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李廣對士兵寬厚和緩不苛刻,士兵因此愛戴他,樂於為他所用。
虜多且近,既有急,奈何? :敵人那麼多,並且又離得近,如果有了緊急情況,怎麼辦?
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
一、“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節選: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見敵急,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用此,其將兵數困辱,其射猛獸亦為所傷雲。
譯文:李廣帶兵,遇到缺糧斷水的地方,見到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喝到水,李廣不去靠近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吃上飯,李廣一口飯也不嘗。李廣對士兵寬厚和緩不苛刻,士兵因此愛戴他,樂於為他所用。李廣射箭的方法是,看見敵人逼近,如果不在數十步之內,估計射不中,就不發射。只要一發射,敵人立即隨弓弦之聲倒地。因此他領兵有幾次被困受辱,射猛獸也曾被猛獸所傷。
二、“虜多且近,既有急,奈何?”節選: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
譯文:騎兵向前進發,到了離匈奴陣地還有大約二里的地方,停下來,下令說:“全體下馬解下馬鞍!”騎兵們說:“敵人那麼多,並且又離得近,如果有了緊急情況,怎麼辦?”李廣說:“那些敵人原以為我們會逃跑,現在我們都解下馬鞍表示不逃,這樣就能使他們更堅定地相信我們是誘敵之兵。”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在漢武帝征伐匈奴的過程中,曾經湧現出無數勇敢善戰的英雄人物。司馬遷不能不為他們立傳,又不能為他們一一立傳。衛青、霍去病是不能不寫的,因為他們是三次大規模出征匈奴的統帥。此外,司馬遷選擇了李廣。
李廣精於騎射,沉著機智,愛護士卒,具備良將的素質;李廣守邊數十年,匈奴入侵,戰功卓著,威名遠播,匈奴稱之為“漢之飛將軍”,引而避之,負有名將的聲望;李廣自言“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即經歷了征伐匈奴的全過程,具有夙將的資歷。他從軍數十年,與廣大將士同生死,共命運,在無數次的艱苦奮戰中與廣大將士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起。因此司馬遷為李廣立傳。
二、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李廣對士兵寬厚和緩不苛刻,士兵因此愛戴他,樂於為他所用。
虜多且近,既有急,奈何? :敵人那麼多,並且又離得近,如果有了緊急情況,怎麼辦?
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
一、“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節選: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見敵急,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用此,其將兵數困辱,其射猛獸亦為所傷雲。
譯文:李廣帶兵,遇到缺糧斷水的地方,見到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喝到水,李廣不去靠近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吃上飯,李廣一口飯也不嘗。李廣對士兵寬厚和緩不苛刻,士兵因此愛戴他,樂於為他所用。李廣射箭的方法是,看見敵人逼近,如果不在數十步之內,估計射不中,就不發射。只要一發射,敵人立即隨弓弦之聲倒地。因此他領兵有幾次被困受辱,射猛獸也曾被猛獸所傷。
二、“虜多且近,既有急,奈何?”節選: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
譯文:騎兵向前進發,到了離匈奴陣地還有大約二里的地方,停下來,下令說:“全體下馬解下馬鞍!”騎兵們說:“敵人那麼多,並且又離得近,如果有了緊急情況,怎麼辦?”李廣說:“那些敵人原以為我們會逃跑,現在我們都解下馬鞍表示不逃,這樣就能使他們更堅定地相信我們是誘敵之兵。”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在漢武帝征伐匈奴的過程中,曾經湧現出無數勇敢善戰的英雄人物。司馬遷不能不為他們立傳,又不能為他們一一立傳。衛青、霍去病是不能不寫的,因為他們是三次大規模出征匈奴的統帥。此外,司馬遷選擇了李廣。
李廣精於騎射,沉著機智,愛護士卒,具備良將的素質;李廣守邊數十年,匈奴入侵,戰功卓著,威名遠播,匈奴稱之為“漢之飛將軍”,引而避之,負有名將的聲望;李廣自言“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即經歷了征伐匈奴的全過程,具有夙將的資歷。他從軍數十年,與廣大將士同生死,共命運,在無數次的艱苦奮戰中與廣大將士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起。因此司馬遷為李廣立傳。
二、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