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2

    古代漢語介詞,有的是由動詞轉換而來的。例如“以”,[它本來是動詞。《說文解字》:“以,用也。”動詞“以”的意思是“用”,或“認為”、“以為”。“以”作“用”、“根據”講,例如:

    ①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左傳"莊公十年》)

    ②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論語"憲問》)

    當“認為”、“以為”講的“以”,可以單用“以”,也可以使用“以為”或“以……為……”的格式。例如:

    ①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戰國策"齊策》)

    ② 陛下以絳侯周勃何如人也?(《張釋之列傳》)

    ④ 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管晏列傳》)

    ⑤ 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管晏列傳》)

    ⑥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莊子"秋水》)

    有時“以為”或“以……為……”是“任命……為……”的意思。例如:

    ① 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② 丞相御史舉遂可用,上以為渤海太守。(《龔遂傳》)

    介詞“以”是由動詞“以”衍化而來。介詞“以的”主要用法有以下四種:

    第一種用法,是介紹動作行為所使用的工具,憑藉的條件、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用”、“拿”、“憑”等。介紹所使用的工具的例子如:

    ① 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許行》)

    ② 我實不德,而以隸人之垣以贏諸侯,是吾罪也。(《子產壞晉館垣》)

    ④ 晞軍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壞釀器,酒流溝中。(《段太尉逸事狀》)

    介紹了出動作行為憑藉的條件的例子,如:

    ① 子金教之曰:“朝華人而以君命賞。”(《韓之戰》)

    ②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寡人之於國也》)

    第二種用法是介紹動作行為所涉及的物件,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用”或“把”。例如:

    ①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見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亂,若何?(《段太尉逸事狀》)

    ② 公誠以都虞侯命某者,能為公已亂,使公之人不得害。(《段太尉逸事狀》)

    第三種用法是介紹動作行為形成的原因,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因”、“因為”、“由於”。例如:

    ① 釋之事是帝歲餘,為淮南相,猶尚以前過也。(《張釋之列傳》)

    ②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龔遂傳》)

    第四種用法是介紹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例如:

    ① 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記"孟嘗君列傳》)——文:田文,即孟嘗君。

    ②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柳子厚墓誌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神法師技能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