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35556497615

    你對賊的理解有誤。

    賊可以籠統的譯為有害,但是結合本章,其蔽有愚、蕩、賊、絞、亂、狂,都是有害,那麼具體的害處有什麼不同,則是需要具體論述,因此賊不能簡單理解為有害,也因此你說的邏輯問題是不存在的。

    六言六蔽是孔子以前的成語,並非孔子獨創。六蔽根本在於不好學,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而學也不僅僅是學知識,朱熹稱學之為言覺也,後覺效先覺。所以學是包含學習、效法、覺悟三重。

    好仁不好學,其弊也愚。如果只是好仁,但是沒有學來進行判斷,所施非人,那麼就和愚人一般了。

    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到處求知,但是沒有學來判斷制約,東一榔頭西一棒子,那麼就沒有堅實的根基,而是蕩逸無所守。這裡不是說一門深入與博採眾長誰對誰錯,因為博採眾長的前提是對相關門類有相對深入的瞭解,而一門深入也需要知道此一門是否值得專精。本句所說的狀態,是淺嘗輒止,尚達不到博採眾長的地步。

    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賊是害物。信守承諾,但是沒有學來判斷制約,會對人對物有所傷害。比如念著昔日恩諾,當了叛徒漢奸。

    餘下類推。

    總之,論語意思在於,仁知信等美德是好的,但這只是自然天性,做事不能只順著自己本性,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要明白其理為何,為什麼要這麼做。學就是明白其理,能夠進行判斷與制約,讓自然天效能夠發揮好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大額存單與國債有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