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雍親王府
-
2 # 達摩說
雍正對胤禔和胤礽都談不上赦免。
首先,雍正繼位後,二人都沒有恢復自由,仍舊處在圈禁當中。
第二,在他們活著的時候,雍正沒有為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恢復名譽、封號等。
從這兩點來看,雍正對這二位哥哥的態度還是比較嚴厲的。
之所以有善待廢太子一家的說法呢,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雍正在繼位後即冊封胤礽之子弘皙為多羅郡王。
第二,胤礽去世後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而胤禔死後,雍正無任何追封表示。
這裡有個問題,弘皙雖然被冊封為郡王,但首先這是康熙的遺命,雍正繼位立足未穩,為表孝道不得不從。還有就是,按理說清朝皇室成年後都要單獨在京城裡開府建衙,但弘皙成為郡王后,卻被雍正打發至京郊鄭家莊居住。可見,這善待中畢竟還帶著冷落的意思。
至於追封,從這點上來看,廢太子死後的待遇確實比胤禔強一些。究其原因呢,主要是胤禔先是請殺廢太子,後又被查出魘鎮廢太子,缺少最起碼的孝悌之心,名聲太臭,雍正得位本就不正,更應弘揚兄友弟恭之心,所以像胤禔這樣的,正是反面典型,又怎會加以善待?
而且,他還曾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後幫助老八胤禩奪嫡,算是胤禩的半個同黨。雍正繼位後致力於削弱八爺集團,肯定不會善待曾幫過胤禩的胤禔。
-
3 # 豫有得
雍正是性情中人,他恩怨分明,誰對他好他會報答,誰對他不好他也會報復。
雍正在康熙廢太子之前一直是太子黨。胤礽比雍正大,而且是太子,對雍正很好,處處罩著他。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是人之常情,雍正是性情中人,也有報恩思想。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后,被康熙圈禁,康熙讓大阿哥胤褆和雍正共同看管。胤礽要上疏康熙為自己辯白,寫好了摺子讓大阿哥和雍正代為傳遞,大阿哥不給傳,雍正說你不幫我幫,最後在雍正堅持下,大阿哥才答應幫傳。
雍正繼位後,念及胤礽做太子時對自己的好,仍然想著報答他。這時他幫助的物件是胤礽孩子。胤礽成年的孩子有十三個,八個兒子,五個女兒。八個兒子中,一個被封為親王,一個被封為郡王,三個被封為奉恩輔國公,一個被封為輔國公。五個女兒中,一個女兒被雍正收養封為和碩淑慎公主,其他四個有三個被封為郡主,一個被封為縣主。雍正做得也算對得起胤礽了。
雍正是個精明人,他做事有自己的原則,違背原則的事情不做,他的原則就是所做之事不能對自己不利。
胤礽做太子時,闖禍被人告。那時康熙還十分寵愛胤礽,想偏袒他。但有人告發不去查證沒法向大臣交代,於是他把查證的任務交給雍正,心想,雍正是太子黨,一定會護著太子,到時候交代一下,查證時網開一面,矇混過關就行了。讓康熙沒想到的是,雍正裝病不接任務。雍正不知道康熙怎麼想的,他深查一定會得罪太子胤礽,不深查可能會得罪康熙,查出問題對太子不利,查不出問題可能被康熙會認為他沒能力。反正不管怎麼著,查證太子的問題對雍正都是不利的,所以他才不會去做呢!
康熙廢掉胤礽的太子之位,最主要的是胤礽威脅到康熙的皇位安全。至於胤礽夜裡偷窺康熙營帳,似有行刺嫌疑,那只是康熙的想象,不能作為罪證。胤礽當太子期間犯了一些錯誤,這些錯誤也不足廢掉太子。其實胤礽只是皇位之爭的犧牲品,值得同情。雍正念及廢太子的情分,善待胤礽的子女,可他並沒有給胤礽解禁。因為雍正心裡清楚,一旦放出胤礽,太子黨可能會再次聚集起來爭奪他的皇位。
圈禁太子胤礽是康熙所為,雍正不放是尊重康熙的決定,善待胤礽後人讓人覺得他是重情重義之人。雍正的做法對自己只有利沒有害,足見其精明。
雍正是個強悍的人,對待對手他有鐵的手腕,絲毫不會心慈手軟,別說有錯誤,既是沒錯誤他也會嚴厲打擊。
八阿哥胤祀、九阿哥胤堂、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都是雍正的政治對手,他們並沒犯什麼錯,雍正仍要嚴厲打壓他們,胤禩、胤禟、胤䄉被他迫害致死,胤禵是他的一奶同胞他一樣不放過,最後胤禵舉手投降了,才放他一條生路。
大阿哥胤褆本來和雍正就不是一夥的,太子胤礽被廢,他站出來爭儲,知道自己沒戲了,又推薦八阿哥胤禩。大阿哥對雍正來說是敵不是友,在外邊的胤禩、胤禟、胤䄉、胤禵他還想把他們圈禁起來呢,已經被圈禁的大阿哥怎麼可能放出來。
再說了,太子第一次被廢后,大阿哥胤褆給康熙建議殺掉胤礽,而且不用康熙動手,他可以代勞。如果說大阿哥這時有殺人動機沒有殺人行動,不足以定罪。那麼他鎮魘太子胤礽就是實實在在的殺人罪了。古人迷信,認為鎮魘真的可以殺死人,胤礽沒死,大阿哥的行為叫殺人未遂。他被康熙圈禁是罪有應得,想讓雍正開恩根本不可能,不但不會放他出來,連他的後代也不能免責。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4 # 王者說史
雍正之所以善待胤礽,有多方面原因:
二是在九子奪嫡時,兩人起碼錶面上是一個戰壕的,外人也看來皇四子胤禛是太子的人,雍正皇帝也就將就著了。
三是廢太子胤礽在雍正登基後已被圈進了好幾年,其實力已不能威脅雍正的皇位。再者雍正二年,廢太子就已經死了,雍正也不可能再殺了。胤礽的後代也沒有足夠的勢力去威脅雍正王朝。
四是拉攏人心。雍正由於殺人太多,落了個刻薄寡恩的壞名聲,所以為顯示其恩怨分明,才決定不殺。
五是去除謠言。雍正繼位,有陰謀論之說,為了堵人口舌,不能一上來就殺了原來的太子,這也太明顯了吧。
廢太子胤礽死後被雍正追封為和碩理親王,以親王之禮葬之,僅次於天子了,不能不說天恩浩蕩。這可以看出,歷史上說雍正多麼多麼的刻薄寡恩,多麼多麼的殺兄抹弟,其實是雍正對於腐朽透頂的康熙王朝晚期,看透了,如果不整治貪官,不整頓吏治,清王朝就會早早地滅亡。從康乾盛世,我們也看出康熙傳位於雍正的良苦用心,雍正篡位之說是虛無縹緲的,只不過康熙晚年已經沒有精力去管了,只能交給一個嫉惡如仇,剛正不阿的人,雍正正是最佳人選。沒有雍正,清朝會早滅亡幾十年,甚至更多。
那麼雍正對大阿哥為什麼囚禁十四年,而不厚待呢?
咱們看看大阿哥胤禔的所作所為。
-
5 # 樑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就這事,俺覺的用一句老話來說倒是挺應景的,種因得因,種果得果,您種了個西瓜子,他收的一定是西瓜,不會憑空冒出個大倭瓜。
康熙這大小子被囚禁,只能說這是他自己個作死作的,怨不得別人頭上。
好了,再現在把這事捋捋,然後說題主的事。
為嘛這麼說呢?因為滿清開啟頭當皇帝的人,培養下一代皇帝的時候,的確用的是嫡長子繼承製,這沒跑也沒得說。可天不遂人願啊,他每回臨到了要繼承這皇位的時候,總是出點問題,所以說類似但不是。
您比方說努爾哈赤的時候,他那大小子褚英,開啟頭就是預定接班人,結果這小子不學好和大臣鬧彆扭。咱就說了,你一個未來的皇帝,毛都沒長全乎了,就和大臣們針尖對麥芒的對著幹,這腦袋一定是秀逗了,而且加上他本身也有問題。努爾哈赤他也得平息眾怒不是,結果就被畫了圈,圈了起來,後來哪?沒人理他了,也就被整死了。
所以太子雖然是老二,但人家佔了一個生母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這身份一傢伙就顯示出來了,所以這太子的位置就落到了胤礽的腦袋上了。
這人打小,就由康熙親自輔導授予帝王之術,這可了不得啊,這要是沒個啥大毛病,那皇帝的位置跑不了。
可結果這太子的位子坐的久了,這二小子瞅著康熙都一把年紀了,還賴在皇位上不走,他就有怨言。這事弄到最後,太子畢竟還是太子整個就是個弱雞,康熙回手就把他這太子給擼了,更加過分的是前後就被廢了兩次,這在歷史可是蠍子的粑粑——獨一份的買賣,臨到最後一次在也沒有走出被圈禁的地。
所以啊,太子那是代表了一個旗杆。雍正登基第二年,太子胤礽走了,一輩子活了五十一歲,您要按太子理安葬這不合適,所以雍正就給封了一個和碩親王的帽子,按照和碩親王的禮下葬的。
話說,滿清那地就這官銜要是能加上和碩二字,那基本上是同一級別中最高的位分了。
這都不算,回頭還把太子胤礽的大大小小的男娃女娃都安頓好了。老大弘皙,雍正一登基直接就給了一個多羅理郡王的帽子戴上了,太子胤礽一死,順手又把太子那和碩親王的帽子又給了這弘皙,就這禮遇不可謂不好啊!擱那你都挑不出理來。
那麼其他的娃呢?
其他兒子,一個撈了郡王,三坐了奉恩輔國公,最後一個小一點封了輔國公。五個女兒,其中一個直接就被雍正給收養了,封了和碩淑慎公主,其餘的三郡主,一個縣主。
得咧,一個被廢的太子,後代能撈這麼多好處,尤其是在摳門皇帝雍正手裡邊撈這麼多好處,夠可以了。大傢伙都知道,這雍正一分銀子能給你掰成八瓣的花,真心不錯了!
而雍正是從九子奪嫡中勝出的,康熙那些個小小子沒有一個是好相與的。加上宗室裡邊那些個長鬍子的老老少少,自己個認為有功於滿清或者有功於誰誰,那腦瓜蛋都不知道擱那合適的主。
還有那些個開啟頭站對位置的大臣,您比方說隆科多,年羹堯等等。
這麼多人都等著瞅著呢?
那麼善待太子這就是其中的關鍵點,剛才咱不說了嗎?太子胤礽那就是個旗子,咋說他都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嘍,那影響力您要說沒有,那不是胡咧咧嗎?雍正第一個就得從棺材板裡跳出來表示反對。
太子是啥?那是正統,一個王朝的傳承節點,這要處理不好,本來黑雍正的就不少,後果可以想象。
但他知道這機會把握住了,那麼太子黨,這就會消停,不給你添堵,這對於剛剛登基的雍正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話說回來,你雍正開頭他也是太子黨一系的不是,您如果真要把太子,咋樣咋樣了,您這輿論烏央烏央的就往雍正腦殼上壓,就說你受住不受住吧。
咱普通人都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三瓜兩棗就能解決的問題,為嘛要提腦門上辦,是不是這個理!
所以雍正雖然很摳,但還是禮遇了太子胤礽一系的子孫。
而禮遇確實是一方面,但防備太子的子孫還是有的。弘皙雖然頂了一個和碩親王的帽子,但一傢伙就被雍正給踢到了離京城二十里的鄭家莊的王府裡,做了閒散王爺,這就相當於被供養了起來。
想要鬧事,這遠了點,畢竟安撫並不代表整個新的勢力出來,畢竟朝局夠亂的了,能消停一股是一股不是?
在插一句,雍正登基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把太子胤礽給放出來,為嘛呢?這也是防止太子出來給他添麻煩,而雍正還想把九子奪嫡的哥幾個都關起來。所以太子不死的話,他同樣是走不出圈禁之地的,只是他死的時間真真的好,雍正登基的第二年就死了,這時間太巧了。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他還建議康熙殺掉太子胤礽,還提議康熙如果下不了手,他可以代勞,就這臉皮城牆都擋不住啊。這相當於拿棒槌往康熙的眼珠子上杵,這也沒誰了。
後來他見明的玩不了,還給你玩陰的,弄個魔鎮詛咒太子,這不要臉的,整個二踢腳這就要上天的節奏。所以他是第一個被康熙踢出局的九子之一,這是個沒有底線的混蛋,您把他放出來,這不是給你攪風攪雨的嗎?
雍正連太子都不想放,更何況是這麼個玩意。
而且這老大已經背上了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罪名,這還是雍正的老子康熙加的,您把這老大放出來,是說康熙說錯了?
這道義擺在哪裡,滿朝堂的大臣還有那等著攪事的兄弟,這就得全部都跳出來罵你。為這麼個玩意,雍正感覺是不值得的。
但這老大相比較其他後來關起來的,要好一點,這生活保障還有的。二十六年的圈禁,光老婆就整了十一個,天天當亞當,夏娃天天的換,這不光娃就整出了二十九個,權利沒有了,到是提前享受起了當爹的樂趣。
-
6 # 月關略萌
雍正登基後,曾經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中,除了十三爺得到了善終外,其餘皇子慘死的慘死,圈禁的圈禁。廢太子一家之所以被雍正善待,只是因為廢太子死的早、死的巧,與其說是善待其一家,倒不如說是利用更為貼切。
一、“九子奪嫡”餘勢未了,雍正面臨巨大挑戰隨著雍正帝的登基,康熙末年形成的“九子奪嫡”局勢基本落幕。之所以說基本落幕,只不過是因為雍正佔據了上風,奪得了皇位,但他的皇位並不穩固。雍正剛登基就面臨著政敵八爺黨的挑戰和抵抗,還是“臨死反撲”的那一種。誰都知道,奪嫡失敗的下場,尤其是曾經與雍正一系“針尖對麥芒”的八爺黨,除了死也沒有其他的路可走。在這種局勢下,八爺黨勢必要做最後的反抗,給予雍正最猛烈的一擊,不成功便成仁。所以說,雍正登基後的日子並不好過,他需要面對的是一些“不要命”的傢伙。
二、廢太子死的早、死的巧之前說了雍正登基後並不是天下太平,反而形勢緊迫,需要他儘快肅清政敵,穩固自己的皇位。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雍正登基的第二年,廢太子居然死了。廢太子的死給了雍正一個契機,一個增強自己皇權統治力、減少政治阻力的機會。廢太子雖然在康熙年間兩度被廢,但他畢竟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在朝中的勢力和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曾經的“太子黨”勢力龐大,即便現在已大不如前卻依然在朝中有著一定的分量。廢太子死後,雍正善待其一家既能夠體現出雍正的氣量和仁義(可能這詞用在雍正身上有些怪),也能夠拉攏廢太子的舊部勢力,增加自己的政治籌碼。
三、增加繼承皇位的正統、合法性雍正帝的登基歷來備受爭議,這也是當時諸多奪嫡失敗的皇子以及部分朝中勢力所針對的地方。廢太子雖然被廢,但他的立、廢都是由康熙決策的,屬於曾經的正統繼承人。康熙對廢太子的疼愛那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最後對其大失所望,但也絕對是希望他可以得到善終的。雍正就是很好的抓住了這點,也算秉承康熙的意志,既能贏得了良好的政治輿論,也給他的繼位增加了正統、合法性,可謂一箭雙鵰。
相比較之下,大阿哥被圈禁是康熙親自下令,且他與雍正本身是兩個陣營的敵對關係,雍正自然不會吃飽撐著將一個敵人放出來,這麼做既違背了康熙的意志,又會給本就混亂的局勢再添堵。
綜上所述,雍正善待廢太子是有政治目的的,這麼做給他帶來了利益。假如廢太子沒有死在這個節骨眼上,那麼他的下場不會和大阿哥有太大的區別,也是圈禁一種結局。
-
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康熙去世前,在傳位給雍正的時候,曾對雍正交代說,讓他要善待皇長子胤禔和廢太子胤礽。不過,雍正當了皇帝以後,卻只是對胤礽稍微好一點,對胤禔卻沒有任何“善待”的舉動,這是怎麼回事呢?
(雍正劇照)
雍正“善待”廢太子胤礽,主要表現在,他上臺後,立刻就封胤礽的二子(相當於長子)弘晳為郡王,僅過了一個月,又加封弘晳為多羅理郡王。接著給胤礽的母親仁孝皇后上了13個字的諡號,同時把弘晳一家安排到京郊居住。
雍正二年,圈禁在鹹安宮的胤礽病重去世。雍正按照和碩親王的禮節安葬他,並親自前往祭奠,其葬禮的規格也非常高。安葬後,又追封他為和碩理親王。
雍正八年,雍正讓弘晳承襲他的父親和碩理親王的爵位,成為他們那一輩中,爵位最高的人,而當時雍正自己已成年的皇子弘曆、弘晝都沒得到封爵。
但是,雍正對大哥胤禔就沒有這麼好了。
胤禔在雍正登上皇位的時候,已經被圈禁了14年,雍正並沒有對他解除圈禁。當然了,這個容易讓人理解,畢竟這是康熙皇帝做出的決定。雍正不撤銷這個決定,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他也沒有解除對胤礽的圈禁。到雍正三年,由於雍正的那些兄弟們不服雍正,並對他多有言語,而雍正開始打擊胤禩等兄弟們的時候,他這時候當然更不可能把胤禔放出來了。放出來,他也就是給自己添麻煩。
不過,雍正雖然不必把胤禔放出來,但是,他如果想善待胤禔的話,完善可以對胤禔的兒子們進行封賞,就像封賞弘晳一樣。胤禔一共有15個兒子,雍正當皇帝的時候活著的有7個,給予其中某個兒子一個封賞,也算是善待胤禔啊。但是雍正並沒有這樣做。
胤禔去世於雍正十二年底,胤禔去世的時候,雍正也沒有給他諡號或者追封,就像根本就沒有這個人存在一樣。
(胤禔劇照)
那麼,雍正對大阿哥胤禔為什麼會這麼冷漠呢?
一、胤禔曾經的行為無可饒恕。雍正善待胤礽,並不是因為胤礽的行為值得寬恕,僅僅因為他是廢太子。
不管怎麼說,廢太子也是曾經的太子,而且是多年的太子,是差點成為皇帝的人。善待他,體現了雍正的寬廣的胸懷。有一種說法,在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雍正當年是站在胤礽身邊的,說明他和胤礽的關係很好。其實,我覺得雍正當年這樣做,是他知道康熙並不是真心廢太子,他因此作出了如此明智的選擇。但這並不表明他和胤礽的關係就很好。總之,不管好不好,善待胤礽,體現出他的高風亮節,大家都會給他加分。
但是胤禔卻並不具備廢太子這樣的身份。
胤禔不但不具備這樣的身份,而且他生前和胤礽搶奪太子這件事,是不可饒恕的。因為古人認為,一個人能獲得皇位(儲位),是上天給予的,不是人力運作可以得到的。而胤禔的所作所為,就是人力運作的結果,這當然是不可取的。
如果雍正善待胤禔,寬恕了他的行為,這便意味著,雍正是允許爭奪皇位(儲位)的,這不是給自己挖坑嗎?相當於康熙年間“九子奪嫡”的悲劇,又將在他的朝廷中重演,他何必自找麻煩!
(胤禩劇照)
二、不寬恕胤禔可以嚴厲打擊胤禩等人。雍正需要打擊胤禩等人。為什麼要打擊他們呢?因為他們不服氣他當了皇帝,多次不服從他的安排,而且還對他的作為說三道四,甚至懷疑他得到皇位的合法性。
雍正對於這些行為,是不可饒恕的。但是,他也不能僅僅因為這些,就定他們的罪。因為這樣一來,就顯得他非常小氣。他必須要找到更有說服力的理由。最有說服力的理由,顯然是胤禔在康熙年間覬覦儲位,同時胤禩等人也在康熙年間覬覦儲位。這樣一來,現在他們說三道四發牢騷,就是當年沒有獲得儲位的緣故。這樣打擊他們就顯得很有力度了。
三、朝野上下沒人同情胤禔。朝野上下有人同情胤礽,有人同情胤禩,但是沒人同情胤禔。說沒人同情胤禔,並不是說他的行為有多可恨,而是因為胤禔在雍正上臺的時候,已經被圈禁14年了,他的那些勢力,早就煙消雲散了。也就是說,沒人再為他說好話了。
既然打擊他,沒人說壞話,放了他,也沒人說好話,雍正為何要多此一舉把他給放了呢?
(參考資料:《清史稿》)
-
8 # 弋北談古今
康熙在臨死前吩咐雍正一定要善待他的二哥和他的家人,也就是廢太子胤礽。雍正繼位後也的確聽從了康熙的安排,廢太子的兒子該封親王的封親王,該封郡王的封郡王。雍正對廢太子胤礽可算是仁慈義盡了。但是無論是康熙還是雍正對於他們的老大卻隻字未提赦免之事。老大為什麼得不到康熙與雍正的赦免呢?我認為原因有三:
胤褆是康熙的長子,但是卻無法繼承太子之位,這令胤褆非常憤怒。在老二出生後,康熙就將太子之位傳給了胤礽,老大內心有著難以壓制的野心和對康熙的不滿。胤礽做為太子被廢后,長子胤褆以為他繼承太子之位的機會到了,他以為只要殺掉胤礽,康熙自然會立自己為太子。於是乎長子胤褆傻乎乎的向康熙提出殺掉廢太子的意見,還說如果康熙不願意動手,他可以代勞。試問哪個正常的父親願意因為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殺掉自己的兒子呢?長子胤褆這些不僅暴露了自己的野心,還令自己在康熙心中落下了一個手足相殘的極壞的形象。
巫術歷來就是各大王朝的禁忌之術,所有的君王都非常厭惡那些施展巫術之人,康熙也不例外。但是老大胤褆估計想做太子想瘋了,私下裡請女巫詛咒太子,希望太子早點離開,以便自己能早點繼位。胤褆以為不會被人發現,但是還是被人告發。一個為了太子之位詛咒自己親兄弟的人將來還不要為了皇位詛咒皇帝?康熙想想就覺得可惡,立即將胤褆逮捕關進大牢。
康熙末年,諸王子為了爭奪皇位繼承權明爭暗鬥。老大胤褆知道自己繼承皇位沒有希望後便轉而支援老八。老八集團在當年是非常強勢的皇子集團,這些人給雍正挖了無數個坑等著雍正跳下去。老大支援老八的舉動令雍正非常厭惡,等到雍正繼位以後巴不得幹掉老大,哪裡還會想到赦免他呢?
其實慢慢看來胤褆也是一位帶有悲劇性質的人物,本來做為長子應該繼承太子之位,可惜自身才華又不夠,只能嫉妒被立為太子的老二。但是胤褆又不服輸,不斷地想置太子於死地。如果不看老大的一些手段,我們還是會對他保持同情心的。但是他為了太子之位做的那些下三濫的勾當,實在是令人不齒。“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也就難怪胤褆即使被囚禁了14年,雍正也不想放他出來了。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回覆列表
雍正登基後,廢太子胤礽一家得到優待,更是受封為和碩理親王世系。
廢太子胤礽,生母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十四年(1675年),剛剛滿一歲的胤礽就被康熙冊封為皇太子,並由康熙親自輔導與培養。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胤礽第一次被廢圈禁,同年十二月被釋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被複立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胤礽再次被廢黜,被康熙圈禁終身,至此胤礽再也沒有走出過鹹安宮一步。
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在去世,享年五十一歲。後被雍正追封為和碩理親王,並按照和碩親王的禮制葬於黃花山(今天津薊縣)理親王園寢,諡曰密。
對於廢太子胤礽的兒子,雍正也給予了極高的待遇。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登基後的第二天,就將廢太子的長子弘晳冊封為多羅理郡王。雍正二年(1724年)太子胤礽去世後,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而弘晳也在雍正八年(1730年)襲承了和碩理親王的爵位。雍正也十分關心弘晳,弘晳也在奏摺中常稱呼本是叔父的雍正皇帝為“皇父”,由此可見,雍正與弘晳的關係是非常的融洽。
雍正善待廢太子一家,更多的還是為了自己的皇位穩固和統治根基牢靠而推行的懷柔政策。善待之前繼位人的家人,禍不及二代,在滿清發展的歷史上是有先例的。
阿敏,努爾哈赤的侄子,舒爾哈齊的次子。當年舒爾哈齊是努爾哈赤欽命的繼位人,但是後來,舒爾哈齊企圖分裂後金,被努爾哈赤幽禁之死。舒爾哈齊死後,其子阿敏依然得到了努爾哈赤的重視,統領鑲藍旗,這是實力僅次於努爾哈赤親率的正黃旗的第二大旗,並且阿敏也位列“四大貝勒”,承擔起處理朝政的職責。之後,阿敏被皇太子圈禁致死,阿敏的弟弟,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繼承了阿敏的全部遺產,包括鑲藍旗的旗主之位,並且在皇太極時期僅次於禮親王代善的權臣,在順治繼位後更是受封叔和碩正鄭親王,並且是真正的“叔王”。
雍正登基之初,更需要的支援自己的力量,同時也要平衡朝局,營造輿論。
雍正繼位之初,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確保皇權的穩固。
這個時候,威脅雍正皇權的因素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參與了“九子奪嫡”的其他皇子們及與他們相關的政治勢力,還有一個就是隆科多、年羹堯等等這些有擁立之功的功臣。一方面,雍正需要安穩住這些對手,比如八阿哥胤禩就被封為總理大臣,掌握一定的實權;另一方面,在宗室中培養自己的勢力,十三爺胤祥自不用說,包括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都得到了重用。
善待廢太子以及廢太子的家人,也是這其中重要的一環。畢竟太子做了三十多年的儲君,在朝中還是有一定勢力和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太子有著正統地位,尊重太子,善待太子則更能體現自己繼位的正統性與傳承性。與此同時,作為如何處理廢太子,也是考量雍正帝王胸懷的一次絕佳的機會,而雍正也把握住了這次機會,為自己前期的皇權穩固,營造了良好的輿論基礎。
對於雍正而言,早年與胤礽的關係比較要好,同時,胤礽去世的時間也是恰到好處。
雍正與胤礽的關係要好,這是不爭的事實,歷史上,在康熙一廢胤礽之後,皇三子胤祉和雍正都是站在胤礽這一面的,因而得到了康熙的信任,不管雍正的內心是如何考量的,但是至少面上,是與胤礽保持了良好的關係。
胤礽去世的時間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可以說他的去世幫助雍正解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如果在這之前,雍正將胤礽放了出來,如何面對胤礽以及給胤礽什麼樣的地位,都是雍正需要深思熟慮的,並且胤礽是被康熙下令圈禁的,一上臺就放出來胤礽,會被人說成為是不孝。而如果再繼續關胤礽太多年而不對外有個交代,那麼雍正也將面對世人的評說,使自己陷入輿論漩渦。
正是因為如此,胤礽去世的時間對於雍正來說可以說是恰到好處,既避免了處理胤礽問題而帶來的不必要麻煩,也能通過善待胤礽及其家人來推行自己的懷柔政策,穩定朝局、拉攏人心,並營造良好的輿論。因而,胤礽的去世幫了雍正這麼大的一個忙,雍正理應也該對胤礽有所回報。
當然,雍正善待了胤礽及其長子弘晳,而善待僅僅是體現在了爵位和待遇上,弘晳被安排到了距京城二十里的鄭家莊王府,成為了閒散的宗室王爺,有爵位有待遇,但是沒有職權,這也說明雍正的擔心和顧慮,只能現將他們遠離京城供養了起來。
大阿哥被康熙圈禁可謂是咎由自取,而雍正也沒有放出來他的理由和藉口。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一廢皇太子後,因為建議康熙殺掉太子胤礽而被康熙厭惡,隨後又被三阿哥胤祉發現用魘鎮詛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康熙知道後,隨即將胤禔削爵囚禁,胤禔也成為第一個從奪嫡爭奪中出局的人。
從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起,一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足足被囚禁了26年。
雍正不將大阿哥胤禔放出來,不僅有著充分的理由,同時還不會有批評之聲。
一來,大阿哥胤禔被康熙圈禁終身,是因為自己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言行和舉動,不僅為康熙厭惡,更是遭到了所有皇子和滿朝大臣的唾棄;
二來,這也是康熙的旨意,按照滿清一貫的遵守祖制的傳統,雍正不會貿然違抗他老爹的命令,所以沒有放出來。
三來,胤禔不管怎麼說也是雍正當年奪嫡的政敵,外面已經有了好幾個不滿意自己的兄弟處理不過來呢,怎麼會再放一個出來,這個時候雍正並不知道大阿哥會不會支援自己,會不會給自己添亂,索性繼續關起來得了。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相對於其他幾位被雍正圈禁致死的兄弟,大阿哥胤禔還是幸運的。雖然失去了自由,但是基本的生活還是可以保障,也沒有外人過多的干擾,在這被囚禁的26年裡,胤褆與11位妻妾,生了29個孩子,其中14個女兒,15個兒子,也算是享盡了天倫之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