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年逝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陸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

    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截至2014年,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45個、佛塔80餘座。龍門全山造像11萬餘尊,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2釐米,稱為微雕。

    龍門石窟內的造像多為皇家貴族營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 其中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儀態雕刻的盧舍那大佛。

    另有孝文帝為馮太后鑿古陽洞、蘭陵王孫於萬佛洞造像、李泰為長孫皇后造賓陽南洞、韋貴妃鑿敬善寺、高力士為唐玄宗造無量壽佛等。

  • 2 # 點兵論道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陸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石雕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是世界上造像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

    唐太宗寵妃韋貴妃開鑿的敬善寺窟龕

    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盧舍那大佛

    龍門石窟內的造像多為皇家貴族營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儀態在奉先寺雕刻的盧舍那大佛,以神秘微笑著稱,被國外遊客譽為“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

    文昭皇太后開鑿的賓陽洞

    另外龍門石窟還分佈著北魏孝文帝為馮太后開鑿的古陽洞、宣武帝為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開鑿的賓陽洞、蘭陵王孫高元簡於萬佛洞所造地藏與觀音像龕、唐太宗四子李泰為長孫皇后所造的賓陽南洞、唐太宗寵妃韋貴妃開鑿的敬善寺、唐高宗為唐太宗所鑿奉先寺、高力士為唐玄宗在奉先寺所造無量壽佛等著名窟龕。

  • 3 # 神都洛陽事說新語

    龍門石窟內的造像多為皇家貴族營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儀態在奉先寺雕刻的盧舍那大佛,以神秘微笑著稱,被國外遊客譽為“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陸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石雕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是世界上造像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除盧舍那外,龍門石窟其他最著名的皇家石窟還有北魏孝文帝為馮太后開鑿的古陽洞:

    宣武帝為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開鑿的賓陽洞:

    蘭陵王孫高元簡於萬佛洞所造地藏與觀音像龕:

    唐太宗四子李泰為長孫皇后所造的賓陽南洞、唐太宗寵妃韋貴妃開鑿的敬善寺、唐高宗為唐太宗所鑿奉先寺、高力士為唐玄宗在奉先寺所造無量壽佛等著名窟龕等。

  • 4 # 麥收愛旅遊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洛陽市伊水兩岸的山崖上。這裡風景怡人山清水秀。在當時對於修習佛法的人來說,龍門石窟所在的位置距離當時洛陽古城。約有13公里。這也是龍門石窟,在開鑿選址上的精妙之處,龍門石窟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距今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經過歷史上不同朝代大規模的營造,留下了從北魏到宋代不同時期的互窟造像,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其中已在隋唐達到鼎盛。歷經千年留下10萬多尊造像和2千多個窟龕。來到龍門石窟一定要去看一看第一洞窟古陽洞,它是龍門石窟開鑿最早的一個。無論是中間的主佛還是兩側的菩薩,身形都比較清瘦,遺憾的是主佛的面部殘缺。向上看去你會發現洞窟內佈滿了北魏時期的造像和題記,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文物珍品。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的一組,其中供奉的盧舍那大佛最為知名。通高17.14米佛首的高度就有4米。說這尊佛像和歷史上的女皇武則天有關,面部豐滿、眉目秀麗,以皇帝本人形象來雕刻佛像。本就有先例比如雲崗石窟的曇曜五窟。正是以北魏皇帝作為原型進行的造像。在主佛之外還有弟子、菩薩、力士等佛教造像,讓往來禮佛者能夠從中感受到盧舍那佛的光明普照,洛陽龍門石窟是 一處石窟藝術寶庫,如果到洛陽去遊玩的話。除了看牡丹之外,那麼這裡也是一個不錯的人文景觀。還可以去看一看白居易曾經住過的香山寺,親自去體會下龍門香山的魅力。

  • 5 # 明熙愛生活

    龍門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魏、隋、唐和北宋等朝等...

    1.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就在這個新的統治中心, 依照雲崗的雕造,開鑿新的石窟,即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25公里的伊闕,在這裡山河秀麗,風景宜人。龍門山、香山雙峰對峙,中間伊水北流。石窟主要分佈在西岸的峭壁上,長達一公里。

    2.龍門石窟現存佛洞1352個,造像近10萬尊。佛龕7855,數量之多超過了雲崗,其中北魏所鑿的佛洞約佔1/3。

    3.龍門石窟中的代表作用有古陽洞,賓陽洞等。古陽洞開鑿於遷都前後,是開鑿最早、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的一個洞窟,也是北魏王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洞窟。洞口高11.1米,寬6.9米。深14.5米。圖案花文豐富多彩,在龍門石窟中堪稱北魏雕刻、繪畫、書法、建築、圖案藝術之大成。

    3.賓洞中洞高8.4米,進深和寬11米,正面是以釋迦牟尼像為中心的五尊雕像。釋迦牟尼兩足交結坐著,身穿褒衣博帶袈裟,通高8.4米。雙目垂視,大耳長鼻,相貌莊嚴。左右待立二弟子、二菩薩。窟頂坐做龍形,雕有蓮花寶蓋,周雲是八個了樂和兩個供養天人,洞口兩面原有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表現孝文帝與文昭太后及君臣嬪妃們典雅華麗的禮佛場面。

    4.龍門石窟藝術風格和雲崗石窟的風格很相似 ,有明顯的西方佛教藝術的痕跡和北魏的特徵。賓陽洞中窟的頂部蓮花藻井的周圍,有一組,飛天浮雕,手持樂器,翩然飛昇,衣帶飄揚,姿態非常優美動人。此洞上原有兩組浮雕,即著名的“帝后禮佛圖”,刻畫的可能是魏孝文帝和皇后孝禮佛的場面。可恨的是,這一無價的藝術瑰寶,在1934年被帝國主義分子勾結奸商我挖走了。如今,剩下的兩個凹坑,已成為帝國主義侵略罪行歷史的見證。龍門最大的石窟在奉先寺。這是武則天時期開鑿的,也是唐代石雕藝術的重要代表作。奉天是的雕作,不但吸收了北魏的藝術精華,而且能與漢族固有藝術傳統更好地融合為一體,創造出唐代佛教藝術的新意境。奉先寺中間的一尊坐佛,高有51尺多,砌石十分雄偉。從造像上看,既寧靜莊嚴,又很慈祥自然,這與北魏佛像一般都是很威嚴,在形象上已有明顯的變化。大佛兩旁侍立有迦葉,阿難都是佛弟子,菩薩,天王,力士的大型群立像。站立姿勢不相同,說明了唐代藝術水平的提高。雲港石窟和龍門石窟,是南北朝和隋唐時期,佛教興盛的產物。石窟的開鑿,都曾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這兩個石窟本身就是中國藝術的寶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helptheworld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