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心求婚 印第安人婚俗與他們的飲食習俗和服飾習俗一樣多種多樣,千奇百怪,有“點心求婚”、“搶婚”等多種婚姻習俗。婚姻習俗方面是世代沿襲下來的習慣,有著濃郁的地域文化特點。一般來說,幾乎所有印第安部落都反對亂倫行為,同時也大都意識到了近親結婚的危害,反對近親結婚。 節慶祭祀 印第安人的節日特別多,這與古代印第安人宗教儀式特別紛繁複雜有關。印第安人崇奉萬物有靈的圖騰信仰,各部落每年都要舉行各種圖騰崇拜的宗教儀式,一些儀式流傳演化下來就成為至今魅力猶存的非常獨特奇異的節日。印第安人的節慶多與宗教節日融合在一起,如墨西哥的亡靈節、秘魯印第安人的太陽祭等,同時印第安人還保留了一些自己獨特的節日,如巴西印第安人的穿耳節、玻利維亞印第安人的降魔節等。許多印第安人的節日到今天仍只是本民族自己的節日,但是有一些節日如今已成了當地人民共同的節日。 土著人日 土著人日是美國印第安人的傳統節日。在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和9月的第四個星期五舉行。在節日裡,美國各地都要舉行富有印第安民族傳統和文化特色的慶祝活動。 亡靈節 亡靈節是墨西哥境內的印第安人祭奠亡人的節日。亡靈節在每年的11月1—2日舉行,11月1日祭奠“幼靈”,11月2日祭奠“成靈”。節日期間,全國各機關上午停止辦公。人們利用從店鋪裡買來的各種死者生前喜歡玩和吃的骷髏狀玩具、糖果、糕點等物,在家裡搭起祭壇,祭祀亡靈。有的還要收拾好死者睡過的床,好讓亡靈回家。除此而外,人們還要到公墓去掃墓,他們來到舉行儀式活動的墓地,戴上各種面具跳起狂歡之舞,以喚醒長眠地下的亡靈與之共舞。最有特色的是墨西哥城東南密斯基克鎮的“紀念亡人之夜”。當夜幕降臨後,鎮裡處處火光熊熊。每家門前都點燃一堆柴火,為亡靈回家過年引路。古老的墓地上,每塊墓碑前都點燃數支蠟燭,擺放各色鮮花,亡人的家人在此守靈。當11月1日到來時,教堂的鐘敲響12下,然後燃放鞭炮,宣佈小孩的亡靈歸來了,在11月2日到來時,教堂的鐘再敲12下,宣佈送走了小孩的亡靈,迎來了成人的亡靈。如今,亡靈節已成墨西哥舉國上下共同慶祝的節日。 克拉克薩節 克拉克薩節是墨西哥人比較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7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瓦哈卡市的人們聚集在弗爾蒂小山腳下載歌載舞,歡度“克拉克薩”節。這是一個非宗教性的民間傳統節日。據說在古代的墨西哥,阿斯特克人每逢這天都要舉行儀式,將他們製作的小產品獻給大地,並預祝來年的豐收。後來,這種獻祭儀式便演變成了“克拉克薩”節。節日這天清早,祭壇上便響起了悅耳的鐘聲。接著一個個民間小樂隊走上大街小巷,用六絃吉他彈起了“克拉克薩”節的節日序曲。身著節日盛裝的男女老幼從四面八方聚集到弗爾蒂山腳下,隨著歡快的樂曲翩翩起舞。人們邊唱邊跳,並且頻頻向周圍的觀眾拋散他們自制的小禮品。傍晚時分,慶祝活動進入高潮,人們身著華麗的衣服,盡情地跳舞。 民俗節 民俗節是秘魯普諾族印第安人過的節日,是最能體現印第安人民風的節日。民俗節是普諾當地人民再現印加古風的一種慶典,是為紀念印加古國創始人曼科·卡帕克興建普諾城。普諾城位於的的喀喀湖的西北角,傳說印加古國的締造者曼科·卡帕克誕生在的的喀喀湖畔,並興建普諾城作為他後來遠征的出發地。普諾歷來是印第安人的聚居之地。城市建築風格和居民生活方式具有濃郁的印第安色彩,因而素有“印第安民俗之都”之稱。為了紀念曼科·卡帕克奠基立國的勳業,普諾人於每年11月的第一週歡慶民俗節。節日中,普諾人都穿上古老式樣的印加服裝,嚴格按照印加古俗互致問候、待人接物和處理一切問題。對曼科·卡帕克的緬懷和頌揚自然是節日的主題,每個家庭的長者都要給其他家庭成員講述關於這位締造者的英雄業績。同時,劇院、大街上演出的各種文藝節目都是表現這位傑出人物的傳奇故事。 太陽節 太陽節也是秘魯印第安人的民間傳統節日。在秘魯東南部古印加帝國的故都庫斯科附近的薩克薩伊瓦曼,每年6月24日都要舉行一次別開生面的太陽節,歷時9天。這個節日源自古印加人對太陽神的崇拜。在南半球,6月24日是太陽北偏後開始南移的日子。由於印第安人圖2-10太陽節上打扮成“印加王”的表演者 雅瓦爾節 雅瓦爾節也是秘魯印第安人的民間傳統節日,在每年的7月下旬舉行。雅瓦爾節的意思是“血的節日”或“血的狂歡節”。公元14世紀,在西班牙殖民者的殘酷壓迫和奴役下,秘魯印第安人不斷奮起反抗,可都遭到血腥鎮壓而告失敗。不屈的印第安人想到了兀鷹,便把復仇的願望與兀鷹的勇猛聯絡起來,由此興起了兀鷹鬥牛的“雅瓦爾節”。兀鷹是安第斯山麓中的百鳥之王,翼展可達3米,重10~12公斤,性猛善鬥。印第安人以兀鷹代表英勇不屈的印第安人民,而牛則是殖民主義的化身。每次兀鷹與牛的決鬥總是以兀鷹的勝利結束,表現了印第安人不屈不撓的鬥爭意志和必勝信心。節日期間,鬥牛場周圍人山人海。人們給兀鷹和壯牛灌足白酒,然後把兀鷹用繩子系在壯牛身上,把它們趕到鬥牛場中。兀鷹騎在牛背上,將牛咬得亂蹦狂吼,奔跑不停。最後,牛實在支援不住了,慘叫一聲倒在地上。這時,捕鷹手進入場內,在人們的歡呼聲中解開縛鷹的繩子。兀鷹騰空而起,以勝利者的姿態飛向遠方。人們歡呼雀躍,跳起了集體舞。暮色降臨後,人們還要舉行宴會慶祝勝利。按當地習慣,這個節日是人生的新起點,因此常被青年男女作為舉行婚禮的最佳日期。 阿拉西塔斯節 阿拉西塔斯節是玻利維亞阿伊瑪拉印第安人的傳統節日,在每年1月24日~30日舉行。在阿伊瑪拉語中,“阿拉西塔斯”是“請買我的東西”的意思。因此,節日期間,玻利維亞的大街小巷到處是叫賣商品的小販。人們選購各種各樣的禮品,獻給心目中的“幸福之神——埃克科”,期望神保佑他們來年生活安定,五穀豐登,吉慶有餘,幸福美滿。節日期間要舉行盛大的民間慶祝活動,最後以舞蹈結束,一向是婦女們穿著寬大的裙子跳圓圈舞,男子們則戴假面具,穿化裝服跳各種舞蹈。如今阿拉西塔斯節不僅僅是阿伊瑪拉印第安人的節日,已經逐漸變成全玻利維亞人民的傳統節日。 降魔節 降魔節是玻利維亞奧魯羅省的印第安人每年舉辦的節日,是周圍許多地區的礦工都願意趕去參加的節日。因為這是印第安礦工祈求平安的重大節日。印第安人認為,人們尋找礦源,挖掘礦井,觸犯了地下的阿烏阿里魔王,故魔王要用“鬼咳”(就是矽肺病)、爆炸、塌頂等殘酷的災難來懲罰礦工,這種迷信和本能的自衛心理逐步演變成一個固定的節日。節日來臨前,礦區城市的商店中到處都出售各種各樣的面具和服飾。礦工們為了參加這一天的化裝節慶活動,往往不惜工本,耗費一年的積蓄去買一套自己最理想的面具和服裝。節慶時,化裝成各式各樣的人物團結一致地與“魔王”鬥爭,最後降服魔王。 穿耳節 穿耳節是巴西印第安人的民間傳統節日。每7年舉行一次,每次歷時半個月,具體時間要視“瓦普特”的訓練情況而定。穿耳節又叫“犧牲節”,源於巴西沙萬特人的一個奇特風俗。 喪葬習俗 不僅能夠體現人類對自身的認識程度,同時也能反映人類不同的生活觀念、生命觀念和靈魂觀念等。印第安人的喪葬習俗多與其宗教信仰有直接的關係,反映出了印第安人在不同世界觀的支配下,對於現實社會人生的態度和對未來的憧憬。
點心求婚 印第安人婚俗與他們的飲食習俗和服飾習俗一樣多種多樣,千奇百怪,有“點心求婚”、“搶婚”等多種婚姻習俗。婚姻習俗方面是世代沿襲下來的習慣,有著濃郁的地域文化特點。一般來說,幾乎所有印第安部落都反對亂倫行為,同時也大都意識到了近親結婚的危害,反對近親結婚。 節慶祭祀 印第安人的節日特別多,這與古代印第安人宗教儀式特別紛繁複雜有關。印第安人崇奉萬物有靈的圖騰信仰,各部落每年都要舉行各種圖騰崇拜的宗教儀式,一些儀式流傳演化下來就成為至今魅力猶存的非常獨特奇異的節日。印第安人的節慶多與宗教節日融合在一起,如墨西哥的亡靈節、秘魯印第安人的太陽祭等,同時印第安人還保留了一些自己獨特的節日,如巴西印第安人的穿耳節、玻利維亞印第安人的降魔節等。許多印第安人的節日到今天仍只是本民族自己的節日,但是有一些節日如今已成了當地人民共同的節日。 土著人日 土著人日是美國印第安人的傳統節日。在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和9月的第四個星期五舉行。在節日裡,美國各地都要舉行富有印第安民族傳統和文化特色的慶祝活動。 亡靈節 亡靈節是墨西哥境內的印第安人祭奠亡人的節日。亡靈節在每年的11月1—2日舉行,11月1日祭奠“幼靈”,11月2日祭奠“成靈”。節日期間,全國各機關上午停止辦公。人們利用從店鋪裡買來的各種死者生前喜歡玩和吃的骷髏狀玩具、糖果、糕點等物,在家裡搭起祭壇,祭祀亡靈。有的還要收拾好死者睡過的床,好讓亡靈回家。除此而外,人們還要到公墓去掃墓,他們來到舉行儀式活動的墓地,戴上各種面具跳起狂歡之舞,以喚醒長眠地下的亡靈與之共舞。最有特色的是墨西哥城東南密斯基克鎮的“紀念亡人之夜”。當夜幕降臨後,鎮裡處處火光熊熊。每家門前都點燃一堆柴火,為亡靈回家過年引路。古老的墓地上,每塊墓碑前都點燃數支蠟燭,擺放各色鮮花,亡人的家人在此守靈。當11月1日到來時,教堂的鐘敲響12下,然後燃放鞭炮,宣佈小孩的亡靈歸來了,在11月2日到來時,教堂的鐘再敲12下,宣佈送走了小孩的亡靈,迎來了成人的亡靈。如今,亡靈節已成墨西哥舉國上下共同慶祝的節日。 克拉克薩節 克拉克薩節是墨西哥人比較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7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瓦哈卡市的人們聚集在弗爾蒂小山腳下載歌載舞,歡度“克拉克薩”節。這是一個非宗教性的民間傳統節日。據說在古代的墨西哥,阿斯特克人每逢這天都要舉行儀式,將他們製作的小產品獻給大地,並預祝來年的豐收。後來,這種獻祭儀式便演變成了“克拉克薩”節。節日這天清早,祭壇上便響起了悅耳的鐘聲。接著一個個民間小樂隊走上大街小巷,用六絃吉他彈起了“克拉克薩”節的節日序曲。身著節日盛裝的男女老幼從四面八方聚集到弗爾蒂山腳下,隨著歡快的樂曲翩翩起舞。人們邊唱邊跳,並且頻頻向周圍的觀眾拋散他們自制的小禮品。傍晚時分,慶祝活動進入高潮,人們身著華麗的衣服,盡情地跳舞。 民俗節 民俗節是秘魯普諾族印第安人過的節日,是最能體現印第安人民風的節日。民俗節是普諾當地人民再現印加古風的一種慶典,是為紀念印加古國創始人曼科·卡帕克興建普諾城。普諾城位於的的喀喀湖的西北角,傳說印加古國的締造者曼科·卡帕克誕生在的的喀喀湖畔,並興建普諾城作為他後來遠征的出發地。普諾歷來是印第安人的聚居之地。城市建築風格和居民生活方式具有濃郁的印第安色彩,因而素有“印第安民俗之都”之稱。為了紀念曼科·卡帕克奠基立國的勳業,普諾人於每年11月的第一週歡慶民俗節。節日中,普諾人都穿上古老式樣的印加服裝,嚴格按照印加古俗互致問候、待人接物和處理一切問題。對曼科·卡帕克的緬懷和頌揚自然是節日的主題,每個家庭的長者都要給其他家庭成員講述關於這位締造者的英雄業績。同時,劇院、大街上演出的各種文藝節目都是表現這位傑出人物的傳奇故事。 太陽節 太陽節也是秘魯印第安人的民間傳統節日。在秘魯東南部古印加帝國的故都庫斯科附近的薩克薩伊瓦曼,每年6月24日都要舉行一次別開生面的太陽節,歷時9天。這個節日源自古印加人對太陽神的崇拜。在南半球,6月24日是太陽北偏後開始南移的日子。由於印第安人圖2-10太陽節上打扮成“印加王”的表演者 雅瓦爾節 雅瓦爾節也是秘魯印第安人的民間傳統節日,在每年的7月下旬舉行。雅瓦爾節的意思是“血的節日”或“血的狂歡節”。公元14世紀,在西班牙殖民者的殘酷壓迫和奴役下,秘魯印第安人不斷奮起反抗,可都遭到血腥鎮壓而告失敗。不屈的印第安人想到了兀鷹,便把復仇的願望與兀鷹的勇猛聯絡起來,由此興起了兀鷹鬥牛的“雅瓦爾節”。兀鷹是安第斯山麓中的百鳥之王,翼展可達3米,重10~12公斤,性猛善鬥。印第安人以兀鷹代表英勇不屈的印第安人民,而牛則是殖民主義的化身。每次兀鷹與牛的決鬥總是以兀鷹的勝利結束,表現了印第安人不屈不撓的鬥爭意志和必勝信心。節日期間,鬥牛場周圍人山人海。人們給兀鷹和壯牛灌足白酒,然後把兀鷹用繩子系在壯牛身上,把它們趕到鬥牛場中。兀鷹騎在牛背上,將牛咬得亂蹦狂吼,奔跑不停。最後,牛實在支援不住了,慘叫一聲倒在地上。這時,捕鷹手進入場內,在人們的歡呼聲中解開縛鷹的繩子。兀鷹騰空而起,以勝利者的姿態飛向遠方。人們歡呼雀躍,跳起了集體舞。暮色降臨後,人們還要舉行宴會慶祝勝利。按當地習慣,這個節日是人生的新起點,因此常被青年男女作為舉行婚禮的最佳日期。 阿拉西塔斯節 阿拉西塔斯節是玻利維亞阿伊瑪拉印第安人的傳統節日,在每年1月24日~30日舉行。在阿伊瑪拉語中,“阿拉西塔斯”是“請買我的東西”的意思。因此,節日期間,玻利維亞的大街小巷到處是叫賣商品的小販。人們選購各種各樣的禮品,獻給心目中的“幸福之神——埃克科”,期望神保佑他們來年生活安定,五穀豐登,吉慶有餘,幸福美滿。節日期間要舉行盛大的民間慶祝活動,最後以舞蹈結束,一向是婦女們穿著寬大的裙子跳圓圈舞,男子們則戴假面具,穿化裝服跳各種舞蹈。如今阿拉西塔斯節不僅僅是阿伊瑪拉印第安人的節日,已經逐漸變成全玻利維亞人民的傳統節日。 降魔節 降魔節是玻利維亞奧魯羅省的印第安人每年舉辦的節日,是周圍許多地區的礦工都願意趕去參加的節日。因為這是印第安礦工祈求平安的重大節日。印第安人認為,人們尋找礦源,挖掘礦井,觸犯了地下的阿烏阿里魔王,故魔王要用“鬼咳”(就是矽肺病)、爆炸、塌頂等殘酷的災難來懲罰礦工,這種迷信和本能的自衛心理逐步演變成一個固定的節日。節日來臨前,礦區城市的商店中到處都出售各種各樣的面具和服飾。礦工們為了參加這一天的化裝節慶活動,往往不惜工本,耗費一年的積蓄去買一套自己最理想的面具和服裝。節慶時,化裝成各式各樣的人物團結一致地與“魔王”鬥爭,最後降服魔王。 穿耳節 穿耳節是巴西印第安人的民間傳統節日。每7年舉行一次,每次歷時半個月,具體時間要視“瓦普特”的訓練情況而定。穿耳節又叫“犧牲節”,源於巴西沙萬特人的一個奇特風俗。 喪葬習俗 不僅能夠體現人類對自身的認識程度,同時也能反映人類不同的生活觀念、生命觀念和靈魂觀念等。印第安人的喪葬習俗多與其宗教信仰有直接的關係,反映出了印第安人在不同世界觀的支配下,對於現實社會人生的態度和對未來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