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弱國無外交
-
2 # 真正鱷魚不哭
當然沒有,只是反叛規模縮小了。哪怕是現在,少數民族問題還讓人頭疼,諸葛亮怎麼可能一勞永逸?
諸葛亮率軍消滅的叛亂分子其實大多是漢人土豪,對真正夷人首領是以安撫為主,只是做到“綱紀粗定夷漢粗安”而已,為的是消除北伐後顧之憂,並沒有在此做太多糾纏。此後南中叛亂仍時有發生,李恢、馬忠、張嶷等名將都主持過鎮壓,曾在諸葛亮平南時起到重要作用的呂凱甚至因叛亂遇害,不過這段時間叛亂規模明顯減小,一般庲降都督或當地太守即可獨立處置。另外蜀漢還在南中大量徵兵,諸葛亮麾下著名的無當飛軍就是以蠻族為主編成,一方面增強蜀軍實力,另一方面也減少南中人力,使得叛亂分子無法坐大。
諸葛亮南征之戰速戰速決,沒有留下大的後遺症,戰不止在政治軍事上消除了後患,在經濟上也獲得了大豐收,“軍資所出,國以富饒”, 南中豐富經濟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利用,本來的禍亂之地、嚴重消耗資源的流血傷口變成反哺中央的營養源。“南中大開發”不僅有利於蜀漢政權,同時在經濟上也惠及益州土著,這些人開始認識到:丞相雖然在政治上對他們有所抑制,但在經濟上可以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巨大利益。於是益州集團中的一些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對蜀漢政權的消極態度。
在當時的條件,諸葛亮的民族政策效果應該是相當不錯的。
-
3 # 老龔166916589
諸葛平南七擒七縱,是用義字收服南方,後來孟獲過世了後來人沒有孟獲勇猛所以在十幾年中沒進犯過,這是歷史上鄰國之間常有的事。
“南人不復反矣”這句話出自孟獲,諸葛亮七擒七縱,讓孟獲對蜀漢既感激又害怕。但是真實歷史上,諸葛亮平定南中後,真的就沒有南人反叛了嗎?答案是有,而且還不止一次。
公元225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率領三萬大軍,分三路出征南中,一路上憑藉諸葛亮的智慧和謀略,南中各部紛紛投誠,最後更是七擒七縱收服了南中豪強孟獲。當時南中地區有三個郡叛亂,越巂(xi),益州,牂牁(zang ke)三郡,首領分別是高定,雍闓(kai),朱褒,孟獲是雍闓下面的一個部將,雍闓和越巂火拼,雍闓被對方幹掉,孟獲於是成為益州郡的首領。也就是說,孟獲有一定影響力,但是還不足以影響三郡。所以他說南人不復反矣應該指他的部落。諸葛亮平定南中後,為了安撫南中的民心,招攬一批人入朝為官,孟獲也在其中,官封御史中丞,孟獲已經脫離了他的部落,所以他說這句話,影響力也不會太大。
在公元225年到228年,南征後不到三年,南中地區就發生叛亂,當地都督李恢平復了這個叛亂。《三國志.蜀書·李恢傳》有記載。公元233年,新任都督馬忠再度平定南人劉胄的叛亂,同時也平定了牂牁(zang ke),興古郡(諸葛亮南征後新置)叛亂,吸收了數千人編入北伐軍序列。《三國志·蜀志·後主傳》有記載。後來張嶷(yi)任越巂(xi)太守,在任期間,又多次討伐南中地區反亂部落。諸葛亮征伐南中地區雖然取得了勝利,也基本上穩固了蜀漢的後方,也收到了大量的兵員和物資儲備,為北伐戰爭做足了準備。後來諸葛亮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北伐,包括對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也是,所以後來南中叛亂也就一筆帶過了。
總之,雖然孟獲說了一句空話,對蜀漢開了一個空頭支票,但是蜀漢為了兌現這個支票,也是不遺餘力。蜀漢後方的穩定,離不開諸葛亮南征的勝利,更離不開後面李恢,馬忠,張嶷等部將的功績。蜀漢後方的穩定,為諸葛亮北伐提供了穩定的國內環境,他可以全心全意去北伐。這就是當初諸葛亮當初大費周折,七擒七縱,讓部將很不理解,其實,諸葛亮對南中地區重在收心,籠絡民心比武力收復重要。畢竟得民心者得天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