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慕鄉關

    想穿越做土豪的網友們要失望了,古代皇帝的“賞金千兩”沒有您想象的那麼多!

    黃金在中國實用歷史悠久,據考證夏商時期先民已經開始使用金器了,但金子在當時是十分貴重的金屬,一般用來製作飾品。用作流通的貨幣主要是“銅”,賞金千兩其實賞的是“銅”。

    例如:《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鞅為了讓變法取信於民,搞了個有獎大酬賓: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

    十金就是十個單位的銅幣!

    黃金變青銅,是不是很鬱悶!

    秦漢時期,黃金的冶煉數量上升,這時期所說的“賞金千兩”確實是地地道道的黃金,當時的黃金多數鑄造成馬蹄狀或者餅狀,一塊就是一斤。

    但是:秦朝時期的一斤約等於今天的252.8克,漢朝的一斤比秦朝還少4.8克,也就是半斤左右。

    2017年出土的海昏侯劉賀墓就出土了大量的馬蹄金和金餅,尺寸大家可以自行參考,的確是貴重無比,只是純度距離今天的24K千足金有一定差距,80%的純度在古代就叫足金。

    除此以外,如果賞賜口令是“賞賜千金,懸賞萬金”,這個就要注意了,沒有兩或者斤做單位,這裡的千金就不再是黃金,而是銅錢,千金就是一千個銅錢,萬金就是一萬個銅錢。按照古代的計量方法,一千銅錢就是一貫,一貫約合一兩銀子,距離黃金差好幾個數量級,請不要激動。

    到了明清時期,“金”的意思又發生了改變,如果單說“金”不帶單位,那就是專指銀子,“賞金千兩”就是“賞銀千兩”,不要小看千兩白銀,要知道清朝一品官一年的工資也就180兩。

  • 2 # 圍爐煮酒話春秋

    這個得看什麼時期了。

    戰國之前,黃金十分稀少,通常君王賞賜臣子一般是用銅。到了戰國及秦漢時期,如果皇帝賞賜黃金千兩,那真的就是實實在在的一千兩黃金。只不過這裡面存在一個單位轉換問題,秦漢時期的一斤僅僅相當於現在的半斤左右。但是即使如此,秦漢時期賞賜黃金依然數量巨大,僅僅一個海昏侯出土地黃金就多達八十公斤,漢武帝有一次賞賜衛青就花費黃金二十萬之巨。有資料顯示,漢武帝賞賜黃金的人均用量是五十五兩,這個數字是很高的。

    到了東漢之後,皇帝賞賜臣子已經不大用黃金了,畢竟黃金產量有限,西漢時期已經把黃金用得差不多了。即使真的賞賜黃金,也會很明確的確定數量。皇帝賞賜臣子一般會用賞賜錢的方式,這個錢指的是銅錢,是一種主要流通貨幣,可以與黃金兌換,具有替代黃金的功能。

    元代之後,銀子開始流行。皇帝如果賞賜臣子以金,其實就是指的賞賜銀兩。除非特別說明是賞賜的黃金,但是那樣一般數量也很少,銀子作為流通貨幣完全可以替代黃金的功能。

    綜上所述,只有戰國,秦漢時期的金指的是黃金,賞金千兩一般就是現在的500兩左右。東漢以後一般就是指的賞賜銅錢或者銀子,除非特別說明賞賜黃金多少兩。

  • 3 # 純鈞LHGR

    “賞金千兩”這個詞倒是存在,但是跟想象中的相去甚遠,與電影電視裡更是大相徑庭。

    首先說一下重量。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也統一了度量衡。秦以前的度量衡就比較難推算了,但我們知道,即使是秦以後,舊用的度量衡,一斤是16兩。千兩,則是62.5斤。

    在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典籍中經常出現的“金”並不是現在意義上我們所說的黃金。尤其是中國早期的奴隸制社會時期,冶煉技術不發達,物資貧困,那時的“金”多半不是黃金,而是黃銅。

    中國早期的貨幣多種多樣,隨著銅與鐵等金屬冶煉技術的發展,金屬鑄錢逐漸成為貨幣。那時,金錢,一般指的就是銅錢,甚至是鐵錢。

    《史記.商君列傳》: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商鞅變法,立木為信,說賞賜五十金,實際是五十兩黃銅。

    在先秦兩漢的古代文獻中所說的金就是銅製貨幣的單位,在先秦兩漢貴金屬是極少見的奢侈品,多用於工藝品,比如曾侯乙幕中出土的金釵,而世面上流通的貨幣卻多是青銅材質。

    比如漢初,漢文帝寵幸慎夫人,常常讓她跟竇皇后並排而坐。大臣袁昂覺得不妥,每每把慎夫人的座位挪到竇皇后之後。慎夫人由此懷恨在心,漢文帝不解得問袁昂:“座位又不是你設的,為什麼你總要找麻煩讓慎夫人不高興呢?”

    袁昂則回答:“陛下獨不見‘人彘’二字乎?”他的意思是,漢文帝你現在寵幸慎夫人就跟你老爹劉邦寵幸戚夫人一樣。呂后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難道你想讓慎夫人也被竇皇后做成人彘?

    慎夫人聽聞後驚恐不已,打聽到竇漪房真的打算動她,這才迅速收斂。為了感謝袁昂,特恩賜袁昂“50金”。而《漢書》特意記載,這裡的“金”實則是“銅”。

    漢以後,皇帝再賞賜,一般就是實打實的黃金了。當然了,如果是賞黃金,後邊必須得有計量單位。否則,還不一定是黃金。

    畢竟,在生產能力低下的封建時代,年貢歲才入有多少,有多少“千兩”夠皇帝賞的。黃金有限,有時候為了減少鑄造貨幣所需消耗的貴重金屬量,有的朝代連官員都不發銀子,而用物質代替,比如糧食。

    當然,歷史上皇帝“賞金千兩”也不算少見。比如南宋時,宋理宗趙昀曾經一次賞了當時的國舅賈似道萬兩黃金。

    比如,李自成想抓崇禎,懸賞封萬戶侯,首告者賞金千兩,這後頭就帶著計量單位,如果不帶計量單位,那就是銀子,這個一會兒會說到。李自成的懸賞很明確是黃金,不是銀子,更不是銅錢,他再摳門,為了抓皇帝,也不至於賞給人家一千兩的銅片兒。

    明清時期,如果單說“金”就是銀子,這主要出現在文人的筆記中,說什麼東西值多少金,意思就是值多少兩銀子。如《清稗類鈔》裡,記錄達官貴人捨得花錢,買鼻菸壺當時尚,“屑葉為末,雜以花露,一器值數十金,貴人饋遺以為重禮。”這裡的數十金,就是說數十兩白銀。

  • 4 # 一縷風塵854

    賞金千兩這句話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這千兩的黃金則多半有虛,你想想皇帝動不動就賞金千兩,國家就那點金子,你賞金千兩賞個幾次,皇帝都得吃土去了。

    在古代,金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金子,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文化,因此金也有著不同的意思。

    在春秋時期的金,指的是銅,那時候黃金還沒有流行起來,因此金指的都是青銅。

    而到了戰國,秦漢時期,史書記載:漢武帝賞賜大將軍衛青,一次賞給黃金二十萬斤;王莽晚年娶皇后,用了黃金三萬斤,那時候金指的就是黃金了,那時候的賞金千兩指的就是黃金千兩了。

    而到了秦漢之後,如果賞賜的是黃金,一般會在後面加上計量單位兩,如黃金百兩,如果沒有加兩的多少指銀子。

    明清時期的金就徹底指的是銀子了,一富人買一房屋,花金千兩,那個金指的就是銀子了,畢竟一房屋千兩黃金還是不存在的,又不是紫禁城,怎麼可能那麼貴。

    不同的朝代,金的意思是不同的,電視上那些賞金千兩是存在的,但是其真正的價值肯定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值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有幾種螳螂,分別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