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eng小七

    問題出現了,還需要找到背後的根本原因,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如果原因找得不準確,導致解決不徹底,問題可能會死灰復燃,或者換個方式再次出現。

    孩子藏書的動機是什麼?

    孩子把書藏起來,是單純地覺得好玩,還是隱藏著她的小心思呢?

    你家孩子多大了?應該是上三年級左右吧?從你的文字描述所看(她同學),我推測一下你家小孩是小學三年級左右的小姑娘。這麼大的小姑娘,其實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了,我覺得她不是單純地覺得好玩才藏起來。

    為什麼這樣推測呢?如果只是想讓家長著急,體驗一下家長心急火燎找東西的樂趣。她可以藏語文課本啊,或者只藏自己的,不藏同學的。可是她藏的是兩個人的語文練習冊,練習冊是拿來寫作業的,課本是上課用的,至於兩個人,老師問起來,還有個人情況和她一樣的。

    那麼,她藏書的“小心思”呼之欲出——就是不願意寫這本語文練習冊。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寫作業呢?

    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寫作業?這個問題既簡單又複雜。可能你認為孩子是貪玩,所以不喜歡。或者有人認為孩子就是有點厭學了。換位思考一下,問問你自己,你喜歡上班嗎?如果不是為了獲取錢或者滿足感,誰會去上班啊?換成孩子,她透過寫作業能獲得她想要的東西嗎?每個孩子可能都存在個體差異,但是他們都需要從一件事情中獲得愉悅感,收穫感。

    家長可以想想,她為什麼偏偏藏這本書呢?

    為什麼沒有藏數學,英語作業,只藏了語文作業呢?是不會寫,還是不想寫?三年級是小學裡的一個分水嶺,前面的一二年級,東西相對而言是基礎階段。有的小孩如果讀小學前提前學習了小學階段知識,腦瓜又比較靈活,在一二年級時候,是可以吃老本,比較舒服地度過一二年級的。但是,到了三年級,知識點的學習不一樣了,有所差別了。比如,語文開始寫作文了,語文作業裡閱讀然後進行回答的題目多了,也就是需要孩子動腦然後動手寫的東西多了。以前可能只是寫下拼音,組個詞語,寫一句話的情況,相對以前,簡直太難了,寫起來太累了。

    是因為覺得太難了還是太麻煩了?這就需要看你家孩子的具體情況了,也可能兩者兼而有之。

    怎樣讓孩子願意寫作業呢?

    只要有作業存在的一天,這將是家長髮自靈魂的一個問題。還記得剛才的問題嗎,你喜歡上班嗎,為什麼要上班?同樣,從結果導向問題,想讓孩子願意寫作業,就要讓她從中獲得些什麼。

    在這裡,需要說到一個問題。學前教育階段,有的家長主張將孩子送到一些多教拼音,數學的私立幼兒園去,這樣上小學大人小孩都輕鬆,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這個年齡段就應該讓他開開心心每一天,玩就可以了。到底那種好,眾說紛紜。其實,在基礎階段,孩子更重要的是習慣的培養。孩子可能進入小學是從零開始,學習習慣好,年齡合適,學習接受能力沒有問題,後續的學習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可能開始有點吃力,但是有好的學習習慣作保障,會平穩度過適應期。反而是有些孩子提前有了基礎,進入一年級後,嗯,太簡單了,舒適地度過了兩年,三年級難度加大了,老本吃完了,一下子從舒適期進入困頓期,就出現了所謂的“厭學”問題。其實,對於他們來說,這才是真正開始進入學習階段,開始動腦思考,動手寫,之前是簡單機械記憶,簡單重複提取資訊階段。

    不知道你家孩子是不是出現了類似情況?

    你家孩子看起來不怎麼喜歡寫語文作業。怎樣讓她願意寫呢?興趣的培養。她可能難題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慢慢讓她養成喜歡閱讀的習慣。

    前期鼓勵她多閱讀書籍。童話故事,兒童故事等都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可以用胡蘿蔔加大棒的方法,激勵和鞭策配合使用。期間,注意整個家庭閱讀氛圍的營造。試想下,讓孩子閱讀書籍,家長在一旁玩電腦,刷手機休閒娛樂,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後期,讓孩子從閱讀中獲得滿足感,從而激勵她自主自願閱讀。她透過閱讀,知道了同學不知道的東西,她外出遊玩時,在景點,在博物館,在科技館遇到的是她知道的,因為她正好在書本里看到過。

    當孩子喜歡閱讀書籍了,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她之前遇到的語文學習中的麻煩,對她而言,已經不是難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時明月》和《天行九歌》中,你覺得哪位女子最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