,父母們是很願意投入的。不光是金錢的投入,還有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媽媽們風裡來雨裡去的, 是非常累的。培養孩子的興趣是有必要的,但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為了跟風或因為自己的焦慮感而讓孩子去學。這樣,會導致媽媽和孩子都很辛苦。有的孩子因過早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課,而產生厭學心理。這樣的話,大家都得不償失。
-
3 # 蟲媽養蟲寶
女人天生自帶母性,所以做了媽媽之後,一個不小心就母愛氾濫,擋都擋不住。很多人都是事無鉅細地照顧孩子,完全沒有自我,但是這樣真的好嗎?
熱播劇《少年派》中“王勝男”就是這樣一位媽媽,照顧女兒真的是無微不至。女兒還沒起床,就衝好牛奶給她;女兒刷牙,擠好牙膏給她;女兒洗手,要規定嚴格的步驟;女兒寫作業,時不時的準備水果給她;要求女兒在學校時每天必須打一個電話……夠精細的吧?“王勝男”表示孩子是她的愛好,把孩子當成愛好其樂無窮,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就劇中的呈現,“王勝男”是一位很焦躁的媽媽,無時無刻不在為孩子操心,總是身心疲憊的樣子。
媽媽過度的愛,過度的保護會剝奪孩子的親身體驗,剝奪了孩子自我發展的能力,也阻礙了孩子自立。媽媽長期包辦孩子的一切,孩子就會依賴媽媽,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毫無生活能力可言。
讓我們做個身懶心不懶的“懶”媽媽吧,收起一半的愛,引導孩子獨立,激發孩子的各種潛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這樣我們既解脫了自己,也讓孩子得到了鍛鍊,給了孩子自由發展空間。
回覆列表
本質上是這麼說的,所以做媽媽不要太精細化,太精細自己累,還可能培養出一個依賴心重,自理能力差,無主見,不自信的孩子。
但我們也要看到,父母真不是那麼好當的,在孩子教育上摸著石頭過河,明知是坑依然避不開一踩一個準,這些都是常事,所以才有父母是高等知識份子卻依然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的個例。
小雅親自養育兩個孩子,從慌忙上路,中間也走過一段精細化的日子: 飲食過份求精求全注重營養而孩子難免有口味偏向不領情的時候導致有時要重新做更多餐身心俱疲;衛生極盡嚴苛導致孩子離開家上幼兒園對外界環境亳無抵抗力小病不斷;對孩子管教注重規則溫柔不夠嚴厲有餘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在養育的過程中不斷地遇到問題,便督促自己多讀書勤思考找方法,雖不能完美,但日日修正調整,一方面讓孩子更多自由度,愉悅地學習,創意地玩;另一方面不再對孩子過多要求,放手讓她們自己管理自己,只在關鍵的節點上把握引導少走彎路。
說起來幾句話,做起來卻真不易,有時明明想著溫和堅定地正面管教,最終為了省事又沒忍住威逼利誘。
父母和孩子真正朝夕相處的旅程並不長,也就短短十幾年,然後就是目送他遠去,他的飛翔你的牽掛。
好好相處,共同成長,讓回憶時更多是溫暖的記憶滿滿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