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魚就是黃花魚,黃花魚又分為大黃魚和小黃魚。
大黃花魚和小黃花魚的區別:
1、別稱不同:
小黃花魚:小黃花魚學名小黃魚,別稱小鮮、大眼、花色、小黃瓜等。
大黃花魚:大黃花魚學名大黃魚,別稱黃魚、大王魚、大鮮、大黃花魚、石頭魚、瓜魚等,為傳統“四大海產”之一。
2、體型不同:
小黃花魚:小黃花魚體長圓形,側扁,尾柄長為其高的2倍。頭大,口寬而傾斜,上下頜略相等。下頜無須,頦部有6個細孔。上下頜具細牙,上頜外側及下頜內側牙較大,但無犬牙,顎骨及犁骨無牙,頭及身體被櫛鱗,鱗較大,側線上鱗5~6個,背鰭及臀鰭鰭條膜上有2/3以上被小圓鱗。
大黃花魚:大黃花魚體延長,側扁,體長約40~50釐米,尾柄細長,長約為高的3倍餘,鱗較小,背鰭起點至側線間具8-9行鱗,頭較大,具發達粘液腔,下頜稍突出,體黃褐色,腹面金黃色,各鰭黃色或灰黃色,唇橘紅色,鰾較大,前端圓形,頭顱內有2塊白色矢耳石,椎骨26~27個。
3、分佈不同:
小黃花魚:小黃花魚廣泛分佈於中國東海、黃海和渤海以及北韓半島西岸海域,主要產地在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省沿海,以及受長江徑流影響較大的黃海南部和東海北部水深40~80米的海區,屬暖溫性近底層魚類。
大黃花魚:大黃花魚分佈於黃海中部以南至瓊州海峽以東的中國大陸近海及北韓西海岸,雷州半島以西也偶有發現,中國沿海的大黃魚可分為南黃海——東海地理種群、臺灣海峽——粵東地理種群、粵西地理群3個種群。
擴充套件資料
黃花魚的功效和禁忌:
黃花魚中含有磷、鐵、維生素B1、B2以及尼克酸等。其性平味甘,具有開胃益氣,暖中填精的功能。
黃花魚的白脬可炒煉成膠,再焙黃如珠,稱魚鰾膠珠,具有大補真元,調理氣血的特效,對於治療虧血過多,元氣大傷的症候,尤有顯效。魚腦石即黃魚頭中的2枚耳石,其性重下走,主治石淋,小便不通。
禁忌:因黃花魚多脂,蕎麥性寒難消、動熱風,都是不易消化之物。黃魚味甘性平有小毒,多食難消化,蕎麥性寒難消,食之動熱風,兩者都為不易消化之物,同食難消化,有傷腸胃。黃花魚是發物,哮喘病患者和過敏體質者慎食。黃花魚不能與中藥荊芥同食,不可用牛、羊油煎炸。
黃魚就是黃花魚,黃花魚又分為大黃魚和小黃魚。
大黃花魚和小黃花魚的區別:
1、別稱不同:
小黃花魚:小黃花魚學名小黃魚,別稱小鮮、大眼、花色、小黃瓜等。
大黃花魚:大黃花魚學名大黃魚,別稱黃魚、大王魚、大鮮、大黃花魚、石頭魚、瓜魚等,為傳統“四大海產”之一。
2、體型不同:
小黃花魚:小黃花魚體長圓形,側扁,尾柄長為其高的2倍。頭大,口寬而傾斜,上下頜略相等。下頜無須,頦部有6個細孔。上下頜具細牙,上頜外側及下頜內側牙較大,但無犬牙,顎骨及犁骨無牙,頭及身體被櫛鱗,鱗較大,側線上鱗5~6個,背鰭及臀鰭鰭條膜上有2/3以上被小圓鱗。
大黃花魚:大黃花魚體延長,側扁,體長約40~50釐米,尾柄細長,長約為高的3倍餘,鱗較小,背鰭起點至側線間具8-9行鱗,頭較大,具發達粘液腔,下頜稍突出,體黃褐色,腹面金黃色,各鰭黃色或灰黃色,唇橘紅色,鰾較大,前端圓形,頭顱內有2塊白色矢耳石,椎骨26~27個。
3、分佈不同:
小黃花魚:小黃花魚廣泛分佈於中國東海、黃海和渤海以及北韓半島西岸海域,主要產地在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省沿海,以及受長江徑流影響較大的黃海南部和東海北部水深40~80米的海區,屬暖溫性近底層魚類。
大黃花魚:大黃花魚分佈於黃海中部以南至瓊州海峽以東的中國大陸近海及北韓西海岸,雷州半島以西也偶有發現,中國沿海的大黃魚可分為南黃海——東海地理種群、臺灣海峽——粵東地理種群、粵西地理群3個種群。
擴充套件資料
黃花魚的功效和禁忌:
黃花魚中含有磷、鐵、維生素B1、B2以及尼克酸等。其性平味甘,具有開胃益氣,暖中填精的功能。
黃花魚的白脬可炒煉成膠,再焙黃如珠,稱魚鰾膠珠,具有大補真元,調理氣血的特效,對於治療虧血過多,元氣大傷的症候,尤有顯效。魚腦石即黃魚頭中的2枚耳石,其性重下走,主治石淋,小便不通。
禁忌:因黃花魚多脂,蕎麥性寒難消、動熱風,都是不易消化之物。黃魚味甘性平有小毒,多食難消化,蕎麥性寒難消,食之動熱風,兩者都為不易消化之物,同食難消化,有傷腸胃。黃花魚是發物,哮喘病患者和過敏體質者慎食。黃花魚不能與中藥荊芥同食,不可用牛、羊油煎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