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墳”位於平度市城區東南25公里古峴鎮東的六曲山山脈,婉蜒15公里,東起龍虎山,西至窟窿山,蜿蜒三十華里。 康王劉寄生前封膠東王,死後諡號為“康”,史稱康王。康王的親生母親,是漢武帝劉徹的親姨。因此,他與漢武帝的關係不同一般。康王受封28年,死於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歷史上說,在淮南王劉安謀反的時候,他也曾暗暗私制兵器,準備舉兵與淮南王合兵一處,推翻漢武帝。可當他還沒有舉事之時,淮南王劉安兵敗自殺,康王因此日夜恐懼,生怕武帝誅戳,不久即“發病而死”。現在說來,康王之死不一定是“發病而死”,也不能排除是被漢武帝“賜死”的可能。因為,康王死後,得到了一個很隆重的葬禮。他的長子劉賢仍被漢武帝封為康王,後嗣世襲。漢武帝聽說康王生前很喜歡小兒子劉慶,就又多封了一個六安王。自康王當了膠東王以後,封號共傳了6代157年。
清朝平度知州李世昌在《平度州志》序中寫道:“在戰國時屬齊即墨。昔田單嘗以孤軍抗燕,收齊七十餘城,故其後之忠臣、孝子、義士、仁人間世逆出。秦並六國,廢為郡。漢興,鑑秦之弊,分王子弟,犬牙繡錯。而悼惠以天子至戚王齊,得推恩,分列食邑,故其子雄渠遂王膠東焉,是即其地也。厥後國除。景帝二年,更以子寄王膠東,傳至數世而中衰。”又說從平度東望六山,其上有康王冢在焉。慨然曰:“此帝子之遺墟也,今其軼事尚有傳焉者乎”。
即墨故城(在今平度)是歷史上不少朝代王、候的陪都和封地,是膠東名城,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前後共有八王、六侯、一相治此。這些王公貴族的墓群大多都建在距即墨故城十公里左右遠的六曲山脈上,形成了一個規模宏大、蔚偉 壯觀的古墓群。六曲山古墓群,東起龍虎山,西至窟窿山,蜿蜒近十五公里,分別在古峴、雲山、麻蘭鎮的十多個村的三十餘個山頭上,共有三百六十餘座,絕大部分為漢代墓,其中大型墓二十餘座,中型墓六十餘座,其餘為小型墓。其中最大的是西漢景帝之子康王的康王墳,墳頭之大,大於山丘,坐落山頂,下部有排水洞,均用石頭砌成,其遺墟尚存,整個康王墳佔地約二、三十畝,整體呈上窄下寬的“凸”字形,墳高四十餘米,透過實地考據,我們認為當年修築康王墳時將山頂夷為平地並深挖殯埋後再依山勢堆積而成的巨大山丘,其上部有一平整地塊,長約百米,寬約八十米。四周整齊,呈方形,有的已被農民種植時令農作物。墳頭座落山頂,土質堅硬結實,與自然山頭有很大不同,一座康王墳竟大於山丘,足見墳墓之大,地下寶物之豐厚。民間一直有“開啟康王墳,山東不受貧”之說。
在康王墳山坡前,修有康陵寺,據當代村民講,康陵寺建於漢朝,距今兩千多年。乾隆四十年(公元一七七五年)重修,佛殿門前有壯觀的大匾,宏偉的大山門,有和尚撞鐘的鐘樓,有燒香火的香檀。分東西二廂,東廂住和尚,西廂住尼姑,分前後二殿,前殿三間,塑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剛像,惟妙惟肖,後殿五間,塑有西天活佛,十八羅漢,形象逼真。此廟興盛於世,聞名百里,前來降香祁福者眾。可惜在一九四一年被土頑李德元部拆毀。墓群規模之大、分佈之廣,均為山東省所罕見。1978年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佈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康王墳”位於平度市城區東南25公里古峴鎮東的六曲山山脈,婉蜒15公里,東起龍虎山,西至窟窿山,蜿蜒三十華里。 康王劉寄生前封膠東王,死後諡號為“康”,史稱康王。康王的親生母親,是漢武帝劉徹的親姨。因此,他與漢武帝的關係不同一般。康王受封28年,死於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歷史上說,在淮南王劉安謀反的時候,他也曾暗暗私制兵器,準備舉兵與淮南王合兵一處,推翻漢武帝。可當他還沒有舉事之時,淮南王劉安兵敗自殺,康王因此日夜恐懼,生怕武帝誅戳,不久即“發病而死”。現在說來,康王之死不一定是“發病而死”,也不能排除是被漢武帝“賜死”的可能。因為,康王死後,得到了一個很隆重的葬禮。他的長子劉賢仍被漢武帝封為康王,後嗣世襲。漢武帝聽說康王生前很喜歡小兒子劉慶,就又多封了一個六安王。自康王當了膠東王以後,封號共傳了6代157年。
清朝平度知州李世昌在《平度州志》序中寫道:“在戰國時屬齊即墨。昔田單嘗以孤軍抗燕,收齊七十餘城,故其後之忠臣、孝子、義士、仁人間世逆出。秦並六國,廢為郡。漢興,鑑秦之弊,分王子弟,犬牙繡錯。而悼惠以天子至戚王齊,得推恩,分列食邑,故其子雄渠遂王膠東焉,是即其地也。厥後國除。景帝二年,更以子寄王膠東,傳至數世而中衰。”又說從平度東望六山,其上有康王冢在焉。慨然曰:“此帝子之遺墟也,今其軼事尚有傳焉者乎”。
即墨故城(在今平度)是歷史上不少朝代王、候的陪都和封地,是膠東名城,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前後共有八王、六侯、一相治此。這些王公貴族的墓群大多都建在距即墨故城十公里左右遠的六曲山脈上,形成了一個規模宏大、蔚偉 壯觀的古墓群。六曲山古墓群,東起龍虎山,西至窟窿山,蜿蜒近十五公里,分別在古峴、雲山、麻蘭鎮的十多個村的三十餘個山頭上,共有三百六十餘座,絕大部分為漢代墓,其中大型墓二十餘座,中型墓六十餘座,其餘為小型墓。其中最大的是西漢景帝之子康王的康王墳,墳頭之大,大於山丘,坐落山頂,下部有排水洞,均用石頭砌成,其遺墟尚存,整個康王墳佔地約二、三十畝,整體呈上窄下寬的“凸”字形,墳高四十餘米,透過實地考據,我們認為當年修築康王墳時將山頂夷為平地並深挖殯埋後再依山勢堆積而成的巨大山丘,其上部有一平整地塊,長約百米,寬約八十米。四周整齊,呈方形,有的已被農民種植時令農作物。墳頭座落山頂,土質堅硬結實,與自然山頭有很大不同,一座康王墳竟大於山丘,足見墳墓之大,地下寶物之豐厚。民間一直有“開啟康王墳,山東不受貧”之說。
在康王墳山坡前,修有康陵寺,據當代村民講,康陵寺建於漢朝,距今兩千多年。乾隆四十年(公元一七七五年)重修,佛殿門前有壯觀的大匾,宏偉的大山門,有和尚撞鐘的鐘樓,有燒香火的香檀。分東西二廂,東廂住和尚,西廂住尼姑,分前後二殿,前殿三間,塑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剛像,惟妙惟肖,後殿五間,塑有西天活佛,十八羅漢,形象逼真。此廟興盛於世,聞名百里,前來降香祁福者眾。可惜在一九四一年被土頑李德元部拆毀。墓群規模之大、分佈之廣,均為山東省所罕見。1978年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佈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