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57797169671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嚴格,格律詩講究平仄,填詞要講究平仄,古體詩除了押韻外不講究平仄。先秦到魏晉時期的詩與歌都是韻文,最早都是用來歌唱的,截止到魏晉時期,並沒有平仄的概念。關於四聲、平仄的觀念是從南北朝才開始有的,齊梁以前沒有什麼平仄,當然寫詩也不考慮平仄。在齊朝永明時期,以“竟陵八友”為代表的永明體詩人開始注意四聲:平上去入。其中平就是平聲,上去入就是仄聲。在齊梁以後,詩人開始注意四聲與平仄的應用,沈約等人甚至搞出了作詩要注意的“八病”,“八病”之說完全基於四聲與平仄理論,不過後人對於八病並不是完全認可。在初唐時期近體詩(格律詩)開始有了明確的規則,四種平仄相間的基本句式,按照對仗、黏連規則組合成了四種詩體。格律詩在唐高宗時期被納入了科舉考試,舉子們作詩時“平仄”有問題就出局了,絕對不能有半點馬虎。不過即使是在唐朝,也不是所有的詩都要考慮平仄,很多詩人喜歡寫不講究格律的古體詩,這類詩體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其他的字都不需要注意。總結即齊梁以前的古人作詩不考慮平仄;齊梁以後的古人作詩分兩種,作格律詩要注意平仄,作古體詩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即可。擴充套件資料:古體詩要注意押韻符合要求即可,押韻的字要注意平仄,例如李白靜夜思的韻腳都是平聲:光、霜、鄉,都是平聲韻,第1句韻腳要求不嚴、平仄無所謂,但是2、4句的韻腳平仄一定要一致,例如這首靜夜思,在第二句或者第四句出現仄聲韻,就不是舊體詩了。在齊梁以前的古詩中,詩人也同樣注意到了押韻時平仄的統一,例如古詩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雙數句都是押仄韻。古體詩還有換韻,但是要注意的是換韻至少要兩句一組,也有三句一組、四句一組、多於四句一組的情況。要記住:每一組的韻,必須平仄相同。例如白居易的《長恨歌》節選的一段,老街按照換韻的情況分成了五組,每一組的韻腳平仄都是一致的。古體詩的除了韻腳以外,不需要注意平仄。用不用律句是隨意的,例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平平仄仄仄仄平。不是律句。六宮粉黛無顏色,中平仄仄平平仄,是平起仄收的標準律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幾個簡單有深意或者有創意的情侶網名,謝謝,越多越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