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巖說事
-
2 # 祛病何憂
孩子厭食非常常見。但是在這裡我想說的是,絕大多數孩子的厭食其實是生活習慣的問題,而不是病。真正因為疾病引起厭食的兒童不是很多。
現在的家庭有很多孩子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的。非常寵愛,要什麼給什麼,要吃零食就吃零食。吃飯的時候孩子已經被零食餵飽了,就不想再吃飯了。
還有的家長只要孩子喜歡吃的,就拼命給買,如果孩子喜歡吃肉,就只給他吃肉,養成了孩子偏食厭食的壞習慣。
所以要改變孩子偏食厭食的情況,就要先給孩子養成按時就餐的習慣,平時不要給他吃零食,特別是一些垃圾食品,像薯片,辣條等。想吃的話就給他吃水果。
不能由著孩子的性子喜好買菜,要葷素搭配,如果孩子真的不想吃蔬菜,餓他兩天也沒問題,絕對餓不壞,等真餓了,他也會吃的。
痛苦往往來自比較之中,對於吃的,只要孩子還有得選,當然會選擇香的好吃的東西,而往往垃圾食品的特點就是味道特別好,所以孩子特別喜歡吃垃圾食品。如果沒得選了,實在餓不過,蔬菜他也會吃的。
一個聰明的家長,應該學會把一部分愛收起來,只要是孩子的要求,什麼都會滿足的,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
3 # 愛滿生命
孩子厭食有很多原因。首先是因為營養素缺乏,比如:鋅缺乏。面板顏色不均勻,厭是,異食癖。毛髮沒光澤,比較細。厭食還有就是零食攝入太多。以及孩子消化吸收能力差,飯量小。還有食物製作口味不喜歡。具體分析什麼原因。
補鋅+補充蛋白質。食物加工有色有味有形狀。口感符合孩子的特點。容易消化吸收。吃起來很香。我就不信孩子不吃飯不愛吃飯的。凡是人都愛吃飯。家長不好好加工食物在搭配上不下功夫,孩子不愛吃就說孩子厭食。我見過很多孩子,不吃媽媽做的飯,就愛外面吃,口味不一樣啊。動腦子有問題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吧!
-
4 # 回到從前2005
孩子吃多少吃不吃都是身體說了算,就像大人生病一樣,明明很餓,看著飯也合口,但是吃幾口就不想吃了,所以孩子也並非不想吃,只是身體消化不了多少食物,說到底還是脾虛的原因,只要調理脾胃,孩子就會愛吃飯,我曾經調理過幾例平時吃飯像喂鳥的寶寶,推拿兩三天就看到什麼都想吃,我千叮嚀萬囑咐跟家長說不要給他吃太多,剛剛脾胃開始恢復吃多了容易積食,但是家長們大多捨不得看著孩子要吃的不給,也是許久不見孩子愛吃突然看到孩子能吃了就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結果吃了沒兩天積食發燒生病,孩子更受罪。所以孩子的脾胃恢復不要急於一時,平時也要多加註意,吃些好消化的,少吃油膩及寒涼食物,建議推拿,效果快沒副作用
-
5 # 別名彭意龍
厭食分兩種,一種是過得太舒服的,一種是病類的,看精神狀態就可以分清,分清楚後自己調整,精神狀態不好就去診所
-
6 # 兒童腫瘤家園
首先家長遇到這類問題,不要急躁焦慮,多理解孩子,先分析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尋求醫生或者營養師的幫助,請他們幫忙出一個飲食調整方案。下面這幾條家長可以先試著嘗試一下,看看飲食情況是否有所好轉。
一、少量多餐
不要固定的一日三餐,可以一日五餐或者更多餐次。食物種類不做具體要求,可以是小餅乾、堅果、水果、酸奶都可以,根據每個孩子喜好,家長隨意準備就好。
二、放到孩子觸手可得的地方
當孩子有想吃東西的感覺或者沒有發生噁心嘔吐的感覺都是可以給他提供一些,隨時想吃隨時可以拿到手裡,提供一杯酸奶或一個蘋果都是可以增加攝入量的。
三、儘可能提供每一份食物都含有蛋白質
因手術放化療對機體造成不同程度損傷,修復損傷機體又需要大量蛋白質,所以日常飲食中需要我們多給孩子提供一些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比如說雞蛋、乳酪、自制奶昔、自制果蔬汁、自制牛奶花生巧克力球等,全天分多次的提供給孩子。
四、改觀食物的品相
儘量不要提供外表看上去油膩的食物,可以用食品模型做出各種形狀,調動孩子好奇心增加食慾。
五、避免噁心嘔吐的食物和環境
治療期間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噁心嘔吐,孩子如果對哪種食物發生噁心嘔吐症狀,家長記錄清楚,下次儘量治療期間避擴音供。廚房的油煙味也會引起孩子噁心,做飯時儘量不讓孩子靠近廚房。提供合適的溫度(室溫或稍涼,切忌不要太燙)能輔助幫助孩子減輕症狀。
六、食物要色香味俱全
放化療後,患者會出現食慾不佳的現象,這樣會造成營養不良,從而導致不能儘快康復。為了增加患者的胃口,應經常更換菜餚品種,並注意菜餚的色香味調配。
七、參與烹飪過程
在孩子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孩子參與食物的準備與烹飪,學習餐桌禮儀,體會珍惜食物等。
八、享受食物
家長應給孩子營造輕鬆快樂的就餐環境,保持心情愉快,進餐環境應溫度適宜,餐桌與食具清潔美觀等。
九、適當運動
恢復期可多鼓勵孩子參加戶外活動,這樣食物消耗快有飢餓感,可以多進食一些食物。
孩子的飲食問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切忌操之過急,應迴圈漸進,多與孩子溝通,聽聽他們的想法。
回覆列表
孩子厭食、不吃飯?別急,簡單一招幫助您
厭食,又稱為“惡食”,是指孩子較長時期喪失食慾,不想吃飯,甚則拒食的一種常見的病證。
孩子厭食很常見,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有些家長老給孩子吃高營養的滋補食物,超過了小兒腸胃正常的消化能力,或者餵養不當,以及長時期偏食挑食,引起的脾胃不和,導致了厭食症。
還有,一些疾病也容易引起厭食症,如口腔潰瘍、消化不良、胃病等。當身體裡缺乏某些元素,如鋅元素,也會引起厭食。
腸胃疾病是引起厭食的首要原因。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各種原因的腹瀉等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厭食,另外當肝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貧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也會導致厭食。
因此,我們遇到厭食現象,要先看看是不是腸胃出了問題,如果腸胃沒問題,那就關注下自己是否有其他疾病。只有治好了病,厭食的情況才會消解。
中醫認為,腸胃積滯、脾胃虛弱是引發厭食的主因,治療厭食以調養脾胃為主。對於成年人來說常用的藥物有健胃消食片和補中益氣丸。
除了吃藥,捏脊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這種方法安全有效,能促進消化,改善脾胃,最適合孩子用。捏脊時,讓孩子俯臥在床上或大人的大腿上,脫去上衣,暴露整個背部。對從未進行過捏脊的寶寶,建議家長先輕輕撫摩孩子背部,使孩子的肌肉達到初步的放鬆,然後再進行捏脊。
捏脊時沿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食指和拇指從尾骶骨(長強穴)開始,將面板輕輕捏起,然後將面板慢慢地向前捏拿。就這樣一邊捏一邊拿,一直推到頸下最高的脊椎部位(即大椎穴)算作一遍。由下而上連續捏拿3~5遍,此才算作一次。第二或第三遍時,每捏三下必須將面板向斜上方提起一下。如提法得當,可在第二至第五腰椎處聽到輕微的響聲。推捏最後,再用雙手拇指在腰部兩側的腎俞穴(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間旁開1.5寸)上揉按一會兒。
當然除了捏脊外,家長還需要改掉了孩子愛吃零食的不良習慣,養成了孩子好好吃飯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