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畫龍點睛
-
2 # 雲上果記
謝謝邀請。首先回答,詩,是可以產生共鳴的。尤其是好詩,它是一個人的情感與思想的載體,但是詩也因人而異,看他所處的環境而產生的詩和遠方是不一樣的。如杜甫的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當你那個月份那個雨季,你在唸著這句詩,所有人都會有共鳴,覺得是這樣子的。好的詩經典的詩是一壺濁酒,越飲越香,有時候不單單是共鳴,還有可能有新的領悟。多讀經典詩詞,傳承文化內涵,談讀當中偶爾引經據典的詩,不單單是共鳴更是具有說服力的論證。
-
3 # 兔兔是公主
謝謝邀請。一首好詩真的可以喚起我的共鳴,美麗的詩詞會讓人身臨其境那種美麗的境界裡!比如《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真的好美好美,讓我不由自主的引人入勝!千山萬嶺看不見飛鳥的蹤影,漫漫的路途看不到行人的足跡,天地一片蒼茫,一葉孤舟上面,有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靜靜的在漫天風雪中垂釣。這首詩我彷彿看到了一幅美麗的油畫,優美,詩意,安寧,卻感覺不到寒冷!所以我覺得詩能喚起我的共鳴,每一首好詩就是一種美麗的感覺!
-
4 # 長想壹二
最愛: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每次吟讀,總有一悲涼氣氛湧上心頭。馬致遠老師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透過枯~老~昏~古~西~瘦形容詞!六個字!將無限愁思憂鬱自然的寓於圖景中。
詩人用白描式手法,勾勒出一副,夕陽西下,昏暗的天空,透過雲彩,射出幾絲慘淡的光線,把氛圍烘托的更加陰鬱,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
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
深秋村野圖中,出現了一位漂泊四海,無所歸屬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秋雨秋風,徘徊漫遊,進退不定,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
-
5 # 喜茗堂
詩!一定能喚起共鳴!
詩,是用最簡短的語言,來描繪美景,人物,思想,感情,事件……的文字作品。是人表情達意的載體。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詩心。都想用最簡短,精煉的語言,來描繪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如果,遇到如畫的美景,就會把自己熔入畫中。如果,看到一幅花鳥畫,就會把自己當成賞花賞鳥人。如果,看到一幅山水人物畫,就會把自己當作畫中人,去體會其中的樂趣,情感……
我,二十多年沒有寫過詩了,也沒有詩心大發過。
一一一景明一一一
遠山如畫靜,
近水似鏡明。
春風不惹事,
追煙遠山行!
一一一春一一一
紅梅不懼雪自紅,
重柳未敢忘吐青。
雨滴敲得荷花豔,
情人迎風不拒春!
一一一岸柳一一一
岸柳立雪中,
朦朦又朧朧。
雪花掛不住,
只想等春風!
我簡單摘錄三首詩,供朋友們參考,批評。
我不管詩寫得好不好,但我要勇敢地說,詩,喚起了我的共鳴!詩,喚起了我的青春!詩,喚起了我的激情!……
2018.3.17.晚
-
6 # 江郎64
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回答:絕對喚起靈魂的共鳴。
詩是心靈的自助餐,我則把詩歌當作家常菜,一頓不吃,心裡都感覺不爽。一日不寫不讀,都感覺虛度光陰,不知你是否有同感。
在現代,文化快餐中,詩歌是難得一見的一股清流,和眾多文化領域的人交流,談詩論賦的人鳳毛麟角。好在網路發達,志同道合者會聚一堂,各抒己見,或言情,或言志,或寫景,或寫事,百花齊放,萬家爭言。對詩歌的共鳴,有我,有你,有他,有大家。
在古代,詩歌是點心菜,無論才子佳人,或是婦兒老叟,都能隨口來幾首,詩歌簡直就是家常飯,誰不吃,誰不嘗。那時不是共鳴,是普及。
自《詩經》始,至民國,詩歌長盛不衰,詩歌是才子的常用品,佳人的必備品,流傳下來的都是好作品,能不喚起共鳴嗎?
詩,在現在,或許變成了奢侈品,盼有志於此者共享。
-
7 # 震八方赤面崑崙俠
菩提樹下俏女郎,
長髮飄飄裹紅妝。
揮手招來蓮花座,
一滴甘露濟四方。
(有沒有共鳴,我不知道)
-
8 # 文鑫文
每個人的愛好均不相同。
如今的生活多姿多彩。
提問者自己感悟自己身邊朋友,對詩歌的熱度認識吧!
-
9 # 毛志傑
自媒體平臺給了很多詩詞愛好者一個展示的平臺,一時間對聯、律詩、填詞佳作不斷。猛然看去,中國傳統文化似乎方興未艾,一片繁榮景象。
但是我們也發現,大多數詩詞愛好者多屬於“中老年人”,普遍年齡偏大,鮮有年輕人乃至學生熱衷於詩詞創作。
請注意,我這裡說的是“詩詞創作”,而不是“詩詞背誦”。
一些詩詞大會湧現出來的青年才俊均屬於“詩詞背誦”的能手,而自己卻沒有一篇拿得出手的詩詞作品。甚至是詩詞大會上口若懸河的導師、教授在詩詞創作方面也難以做到下筆如神。
那麼,詩詞創作方面就面臨著這麼一個尷尬的現象:詩詞高手們在民間自娛自樂,沒有傳授知識的渠道和動力;學校老師不專業,自己尚不能寫出一兩句詩詞;學生逼不得已去“死記硬背”古詩,美其名曰“學習傳統文化”,在記憶中逐漸失去興趣......,從而將使“詩詞創作”的傳統文化形成斷層!
所以,我們振興詩詞傳統文化,絕不僅僅是辦幾場鼓勵背誦記憶的“詩詞大會”,或者民間高手的自娛自樂,而是要想辦法讓學生、年輕人有學習創作詩詞的平臺和機會。
只有學會“作詩詞”,才能真正傳承這項傳統文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華人學習英語,讓孩子背英語課文、學語法、學現在進行時、學將來進行時、學主謂賓定狀補,但是等到取得了四級證書,對英語還是“說不出、聽不懂”。其實,學習英語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說、多聽”,外國孩子沒學這麼多語法規則不也能“說話”嗎?
如果用學英語這種方式讓一種文化得到流傳,估計英語早從地球上消失了。
對於詩詞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樣如此,僅僅靠背誦、譯文解釋是傳承不了文化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孩子“會賦詩填詞”,才能從中領會到詩詞傳統文化給自己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與進步。
令人高興的是,目前民間詩詞創作高手如雲,在此也發出個小的倡議:在詩詞創作時,民間愛好者不要陷於自娛自樂的“小我”境界,而是要透過影響力巨大的自媒體平臺向孩子、學生、年輕人傳授創作技巧與知識,而自媒體平臺也應在這方面為民間愛好者創造便利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彌補學校詩詞教育方面的不足,使傳統文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而真正得到傳承。
回覆列表
當然能引起共鳴。作者圖文並茂,描述很到位!
中國是詩的世界,詩的海洋。最早的詩經,勞動中產生詩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後來的樂府,三曹....尤其曹操的氣魄,胸懷,詩文最佳!
中國詩的頂峰當然是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狂放,自由自在,一代詩仙。偉大的愛國主義詩聖杜甫,憂國憂民,位卑未敢忘憂國。白居易的詩通俗,彷彿講話一樣,與百姓在一起,民間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