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饒歌十八曲
漢樂府詩,從句式上看,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完整的五言體已經很多,但主要是雜言。如漢樂府著名的《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王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豨)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知之。(《鼓吹曲·漢饒歌》)
其他如《孤兒行》、《烏生》等詩都是雜言體。樂府古辭的這種雜言體,一般以五句、七句為主,間雜以長短不同的各種句式。
這兩種句式在節奏和表現力上都具有很大的優點,便逐漸地被文壇上的文人所發現,而成為後世五言、七言古體詩賴以產生的土壤。
漢樂府詩中七言體的詩並不多,但整齊的五言體的詩卻不少,如《陌上桑》、《焦仲卿妻》等著名的長篇,全都是五言體的,另外,一些小詩也都是五言體,如:
江南可採蓬,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相和歌古辭·江南》)
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作書與魴魚,相教慎出入。(《雜曲·枯魚過河泣》)
這些長、短篇的五言體詩,大約多產生在東漢時期。
兩漢樂府古辭從篇章上看,有不到十字或僅十多字的短篇,也有千字以上的長篇。題村也極廣泛,抒情、敘事以及富有哲理性的作品都有,但以反映社會現時生活的敘述性題材居多,這是它的一個主要特色。
漢樂府詩是用來入樂的歌辭,這就形成了重聲不重辭的現象。樂工在取辭配樂的時候,往往為了方便,有時就把一些不同篇章的歌辭,隨意拼湊在一起,或加以分割、擷取,以至互相插入。如《隴西行》一詩: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隅。鳳鳳鳴啾啾,一母將九雛。顧視世間人,為樂甚其獨。好婦出迎客,顏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問客平安不?請客北堂上,坐客氈旄覦。清白各異樽,酒上正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卻略再拜跪,然後持一杯。談笑未及竟,左顧敕中廚,促令辦粗飯,慎莫使稽留。度禮逆客出,盈盈府中趨,送客跡不遠,足不過門樞。取婦得如此,齊姜亦不如。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
這是一首描寫讚美“健婦”(有丈夫氣概)的詩。但此詩的開頭“鳳凰鳴啾啾”以上四句,與下文在文義上互不關聯。它是從另一首詩《步出夏門行》中割取來的。《步出夏門行》詩是:
邪經過空廬,好人常獨居。卒得神仙道,上與天相扶。過謁王父母,乃在大山隅。離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攬羈為我御,吾將上天遊。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青龍對伏跌。
樂府的曲調在音樂上往往分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稱為“解”,“解”是指音樂曲調上的一個反覆。“解”,一般用小字註明在歌辭段落的下邊。
有的樂府曲調除了正曲本身之外,還有所謂“豔”、“趨”、“亂”等部分。“豔”在正曲的前邊;“趨”或“亂”在正曲的後邊。但有些樂府古辭雖註明,前有豔曲,後有趨或亂,但豔曲井無辭,趨或亂也未加記錄,有些則明確註明。在《豔歌何嘗行》中:
飛來雙白鴿,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一解)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隨。五里一返顧,六里一徘徊。(二解)吾欲銜汝去,口噤不能開。吾欲負汝去,毛羽何摧頹。(三解)樂哉新相知,憂來生別離。躇躊顧群侶,淚下不自知。(四解)念與君離別,氣結不能言。各各重自愛,遠道歸還難。妾當守空房,閉門下重關。若生當相見,亡者會黃泉。今日樂相樂,延年萬歲期(趨)。
在這首詩的末尾,曾明確註明四解以下為趨,有些樂府古辭在正文下面則明確註明有“亂辭”,如《病婦行》:
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幾飢且寒,有過慎莫菼笞,行當折搖,思復念之。亂曰:抱時無衣,襦復無裡。閉門塞牘,舍孤兒到市,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從乞求與孤兒買餌,對史啼位淚不可止。“我欲不傷悲不能已!”探懷中錢持授交。人門見孤兒,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復爾耳,棄置勿複道
漢樂府·饒歌十八曲
漢樂府詩,從句式上看,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完整的五言體已經很多,但主要是雜言。如漢樂府著名的《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王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豨)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知之。(《鼓吹曲·漢饒歌》)
其他如《孤兒行》、《烏生》等詩都是雜言體。樂府古辭的這種雜言體,一般以五句、七句為主,間雜以長短不同的各種句式。
這兩種句式在節奏和表現力上都具有很大的優點,便逐漸地被文壇上的文人所發現,而成為後世五言、七言古體詩賴以產生的土壤。
漢樂府詩中七言體的詩並不多,但整齊的五言體的詩卻不少,如《陌上桑》、《焦仲卿妻》等著名的長篇,全都是五言體的,另外,一些小詩也都是五言體,如:
江南可採蓬,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相和歌古辭·江南》)
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作書與魴魚,相教慎出入。(《雜曲·枯魚過河泣》)
這些長、短篇的五言體詩,大約多產生在東漢時期。
兩漢樂府古辭從篇章上看,有不到十字或僅十多字的短篇,也有千字以上的長篇。題村也極廣泛,抒情、敘事以及富有哲理性的作品都有,但以反映社會現時生活的敘述性題材居多,這是它的一個主要特色。
漢樂府詩是用來入樂的歌辭,這就形成了重聲不重辭的現象。樂工在取辭配樂的時候,往往為了方便,有時就把一些不同篇章的歌辭,隨意拼湊在一起,或加以分割、擷取,以至互相插入。如《隴西行》一詩: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隅。鳳鳳鳴啾啾,一母將九雛。顧視世間人,為樂甚其獨。好婦出迎客,顏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問客平安不?請客北堂上,坐客氈旄覦。清白各異樽,酒上正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卻略再拜跪,然後持一杯。談笑未及竟,左顧敕中廚,促令辦粗飯,慎莫使稽留。度禮逆客出,盈盈府中趨,送客跡不遠,足不過門樞。取婦得如此,齊姜亦不如。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
這是一首描寫讚美“健婦”(有丈夫氣概)的詩。但此詩的開頭“鳳凰鳴啾啾”以上四句,與下文在文義上互不關聯。它是從另一首詩《步出夏門行》中割取來的。《步出夏門行》詩是:
邪經過空廬,好人常獨居。卒得神仙道,上與天相扶。過謁王父母,乃在大山隅。離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攬羈為我御,吾將上天遊。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青龍對伏跌。
樂府的曲調在音樂上往往分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稱為“解”,“解”是指音樂曲調上的一個反覆。“解”,一般用小字註明在歌辭段落的下邊。
有的樂府曲調除了正曲本身之外,還有所謂“豔”、“趨”、“亂”等部分。“豔”在正曲的前邊;“趨”或“亂”在正曲的後邊。但有些樂府古辭雖註明,前有豔曲,後有趨或亂,但豔曲井無辭,趨或亂也未加記錄,有些則明確註明。在《豔歌何嘗行》中:
飛來雙白鴿,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一解)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隨。五里一返顧,六里一徘徊。(二解)吾欲銜汝去,口噤不能開。吾欲負汝去,毛羽何摧頹。(三解)樂哉新相知,憂來生別離。躇躊顧群侶,淚下不自知。(四解)念與君離別,氣結不能言。各各重自愛,遠道歸還難。妾當守空房,閉門下重關。若生當相見,亡者會黃泉。今日樂相樂,延年萬歲期(趨)。
在這首詩的末尾,曾明確註明四解以下為趨,有些樂府古辭在正文下面則明確註明有“亂辭”,如《病婦行》:
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幾飢且寒,有過慎莫菼笞,行當折搖,思復念之。亂曰:抱時無衣,襦復無裡。閉門塞牘,舍孤兒到市,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從乞求與孤兒買餌,對史啼位淚不可止。“我欲不傷悲不能已!”探懷中錢持授交。人門見孤兒,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復爾耳,棄置勿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