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火楓一葉
-
2 # 西安交大黎荔
孔子倡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長達 14 年的“周遊列國”之行,是孔子對弟子們進行的不同尋常的遊教。孔子善於以自然、社會為課堂,就地取材,抓住各種機會教導弟子。遊山使孔子對生命意義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他將諸如溫良、慎敬、寬裕等優良品行都納入仁的範疇,不僅自己自覺踐行仁德,也教育弟子們“克己復禮”,力求達到仁的境界。《尚書大傳》中對“樂山”的意境這樣解讀:“夫山者,巋然高,巋然高,則何樂焉?夫山,草木生焉,鳥獸蕃焉,生財用而無私為,四方皆伐焉,每無私予焉。出雲雨以通乎天地之間,陰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以饗。此仁者之樂於山者也。”這裡不僅描繪出山的巍峨雄壯,草木繁茂,而且道出了高山無私奉獻,恩澤萬物的高尚品格。孔子的遊山之樂思想核心是“禮”和“仁”,目標是“樂道”。孔子希望改變春秋以來禮崩樂壞的局面,以樂遊的方式“克己復禮”,出遊中要求弟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在遊歷中孔子因禮得仁,將仁與自然山水有機融合,把自然山水人格化,將仁人君子的品德比擬為自然山水,即“山水比德”。
-
3 # 朱八戒CC
孔子的審美情趣是與大自然的山水之美融合在一起,他對智慧與仁德的深刻體會和解讀,有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令人有著自然的品質,令人有著自然的Sunny開朗。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知者即智者,“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是膾炙人口的名言,更是把人的精神品質體現在大自然美的之中。
水是生命的源泉,滋潤著萬物的生長,造化著大自然,造福著人類的生生不息,承前啟後。水是運動而變化的,有洶湧澎湃的一面,也有平靜柔和的一面。
智者樂水,是因為智者有著水一樣深邃的智慧,有著水一樣無堅不推的力量,有著水一樣博大的胸懷。智者的積極入世勵志向上,就必須有著水的靈活機動,隨機應變,以柔克剛,剛柔並濟。
智者樂水,是因為智者永遠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態,始終以一種樂觀開朗的心情對待各種事物。智者樂水,是因為智者有著水一樣的品質,上善若水,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仁者樂山,是因為仁者的仁愛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質,如同山一樣巍然挺拔,穩定不變。“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山涵養著萬物,從不張揚自己的功勞,穩重沉靜,永恆不變。仁者的樂施好善,寬厚待人,好人有好報,當然是延年益壽,壽比南山。
人人都是仁者,人人都是智者,人人都向往著樂山樂水。既有著仁者的道德如同山一樣恆古不變,又有著知者的智慧如同水一樣在各種變化之中有著新的突破,新的創造,新的作為,這才是時代的精英和先行者。
-
4 # 省民協會員
孔子在長期的生活和經歷中總結出了大量的審美情趣好自然之間的精句:
1)孔子關於人的審美感情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的論述主要見於《論語·雍也》,其語云:“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孔子把水的動態與山的靜態的自然本性與智者、仁者的胸懷和性格特點有機結合起來,論述了人的精神品質與自然美的關係。
(3)孔子突出了智者、仁者對自然山水的不同的愛好,開創了論自然美與人的審美關係的先河,為後世的相關理論奠定了基礎。
回覆列表
(1)孔子關於人的審美感情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的論述主要見於《論語·雍也》,其語云:“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孔子把水的動態與山的靜態的自然本性與智者、仁者的胸懷和性格特點有機結合起來,論述了人的精神品質與自然美的關係。
(3)孔子突出了智者、仁者對自然山水的不同的愛好,開創了論自然美與人的審美關係的先河,為後世的相關理論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