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菜擊視界
-
2 # wagonmann
論研發、專利、品控、產銷、售後服務,BYD是中國產車企中的佼佼者之一,有 PK 合資車的能力,國際市場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是,每每看見它的西文縮寫車標,便立刻聯想起國罵,而且幾乎把中華盛世王朝罵了一個遍,BYD秦、漢、唐、宋、元,不曉得下一個系列會不會輪到夏商周了,嗚呼!
換一個吉利點的名字很難麼?
BYD能買嗎?我只是不喜歡、難接受BYD的縮寫。在享受物質文明的同時,注重社會精神文明,這是消費者追求的目標,這也是車企應當有的社會責任。
如果您的職業是幼兒園、小學、中學教師,請三思而行。
-
3 # 唯諾先生
如實回答你!比亞迪現在目前來講是全球新能源領跑者你卻懷疑質量問題?就來說下續航吧!比亞迪秦最高1245千米,全新秦PLUS DM-i車型,新車現在以開始預售了,同樣也推出了55千米的120千米不同純電的四款車型,車身:4765*1837*1495mm官方指導價:10.78w至14.78w,外觀方面設計得非常年輕時尚更運動感了,前臉採用了大嘴式格柵鍍鉻飾裝飾顯得大氣耐看又高檔。
車身側面採用了小小的溜背式顯得有點像轎跑稱為一:小型漢也不為過,尾部採用了LED燈貫穿尾燈晚上開車顯得非常高階好看又安全。
內飾方面採用了黑色面板跟鍍銘材料顯得耐看時尚,加一體式座椅更有雙色搭配顯得很好看高階,座椅也非常符合人體設計駕駛位副駕駛跟後座就像坐大沙發一樣。
說到動力方面,發動機搭載了1.5L 最大功率:110馬力 最大扭矩:135,加電機加電池組合混合動力系統驅動電機,加滿電的情況下官方公佈續航里程1180千米至1245千米家庭代步跑長途也足夠了,以上是我對這車的簡單瞭解解說,買不買就由你決定了。
-
4 # 北派大叔教你減肥
你這個問題本身對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回答,既然你自己都在懷疑,為什麼還要納入考慮範圍之內呢,老百姓買車就是實惠耐用省事,既然是自己花錢買東西,為什麼不買一個自己不懷疑的車呢。
車就是用來開的,不要過多的看重高科技裝備,有的時候那些東西會帶來很大的危險,畢竟行車電腦不知道具體的路況和你的思想。
我就給你舉一個例子,同樣的情況下,城市高架大彎道,滑行八十公里透過,acc自適應巡航穩定加速八十公里透過,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後者很可能會出現事故翻車,前者可能就會順利透過,行車電腦會滑行嗎?完全不會,車還是要靠自己開。
-
5 # 天和Auto
比亞迪等一線自主品牌值得考慮·DMi秦確實為燃油車顛覆者
兩個問題:
中國產汽車與合資汽車哪個車系質量好秦DMi究竟有什麼競爭力提到中國產汽車仍然有很多人認為是「低質低價」的代名詞,似乎是因預算有限才不得不去選中國製造;然而這種觀點早已經落伍了,如果能以客觀的態度去綜合資料分析,似乎應該抵制的是四大合資車系!
轎車(A/B/C級)、SUV與MPV三大車型,其中轎車2020年典型故障數量排名中,三個尺寸標準的故障最多的前十名均為合資品牌,前20名中也至少佔80%以上。且車輛多為知名度較高的大眾奧迪賓士寶馬、豐田本田尼桑三菱、法系汽車以及美系汽車,≤15萬內的主流選項基本全部上榜;反而是被視為質量“不行”的中國產汽車故障數量少得多,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什麼是價效比?討論汽車總會提及價效比,其概念為「效能價格比」。這裡所謂的效能包括車輛的加速能力、操控極限、質量表現、智慧配置的綜合性能,似乎仍有很多人認為中國產汽車效能不行,只是個堆配置吸引新手的車系吧。
事實卻是≤30萬以內的中國產燃油動力汽車,其綜合性能是同級別標杆;而三十萬以內的中國產一線混動汽車,效能超越百萬級別的進口混動或合資汽車。
比如15萬級別的橫置四驅哈弗F7x,6.6秒的破百成績不輸寶馬X4,20萬級別的坦克300越野不輸盧比肯。20萬級別的GS8/GM8超越HIGHLANDER和GL8,大通D90Pro的雙渦輪2.0T以160kw/480N·m的標準傲視所有同排量柴油車。
入門級車中有裝備最強1.5T的逸動PLUS,追求效能且超越多少20萬級別前驅轎車的的MG6;似乎燃油汽車至少在25萬以內的每個價格區間段中,都能找到一輛綜合超越超越同級所有合資汽車的存在。這是不是讓那些鼓吹洋品牌的人臉上火辣辣的呢?質量更好、效能更強、配置更豐富且價格合理,這才叫做正常的汽車;在絕對的品質與價效比面前,洋品牌也是一文不值。
混動汽車水平如何?2021年汽車圈最熱的話題是「車企卻“芯”」,很多知名外國品牌的汽車因缺少ECU/TCU/IGBT的晶片而不得不減產;然而中國車企中的比亞迪汽車有自主研發這些晶片的能力,注意重點——不是單純的採購晶片再封裝,這點是連奇瑞都做得到的,當然這也比那些外企強。
比亞迪是從原材料到晶片的所有環節都能自主研發與生產的車企,IGBT絕緣刪雙極型二極體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能製造這種晶片的企業是鳳毛麟角的;國內的車企只有比亞迪,其次是軌道交通領域的中車集團,而比亞迪也有軌道交通業務。同時還能研發電機和多型別動力電池,核心技術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比亞迪拆分的弗迪系“子公司群”已經開啟了外供,這個系統已經成為了很多車企(涵蓋外企)的新能源汽車驅動方案的供應商。可以說未來會有很多外國品牌的汽車,在開啟引擎蓋後會發現上面寫著“POWER BY BYD”,至此還有什麼東西能用於質疑一線品牌中國產汽車的技術實力呢?
比亞迪的E平臺高度集成了三電,穩定性為同級標杆;DM3.0是個非常複雜的並聯式插電混動平臺,涵蓋兩臺電機和一臺內燃機,以及BSG系統和HDCT。這麼複雜的系統打造的量產SUV,PPH一度低至100以內!而百車故障率超過200的很多合資汽車還被視為“高品質”,不客氣說真的是這些使用者的“雙標”的臉皮太難看,或者說真是沒吃過好糧食。
DMi的水平又如何呢?不違心的評價應當是至今仍然偏愛DM3.0,因為這套並聯式混動系統是主攻效能的平臺;內燃機可以實現增程但也可以有效輔助驅動,加上高功率電機可以讓2.4噸的唐DM達到4.3秒的破百成績,很多跑車都沒有這個效能標準。至於油耗也是非常不錯的,這種大塊頭的等效油耗低至不足10L/100km,感覺就好白撿的一樣。
然而很多“友商”總還是撇開高效能不談,以混動車沒有實現超低油耗為理由詆譭這個品牌;比亞迪出於無奈才推出了ECVT·DMi,這是個效能折中而主攻低油耗的混動平臺。內燃機主要負責增程發電,車輛以電驅為主;而且內燃機有取消了傳統泵系,用EGR廢氣迴圈技術,以阿特金森迴圈實現了43%的超高熱效率,所以準中型轎車秦PLUS的油耗還不足4L/100km。
重點:DMi的秦PLUS仍然有7秒級別的破百能力,效能雖然不如秦ProDM而有些遺憾,但綜合10萬級別的起售價則沒有理由排斥。因為同級別基本沒有加速更強的轎車,而且絕對沒有油耗更低的選項;更重要的是合資品牌的ECVT插電混動價格接近20萬,秦PLUS的價格優勢非常突出。
所以這臺車確實有8/15萬區間“燃油轎車終結者”的實力,只是還是期望比亞迪保留DM3.0,或將DMp效能平臺打造出相同的效能標準,因為追求駕駛樂趣的消費者還是有很多的。
問題:DMi系統的穩定性如何呢?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什麼解釋的必要性,因為ECVT架構的混動系統早期叫做「DM綠混」,是比亞迪2008年用於F3DM的技術;後期因比亞迪期望打造高階的高效能車,而選擇了淘汰這種技術,現在回頭拿來用不過是因為“友商”改變了混動汽車消費者對油耗的認知,所以比亞迪不得不這麼做。
合資品牌中的某田ECVT以增程式為主,推出的節點比比亞迪的綠混還要晚好幾年。
這就是比亞迪汽車的實力,在新能源汽車陣營中毫無疑問是技術標杆;傳統辣油汽車陣營則是長城和長安兩大品牌為核心,技術水平的進步速度是飛快的,現階段的中國產汽車與合資陣營只是中國車企與美系車企的對抗。前提車系即使銷量高但也已經很不穩,尤其是在外國品牌汽車失去公務用車市場之後,沒有了這個“標籤”怕是會讓很多品牌走下神壇。
2021年的車市會有更有趣的變化,預測會繼續有知名合資品牌退場。
天和MCN授權釋出
-
6 # 野說車事
讓你放心大膽的買,肯定不相信,覺得只是比亞迪的托兒吧。
哈哈
開個玩笑。
比亞迪車主一枚,說說自己的車開的怎麼樣吧,也可以給題主做個參考。
e2,開了4,5個月的時間,總體感受,這車真的沒有買錯買的值。
對,我是去年買的,去年剛好趕上深圳地方補貼,雖然說買車這麼長時間了,這個補貼也還沒有下來,但是想來政府怎麼樣都不會少我的。
最大的感受就是開起來很舒服,絲般順滑,還沒有絲毫卡頓。
哈哈,這不是洗髮水的廣告語,這就是純電動車開起來的感受。
以前是開燃油車手動的,沒有換車之前覺得手動擋也挺好的呀,這個動力足也省油,就是堵車的時候有點費手費腳。
結果換了車之後才疑惑,為什麼以前能夠忍受這麼長時間,為什麼不早點換個e2?
這就是傳說中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既然是純電動車了,肯定會有人問我充電方不方便啊,電池續航怎麼樣?
買了車之後四五個月的時間基本上把省內都轉了個遍,感覺充電樁比我想象中的要多很多,出門基本上沒有說充電不方便的時候。當然跨省出行可能還是需要好好規劃一下。
期間也就是一個正常的保養,最主要的也就是檢查一下電池有沒有哪裡磕傷碰傷這個還是需要注意的。
中間也加了車友群,從車友群的反饋來看,車子都還不錯,大家交流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的50公里的平均電耗量做到最低,沒加群之前,我一直覺得我平均在11個左右的電耗量已經可以了,結果發現很多車友都能在個10個左右,瞬間覺得11不香了。
其實現在比亞迪的車子質量已經很不錯了,如果真的想買的話,建議多去試一試,找朋友去借啊,或者去4S店多試幾家都行,自己上手才能試到最滿意的車。
-
7 # 月滄狼25013133
本人比亞迪S7車主,開了6年多了,可能無法給你提供新車或者新能源車的意見參考,總體感覺就是中國產的,價效比很高,當年30萬車該有的配置我的車都有了,大問題基本沒有,但是小問題還是有的,追求價效比,肯定會換來一定的弊端,萬事都有利弊,不過總體而言,還是很值得入手的,支援了國貨,還能滿足自己高配的虛榮心。僅供參考。
-
8 # Silentwalker187
比亞迪在電動車或者混動領域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比亞迪從S6開始,比亞迪造的車就有“公路坦克”的名號。這幾年陸續能聽到很多,S6,S7,唐,宋即使車身翻個過,依然無損傷,裡面的乘客自然沒有損傷。甚至有SUV車身碰撞翻了360度,司機依然無恙的從車門下車,出來抽個煙壓驚。比亞迪的車不論是追尾其他車還是被追尾,受傷的總是別的車。
今年上市的秦PLUS DMI,可電可油,混動,能上綠牌,百公里油耗3.8L,百公里加速7.3S,還有刀片電池的加持,關鍵價格從10.58W起。效能指標碾壓一眾燃油車,同等價位根本找不到效能上能對標的車,效能指數超越20W以上的合資車。
PLUS DMI技術說是顛覆燃油車的革命者絲毫不為過。比亞迪的三電技術是領銜國內車企的,技術為王。比亞迪旗下的秦,宋,唐都有DMI車型,價效比為王,經濟節能,用車成本遠低於燃油車。土豪略過,還是很適合普通家庭使用的。
-
9 # 新能源汽車聊
中國產車質量不存在什麼問題,三大造車民企在很多方面甚至已經超越合資車。
首先,合資車中國產化率幾乎已經接近100%,無論合資車還是自主車,可能採用的是同一個供應商的同一種配件,要說存在零部件質量差異,絕對是自欺欺人。
其實,合資車基本都是和國企合作,而國企的生產管理真的未必比得上民企。
第三,重點講講秦PLUS DM-I
秦PLUS DM-I的超級混動並不是新出的技術路線,而是比亞迪在十幾年前就註冊專利的技術路線,2008年上市的全球首款不依賴充電樁的量產插電混動汽車F3DM就是運用這一技術,只不過,當時的發動機熱效率差了很多,電混系統和電控系統也完全沒法和現在的技術相比。
F3DM/秦PLUS DM-I的技術路線已經在本田混動上經受了多年檢驗。2012年,比亞迪授權本田可以使用F3DM的技術路線專利,本田才真正做出第二代混動,並與2013年在美國首發上市,就是現在這套大名鼎鼎的IMMD混動,近幾年幾乎蓋住豐田的風頭,說明這套技術路線完全經得住實踐檢驗。
除了成熟的技術路線,秦PLUS DM-I採用了阿特金森發動機,以及雙扁線電機加減速器為核心的電混系統。阿特金森發動機已經有百年曆史,減速器在工業上大規模運用了近百年,都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扁線電機雖然近幾年才開始運用,不過電機也早就是成熟的技術。
比亞迪在插混新能源方面,本來就是全球車企中的鼻祖,所以,沒啥好擔心的,如果連比亞迪的插混都擔心,還有可以敢買的插混汽車嗎?
當然,如果還有擔心,建議可以觀察一年半載,畢竟秦PLUS DM-I熱度極高,訂單十足,就算現在訂車也根本提不到車。不妨今後多看看提車車主的反應,再購買也不遲。
一個成熟的消費者,一定不能過於迷信舶來品牌,也不要衝動消費,看好再下手。
-
10 # 沙沙墨跡
我去年下半年如果沒有換E2,現在也很有可能買秦plus。
對了,我應該算是開了8年比亞迪車子的老車主。
在2013年的時候買的是比亞迪的速銳,藍色的。那時候全部落地,大概花了7萬來塊錢吧。
當時買比亞迪這車的時候還是頂住了不少壓力的,家裡人尤其是我的老爸,一心想讓我們買個合資品牌的車,說是有面子,但那時候7萬多塊錢還真的買不到一個啥合資品牌。
自己本身錢就不多,跟何況跟家裡人隔的也挺遠的,所以還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買了中國產車,剛好有同學在比亞迪工作,給我推薦了速銳這款車,說是品質還不錯,對比了一番,直接提了速銳。
所以這款車子陪伴了我7年多的時間,到去年我換車的時候車況還挺好的。
挺省錢的,這是我回顧7年車子做的一個總結。平常也就是正常的保養,在四五年的時候換了一些易損耗的零部件,也就換了兩個蓄電池,兩副雨刮4條輪胎,這些零頭8歲七七八八的加下來也就是3000塊錢吧。
油耗相對也比較低,我之前上下班一個月正常的油錢大概是在400多塊錢,具體的百公里油耗之前沒有去計算,到第7年的時候有一次心血來潮算了一下是在7個多油,還真的比較滿意。
因為速銳開的不錯,所以在去年準備換車的時候考慮的還是比亞迪。
最後根據自己的預算和家裡的實際情況,選擇了比亞迪的E2。
現在開了半年多的時間,看著挺舒服的,對比一下操縱這方面比起速銳真的要強很多,電車的那個加速度真的讓我愛了。
8年兩臺比亞迪的車,目前整體狀況比較滿意,以上算是給題主的一個參考。
回覆列表
6.12一升92的油,新車300塊錢應該500km左右!加滿高速一箱大概800km350元左右!目前來看各方面都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