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花爭豔只為你
-
2 # 這些歷史要讀
其實,開國後大肆殺戮功臣的,都是起點比較低的皇帝,其實就是朱元璋和劉邦。而李淵李世民父子,趙匡胤等皇帝,他們本就是門閥、官宦出身,反而對功臣們更加照顧。
這其實不是偶然,當然也不能全怪朱元璋和劉邦兩位皇帝心胸狹隘。而最關鍵的一點,是四個字“功高震主”啊!
因為,布衣天子起點低,他們開國之路是相當艱苦的,期間經歷的腥風血雨和驚險也遠比李氏父子要多,所以布衣天子本身就更加兇殘和冷酷。此外,在打天下過程中,由於自身條件的緣故,他們更多需要依靠的,是開國功臣們的忠勇和犧牲。這樣一來,功臣們在天下太平後,也就很容易自恃功高,居功自傲,成為皇權至上的一道阻礙。
原理很簡單,比如李氏父子,他們本身就出身隴西軍事門閥,勢力雄厚。手底下的名臣名將大多原來就是他們的手下,或是出身寒門,身份地位本來就被李氏父子要低得多,他們從一開始就是李氏父子的家臣。
也就是說,李唐完全就是靠著李氏本就雄厚的勢力,才得以快速一統天下。李唐開國最大的功勞也在李氏而不在他們,李氏父子不需要對開國功臣們作過多的讓利。所以,在一統天下後,功臣們基本上都成了位高而權不重的人物,不會出現權力巨大的悍將和權臣。
可劉邦和朱元璋就不同了!如劉邦,當初打天下時,靠的可不僅是他手底下沛縣的那群老兄弟們,還有韓信、彭越、英布這些梟雄們的加盟。在打江山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收穫足夠的利益,是很難使得動他們的。到對項羽的垓下之戰中,劉邦可是把大片的土地分給韓信和彭越他們,才最終促使他們出兵,共同合擊項羽的。
因此,這些人在打天下的過程,其實已經攢夠了足夠的勢力,對朝廷構成威脅,這對於家天下的大一統王朝而言,是絕對不允許存在的。所以,劉邦必須趁他們根基未穩之前將他們逐一剷除,以免為自己後世之君留下禍患。
朱元璋也是同樣的道理,他起點實在太低了,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名臣名將們,很多原來的起點都比他好。一開始,大家幾乎是和朱元璋稱兄道弟的,我想“共享天下”這類的話,早年朱元璋估計肯定沒少說。所以,很容易導致這些開國功臣們,在立國後功高震主,變得居功自傲,成為權臣或悍將。
比如胡惟庸、藍玉。他們有沒有謀反之心我們不得而知,但居功自傲是肯定有的。這才是朱元璋不得不大開殺戒的原因,因為他深知這些開國功臣們都不是省油的燈,自己在時尚能駕馭得了,可自己的後代,怕是不具備這樣的政治手腕啊。
所以,不論是劉邦還是朱元璋,他們一統天下後,都不約而同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對功臣們大開殺戒。這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維護自身統治的手段罷了!
回覆列表
李世民和劉邦朱元璋不同是成為皇帝之前的身份,這就是為什麼殺與不殺功臣的原因。
李世民是官僚世家有一定基礎,有勢力更為牢固。而劉邦朱元璋都是基層,沒有根基,成為皇帝之後,功臣居功自傲,而皇帝怎麼可能不動殺心。
李世民劉邦朱元璋自己本身都是可能鎮得住功臣的,李世民的後代也是有能力的,功臣們都表示支援。因為李世民的大多數功臣都是對於李唐忠心耿耿,而劉邦的功臣大多數是忠於自己,所以對於後來的新皇不一定忠誠,朱元璋殺功臣是也是為了自己後代鋪路,因為功臣門自己是可控制的,但是自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怕孫子朱允炆鎮不住,所以大量誅殺功臣。
這就是人格魅力,更重要是當時的局勢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