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京融資故事

    因為建築領域成高,收益高。很多都是初始資金很少,在註冊或者競標都是找的墊資資金,等到拿到專案,再進行長期融資或者短期融資。

  • 2 # 紙老虎刀叨忉忉

    建築業最好做的是07-08年,國家出了很多專案,大家吃到的專案還算平均,那個時候墊資專案不多。房地產企業也很慷慨。於是乎,呼啦啦整個行業出來大量的民營建築企業。就紹興一個地市,當時的特級建築企業就有十四家。那時候都不太能見到銀行承兌匯票。那時候甲方為了控制資金流動,死活不願意用網銀,但是轉賬支票也一樣。銀行的客戶經理像搶錢一樣的,主動貼上房產商。

    那時候的房屋土建一般第一次結算就是正負零,開工前預付款大約10%。最快的時候,我們建一棟樓十四天一層(其實工程一半時間在正負零以下,打樁,一旦出了地平線,房子就像搭積木一樣的,只要不出安全事故,一般建築老闆盈利穩定)。

    到了2010年以後,情況有所改變。建築業的流動性開始緊張。房地產在2010年有一次回落。但是之後幾年房價還是繼續上行。那麼建築業就勉強維持。那時候,墊資專案,BT專案多了起來。

    真正的建築業困難時期在2015以後

    建築業的困難是最近幾年:

    一方面,地方財政財權上收,因為國地稅合併。所以地方政府搞建設錢不夠。於是,前幾年出過PPP的政策。PPP就是墊資建設,然後運營賺錢。高速公路以前就這麼做過。但是要關注的,不是全國的高速公路都是長三角和珠三角那麼繁忙。實際上這種模式風險轉嫁給了建築企業。建築企業本身是做現金流的,利潤薄。那麼這個PPP的專案大多數還是落到了國字頭的建設單位。而地方政府呢?因為唯一財政來源是土地財政,土地財政和政府的基建投資有關聯。那麼多推PPP專案則有利於本地的發展。

    二方面,營改增之後建築業財務管理成本上升。營改增全環節抵扣,而建築業實際上是很難找上下游發票的。尤其是建築業最大支出是勞務。營改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築業的成本,讓民營低價搶奪合同的模式開始失效。

    但是,民營建築業在07和08年進來的實在太多。你要麼堅持下去,要麼放棄經營。很明顯建築行業又是個退出成本很高的行業。於是建築企業之間就出現了比較惡性的價格競爭。

    對於專案方,其核心的想法是轉嫁自己的風險,也就是讓一個專案儘可能少的佔用流動性。而對於建築企業,流動性是生命線。犧牲流動性來接單,也就是墊資接專案,本質上還是因為建築企業本身惡性競爭導致的。當然這些惡性競爭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各種成本上升,不僅僅是勞動力成本,還有稅收負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薪二百萬,適合買奧迪A4L嗎?買這車會不會被認為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