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是古代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會召開的會議,放到現在呢,差不多就叫例會,會上大臣們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當朝天子,結果當然是由天子定奪。當然了,皇帝有什麼事情,也會在朝堂上釋出。總而言之呢,這就是一個古代政府的日常例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大臣們說事情的時候,手上都會拿一塊手板,這又是幹什麼用的呢?
這塊板子名為作“笏(hu)板”,笏板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有著悠久的歷史。商朝由於沒有紙張,笏板一般是由竹木製作而成,以便於官員們記錄事情。這個傳統也是一直沿襲到明代,笏板的製作工具也是越來越多樣化,比如有竹木、玉器、象牙等幾種。
第一,笏板是個備忘本
皇帝說點什麼,自己想上奏點什麼,其中重要的,便記錄在上面。相當於打小抄。別小瞧,向皇帝彙報工作,不是兒戲,各種資料、要點都要快速準確流暢的說出來。如果忘一點什麼,可以偷看笏板。奏事結束之後,笏板隨手插腰間。這個動作叫“縉紳”。
北宋時期,張九齡年老體衰,在腰帶上插笏板很影響上馬。於是,命人特地縫製一個袋子,專門放笏板,稱“笏囊”。一旦上朝,隨從拿著笏囊,跟著他,一些大臣笏板多,也制了一個笏囊。
第二,禮儀之牌
古代的天子都是人中之龍,他們在上朝的時候也要保持自己的威嚴。官員們在上朝的時候也不能挺胸抬頭,這樣是對皇帝的蔑視,所以他們要彎腰低頭。當官員們拿著笏板的時候,就會彎著腰盯著笏板看,這樣就不會盯著皇帝看,這也是對皇帝權威的尊重和臣服。
第三,笏板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笏板的製作材質十分講究,等級也極為森嚴,“天子以球玉,諸候以象牙,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也”。也就是說,天子的笏用美玉製作,諸侯的笏是象牙材質,大夫用斑竹笏(為了美觀,以鮫魚之皮做裝飾),士就用一般的竹木製作。
笏的等級,不僅僅表現在材質上,形狀也能看出等級的高低。“天子之笏形方正,以其挺然無所屈;諸侯之笏,則前屈,圓殺其首,後直, 即下角方正,意為讓於天子;大夫之笏則上下角皆殺而圓,意為上有天子,下有己君,故無所不讓也”。
在唐代,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只能用竹笏。而到了明代,五品以上的官員也能用象笏,五品以下就連用笏的資格都沒有了。現存於河南三門峽博物館的兩塊明代笏,都是象牙材質。一塊全長52釐米,被確定為國家二級文物。一塊損壞了的殘片,全長只有37釐米,是國家三級文物。
早朝是古代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會召開的會議,放到現在呢,差不多就叫例會,會上大臣們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當朝天子,結果當然是由天子定奪。當然了,皇帝有什麼事情,也會在朝堂上釋出。總而言之呢,這就是一個古代政府的日常例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大臣們說事情的時候,手上都會拿一塊手板,這又是幹什麼用的呢?
這塊板子名為作“笏(hu)板”,笏板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有著悠久的歷史。商朝由於沒有紙張,笏板一般是由竹木製作而成,以便於官員們記錄事情。這個傳統也是一直沿襲到明代,笏板的製作工具也是越來越多樣化,比如有竹木、玉器、象牙等幾種。
第一,笏板是個備忘本
皇帝說點什麼,自己想上奏點什麼,其中重要的,便記錄在上面。相當於打小抄。別小瞧,向皇帝彙報工作,不是兒戲,各種資料、要點都要快速準確流暢的說出來。如果忘一點什麼,可以偷看笏板。奏事結束之後,笏板隨手插腰間。這個動作叫“縉紳”。
北宋時期,張九齡年老體衰,在腰帶上插笏板很影響上馬。於是,命人特地縫製一個袋子,專門放笏板,稱“笏囊”。一旦上朝,隨從拿著笏囊,跟著他,一些大臣笏板多,也制了一個笏囊。
第二,禮儀之牌
古代的天子都是人中之龍,他們在上朝的時候也要保持自己的威嚴。官員們在上朝的時候也不能挺胸抬頭,這樣是對皇帝的蔑視,所以他們要彎腰低頭。當官員們拿著笏板的時候,就會彎著腰盯著笏板看,這樣就不會盯著皇帝看,這也是對皇帝權威的尊重和臣服。
第三,笏板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笏板的製作材質十分講究,等級也極為森嚴,“天子以球玉,諸候以象牙,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也”。也就是說,天子的笏用美玉製作,諸侯的笏是象牙材質,大夫用斑竹笏(為了美觀,以鮫魚之皮做裝飾),士就用一般的竹木製作。
笏的等級,不僅僅表現在材質上,形狀也能看出等級的高低。“天子之笏形方正,以其挺然無所屈;諸侯之笏,則前屈,圓殺其首,後直, 即下角方正,意為讓於天子;大夫之笏則上下角皆殺而圓,意為上有天子,下有己君,故無所不讓也”。
在唐代,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只能用竹笏。而到了明代,五品以上的官員也能用象笏,五品以下就連用笏的資格都沒有了。現存於河南三門峽博物館的兩塊明代笏,都是象牙材質。一塊全長52釐米,被確定為國家二級文物。一塊損壞了的殘片,全長只有37釐米,是國家三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