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豬漲姿勢
-
2 # 李三萬的三萬裡
首先,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獲得兩屆航空飛鏢大賽冠軍的是殲轟-7A,而不是殲轟-7,二者在外觀上有一定差距,而在航電、雷達、複合材料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殲轟-7的研發工作開始於1973年,由603所和西飛共同研製,當時的設計思想是設計一款具備較強對地打擊能力和一定空戰能力的殲擊轟炸機,用於取代日顯老態的強-5強擊機。原型機於1988年首飛成功,92年首先在海軍航空兵部隊服役。95年開始殲轟-7進行改進成為了殲轟-7A,改進後的殲轟-7A得到了海空軍的認可,在海軍及空軍的航空兵部隊服役。 殲轟-7A使用了2臺仿自“斯貝”的渦扇-9發動機,單機最大推力91.25千牛,推重比達到6.5,在當時屬於非常先進的渦扇發動機,“斯貝”原本就是為英國版的F-4重型戰鬥機研製,用於殲轟-7系列非常合適,其低耗油率能滿足航程需求,充沛的動力能滿足空戰自衛需求。殲轟-7採用上高位雙後掠翼、全動平尾和單垂尾的常規佈局,到7A時在多個控制面上使用了複合材料,又用鈦合金雙腹鰭取代了原先的單腹鰭結構,又透過氣動最佳化改進了一些結構使得7A在減重400千克的同時最大起飛重量增加10%。
其作戰半徑提升到了1500km,載重能力提升到了8噸上下。 在綜合航電上則是中國航電方面的集大成者,其是一套綜合化、數字化的多功能火控系統,這也是殲轟-7A相較於俄羅斯飛機最大的優勢所在。JL-10A雷達則能在較遠距離為殲轟-7A探測各種地面、海面以及空中的目標。殲轟-7A還採用了四餘度電傳操控,在重量不大、體積較小的情況下給予了飛行員良好的飛行操縱感,並且還能和火控系統進行互動,更好的完成攻擊任務。作為獨立的空中突擊力量,優秀的導航系統同樣不可或缺,北斗系統可以時刻支援作戰,同時短波與超短波電臺更是保證了多種複雜作戰條件下的通訊需要。 武器掛載上殲轟-7A可以掛載幾乎國內所有反輻射、對面、對艦導彈,再加上其較大的載彈量,較強的地形跟蹤能力和低空突防能力,使得其成為超強的支援平臺。時常在翼尖掛載的近距空空彈和較強的機動性更是使殲轟-7A獲得了不弱於二代機的空戰能力。23航炮則在支援作戰和空戰交鋒中都能發揮出一定威力。鑑於殲擊轟炸機的作戰方式和強大掛載能力,殲轟-7A還可以掛載多種偵查、導航、瞄準吊艙,同時還開發出了專用的電子戰型號以支援作戰。 總的來說,殲轟-7A是一款非常優秀、功能完備的殲擊轟炸機,並且隨著服役期內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持續提升作戰能力,但也不可否認其還有許多值得發展和完善的方向。
相較於蘇-27家族的蘇-34,殲轟-7A的優勢主要集中在航電、火控和導航系統上,而航空飛鏢比賽的主要內容恰恰是無制導火箭彈和航空炸彈打擊目標,可以說正好能將殲轟-7A的優勢發揮出來,而蘇-34的氣動佈局優勢和動力優勢的反而難以發揮出來。再有一方面則是殲轟-7A相較於蘇-34在成熟度上也要更勝一籌,很多問題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都得到了改進和升級。 當然,除了戰機本身的優勢之外,人員的訓練水平和作戰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航空飛鏢需要飛行員自行發現目標並規劃航路進行打擊,這需要飛行員具備極強的駕駛技術和敏銳的觀察力,武器操縱員也要有極強的專業能力解決好攻擊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在兩人的良好配合下才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在這一點上,華人民解放軍空軍在訓練時長、訓練強度和難度上遠遠不是俄羅斯飛行員所能比擬的。
據媒體報道,在俄羅斯舉辦的“航空飛鏢”比賽已經結束,我軍在八個專案當中斬獲兩個冠軍、兩個亞軍,其中殲轟7戰機和伊爾-76奪得了冠軍。
回覆列表
在今年8月於俄羅斯舉辦的2018航空飛鏢大賽上,中國空軍的殲轟-7再次戰勝蘇-34,連續兩年獲得戰鬥轟炸機組別的冠軍。航空飛鏢戰轟組在科目設定主要考驗的是戰鬥轟炸機低空目視攻擊目標的精確度,使用的武器有兩種:無制導火箭彈和航空炸彈,因此誰能在低空飛得更穩定,誰的機組目視瞄準訓練水平更高,誰就能獲勝。
眾所周知,與出生蘇-27“側衛”家族的蘇-34相比,殲轟-7是專門設計的戰鬥轟炸機,該機在研製之初就就極為強調低空高速突防能力,要求能掛載重型反艦導彈實施遠端低空反艦突襲,因此在設計上很重視提高低空飛行品質。但殲轟-7為了保持一定的空戰效能,並沒有過度提高機翼載荷,而是另闢蹊徑依靠先進的線傳飛控來提高其低空飛行穩定性和瞄準精度。
此次去俄羅斯參賽的是殲轟-7A,該機改用先進的四餘度線傳飛控,該系統與飛機的火控系統交聯形成飛火一體的綜合化控制系統。也就是說在低空目視攻擊中,飛控計算機能根據火控系統的瞄準資料自動對操縱舵面進行補償,使平顯準星始終死死壓在目標上,大幅提高了飛機在低空亂流中的穩定性,同時也提高了射擊精度。這種獨特的能力恐怕是殲轟-7A兩次戰勝蘇-34的關鍵。當然殲轟-7A平時的高水平訓練也對比賽的獲勝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