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縱觀河山

    因為他要揮淚。 言歸正傳:先說說街亭的戰略位置,街亭座落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45公里的隴城鎮,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街亭山高谷深,地勢險要,具有得失隴右安危關中的戰略地位。 正因為如此重要,諸葛亮才把守街亭的大任交給最得意和信任弟子馬謖,而馬謖違亮節度,導致被魏國名將張郃大敗。古代軍紀嚴明是最重要的,加上此次馬謖讓蜀國損失慘重。所以諸葛亮只能含淚斬了馬謖。

  • 2 # 有趣de靈魂萬里挑yi

    自街亭丟失的那一刻起,馬謖的下場便已成定局。

    第一點:街亭對於第一次北伐的意義

    我們知道,凡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蜀國的整體實力弱於魏國,依照蜀國當時的實力,進行一次北伐需要充分的準備才可以進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可謂是籌劃已久,信心十足,街亭對於諸葛亮北伐意義重大。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為保街亭萬無一失,不僅派了王平與馬謖一起守街亭,又命高翔、魏延屯兵列柳城、街亭之後,就是擔心街亭失守,以便救援。諸葛亮本以為萬無一失,可沒想到因為馬謖的一意孤行,最終導致街亭失守。街亭一旦失守,也可以說直接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千算萬算,沒算到馬謖這出了問題,本是信心十足的第一次北伐就這樣轉攻為守,以失敗告終。這是諸葛亮斬馬謖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點:馬謖立下軍令狀

    馬謖自薦守街亭時,以全家老小性命為保,立下軍令狀,諸葛亮當時的想法,既然都立下軍令狀,想必馬謖也不會犯糊塗。可人算不如天算,馬謖之前一直是出謀劃策,沒有實際領兵作戰的經驗,這次領兵守街亭,卻是自大了起來。丟了街亭,依軍令狀當斬。不同於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那時候關羽也立下軍令狀,為何沒有被斬?因為關羽會放了曹操,都在諸葛亮的計算當中,曹操命不該絕,還指望著他活著成就三足鼎立呢,也是諸葛亮有意讓關羽做個順水人情,再加上劉備的求情,因此關羽才得以將功贖罪。然而馬謖這一次可不一樣,諸葛亮可萬萬沒想到會丟失街亭。這一切出乎他的意料,諸葛亮知道,丟了街亭,第一次北伐基本上可以以失敗告終了,對於諸葛亮來說,這是不能容忍的,這是諸葛亮斬馬謖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點:諸葛亮看清了馬謖的本質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就說過“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然而諸葛亮卻不以為然,直到街亭丟失,諸葛亮想起當初劉備的話,才發現自己或許真的高看了馬謖,因此,這是諸葛亮斬馬謖的第三個原因。

  • 3 # 靈通玉石

    馬謖街亭之敗後,史料中關於馬謖的記載是比較矛盾的,有的說馬謖是畏罪潛逃,有的說被諸葛亮所斬殺。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當然是三國演義中的小說情節,但我們堅信,馬謖在街亭之戰失敗後,肯定是必死無疑,這一點,三國演義也是演義得合情合理。

    首先,斬馬謖符合諸葛亮治軍治蜀的一貫思想。

    諸葛亮以法家思想作為自己的核心思想,實行嚴刑峻法,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賞罰分明。關於這一點,諸葛亮在他那篇著名的《答法正書》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公元214年,劉備率軍奪取益州。但在如何治理益州這個問題上,形成了以劉備,法正為代表的一派,要求寬刑省法,緩刑馳禁,效漢高祖與民約法三章。以諸葛亮,趙雲為代表一派,要求嚴刑峻法,以嚴濟寬。兩派涇渭分明。為此,諸葛亮寫了那篇著名的《答法正書》,文章不長,卻展現了他關於治國治軍的核心思想,那就是對規則,對法的絕對尊祟。

    其次,街亭之敗,對北伐事業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後果之嚴重,怎麼說都不為過,如果不是諸葛亮力挽狂瀾,甚至可以威脅蜀漢政權的安危。

    自劉備白帝託孤以後,諸葛亮總攬蜀中軍政大權,終於大展拳腳。為了北伐,他苦苦佈局,準備了五年之久。放棄了與東吳的血海深仇,派鄧芝出使東吳,重修聯盟,以解除北伐的後顧之憂。花了近兩年時間平定南中判亂,強化蜀漢政權的內部穩定,為北伐獲得了廣泛的錢糧兵馬基地,訓練士卒,養精畜銳。終於在公元228年春,傾整個蜀國之力,北伐曹魏。

    史學界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一直有異議,其實,仔細研究諸葛亮的排兵佈陣,不得不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少有的既懂戰略,又懂戰術,還精於治國的全才。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派李嚴守川口,防東吳抄後路,命趙雲,鄧芝佔箕谷,從褒谷斜道佯攻郿縣,諸葛亮親率主力大軍出祁山。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望風而降,收服姜維,罵死王郎,上庸孟達反魏,洛陽震動,北伐形勢一片大好。

    作為軍事家,街亭對蜀漢的重要性諸葛亮當然瞭然於胸,所以當張郃大軍席捲而來的時候,諸葛亮放出了他最得意的棋子參謀官馬謖釘在了街亭,怕馬謖缺乏實戰經驗,又派身經百戰的王平做副官。即使這樣,還不放心,派高翔屯兵在街亭以左的列柳城,形成呼應之勢。由於街亭實在是太重要了,諸葛亮還不放心,又派頂級大將魏延屯兵於街亭之右的山谷中。

    如此加持,本該萬無一失,誰想馬謖不聽排程,也不顧王平勸阻,屯兵死地,一戰而敗。

    街亭之敗,使北伐形勢立刻逆轉,漢中一時門戶大開。諸葛亮相當地清醒,對形勢的預判極其精準,當機立斷,由攻擊轉為防守。不得不放棄北伐,即刻退回漢中設防。

    五年的嘔心瀝血如今付之東流,大好的形勢毀於一旦,北伐夢碎,壯志難酬,不得不令英雄扼腕嘆息,而這一切都因一人之過,馬謖嫣有不殺之理。

    最後,馬謖可以說是諸葛亮的親信和子弟兵。自己的親信子弟兵打了敗仗,不依律處斬,何以整肅三軍,做到令行禁止?更何況馬謖守街亭是自告奮勇,立下了生死軍令狀的,難道視法如命的諸葛亮會有令不行嗎?肯定不可能。

    據史料記載,馬謖自幼聰慧過人,熟讀兵書,深諳韜略,是諸葛亮少有的可以依憑的左膀右臂,且馬謖視諸葛亮如父,私交極深,但法不容情,轟轟烈烈的北伐大敗而歸,蜀漢震動,作為第一責任人,馬謖必須要用他的人頭給朝野一個交代。戰爭就是這麼無情,殘酷。

  • 4 # 帝國中興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三國裡一個著名的故事,故事是說:司馬懿帥大軍出關,馬謖自告奮勇並立下軍令狀,誓擒司馬懿,諸葛亮就讓他去守街亭,在街亭馬謖不聽王平的勸告私自將軍隊駐紮在山上,卻被魏軍四面包圍,魏軍切斷馬謖的水源,致使軍中大亂,倉皇之下丟失了街亭,司馬懿遂引大軍五十萬往西城峰而來。諸葛亮不得已使出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大軍,為退兵蜀地贏得了時間,為了嚴明軍法,諸葛亮讓人把馬謖推至轅門外斬首示眾。但他為什莫非要斬馬謖呢?

    其實諸葛亮非常賞識馬謖,平時兩人關係也很好,聊起軍務兩個人可以忘了時間,在小說中馬謖說他和諸葛亮情同父子,可見他們關係非同一般,諸葛亮之所以賞識他,是因為馬謖自由便熟讀兵書,謀略過人,可謂是智勇雙全。諸葛亮七擒孟獲就是馬謖出的主意,在諸葛亮北伐前期諸葛亮以馬謖的建議成功離間魏國君臣,為北伐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就是這樣一個情同父子,義氣相投的馬謖,諸葛亮還是將他殺了。關於這件事後人一直認為是諸葛亮執法嚴明的表現,也有人說這是諸葛亮在掩飾自己的過失,北伐失敗後諸葛亮曾上表自貶,說是“授任無方,明不知人”這樣的說法,但是這樣說法並不能擺脫一眾朝臣的責難,他需要有人來承擔責任,一邊個自己一個脫身的機會。顯然這個機會就是馬謖,也只能來源於馬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軟裝飾品中,你最喜歡什麼?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