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滿0240

    隨時隨地,這世上原有的好人全變壞了。

    父母即使對自己不好,也要意淫成對自己好。

    為人子女,不要苛求父母對自己好,各人有各人的命。父母也不要嫉妒子女日子太好過。

    因為老一輩人,戰亂啥的,太苦了,就心裡不平衡,見不得年青人好。

    還有老年人就會嫉妒年青人氣色好,年青人自帶光環,老年人恨恨的。

    要看心理醫生去。

  • 2 # 盧氏微吧

    1、一個男生如果沒有當上父親,那麼他便很難體會當年父親對子女的那份深沉的愛;一個女生如果沒有成為母親,那麼她也無法體驗到作為母親的偉大付出以及對子女的無限牽掛。

    2、真正等到昔日的男孩女孩長大成人,並且結婚成家,生兒育女之後,以前年富力強的父母早已邁入人生的暮年。有人說,能夠在年邁之時與兒女共享天倫之樂,這是人生的一種福氣。但是,有些為人子女卻不懂珍惜這種福氣

    3、有一種愛,不求索取,不圖回報,如冬日暖陽,如春風化雨,那就是父母的愛。從咱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給予咱們無限的愛。他們用自我的愛心給咱們營造了一個寬鬆,向上,健康的環境,讓咱們感覺生活如此甜蜜和愉悅。咱們就像一棵小樹,在父母的精心呵護和關照下,沐浴著愛的Sunny,吮吸著甘甜的雨露茁壯成長。

  • 3 # 心O_O碎

    父母對於我們來說是可以無私奉獻我們一輩子的人!

    小時候,她們教你走路、奔跑、吃飯、穿衣、辛勤勞作供你上學,絲毫不敢有半點懈怠;

    長大了,她們又操心你結婚,生子的問題,為你準備彩禮嫁妝,還要幫你買車買房!等你生了孩子,她們還要幫你帶孩子,一輪又一輪,好像自從有了你,她們就沒有了自己的日子!

    12歲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教我洗衣做飯,做不完不能吃飯,不能睡覺!那時候的我千萬次的懷疑我到底是不是親生的,對於老媽也恨之入骨,相對比同齡人來說,我的生活更像是大她們一輪的姐姐!鄰居家的小孩上學放學都有爸爸媽媽接送,而我只能蹭蹭別人的爸媽!當別人暑假寒假都在各地遊玩的時候,我卻跟著爸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體驗生活!雖然我心疼父母,但我還是覺得生在這樣的家庭有些不公!

    轉眼間我上高中了,去了外地讀書,新學期的那天我獨自去了學校,而別人都有爸媽送,領書,領生活用品,鋪床,套被罩,別人都是一群人,而我缺一個人很快的完成了,聽到別人父母的誇讚聲,那種感覺還是真的沒有過!因為在我爸媽面前我只能聽到批評!在高中的三年裡,我做了班委會成員,還當了生活委員,當了會計,同學們有什麼問題都找我,在此基礎上我覺得自己更加強大了!那時候我才明白父母為什麼提前鍛鍊我的生活必備技能,因為他怕我以後出去一個人抵擋不了生活向我扔過來的炸彈,她們提前讓我瞭解了生活,我才可以這麼輕而易舉的戰勝它!

    我們應該感謝自己的父母,他們給了我們肉體,並教會我們成長!當有一天你也娶妻生子,那麼你肯定會明白作為父母的一番心意!

  • 4 # 鹿上花開緩緩歸矣

    父母的愛無處不在,什麼都為孩子著想,有什麼事兒都自己扛,為了不給增添負擔。孩子一有什麼事兒,到處奔波也要給你解決。

  • 5 # 金陵餘力

    對於走出大山的我來說,提及“理解”,想起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溫暖,一定會想起與父母生活在山裡的時光,想起父母時時刻刻對自己簡短而有力的鼓勵:“好好搞學習!”

    一晃這麼多年了,鄉村已然回不去。城市裡的生活時時刻刻讓我想起山居的歲月,想起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比如看到這本《山中舊事》,它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回憶,小時候的我不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嗎?

    《山中舊事》(又譯《我小時候住在山裡》)是一首詩,一首把生活和成長變得如此豐盈的詩。書裡文字敘述的語氣是如此自然,圖畫敘述又不停地補足文字敘述的想象空間,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走進主人公小時候的“山居歲月”。

    主人公沒有任何壓力地成長著,沒有考級,也沒有作業,她唯一的“作業”就是要在山裡慢慢長大。她當然也要學習,她學習的是如何在山裡生存下去,如何去感受山裡的變化,如何與家人相處,如何在山裡尋找玩伴,如何才能山裡的生活變得快樂和滿足。

    主人公學習的場地也很多,晚上不敢一個人去的廁所,有黑蛇的大水塘,可以洗澡的大木桶,週日做禮拜的教堂……山裡的每一個地方都足以成為老師來對主人公的成長負責。這樣的機會,不是你尋找就能尋見的。

    主人公的害怕也來得那麼自然,因為吃太多炸秋葵,晚上不敢一個人去上廁所,只能奶奶陪著去。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讀者讀到都會會心一笑。現在城市裡燈火通明,家裡更是亮如白晝,不知道還會在哪裡找到可以如此記憶深刻的一幕?

    《山中舊事》是一段故事,不是一種形式,這是它最打動人的地方。國內很多作品,再現了一種形式,比如很多老遊戲和老故事,新瓶裝老酒,沒有與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心靈發生碰撞,也沒有一段刻苦銘心的故事。“刻骨銘心”並不是說要多華麗或者喧鬧,而是故事本身來自人的心靈深處,也能夠走進讀者的心靈深處。

    當我們進入城市後,才會發現自己真正失去了自己長大的故鄉和那裡的人們。或許,只有這樣一本書能夠帶領我們回到“小時候”,回到曾經那片留下很多記憶的土地,能夠聞到從灶臺上飄出的香味,能看到半山坡上吃草的黃牛,能夠在小河小溪裡快樂地洗個澡……

    事實上,我們已經回不去了。《山中舊事》裡的場景和故事也漸漸地離我們而去,可是那樣的生活和情感卻深深地印在了記憶深處,就像被收藏起來的畫一樣,時刻在召喚離開家鄉的人去展開、欣賞和回味。因為逝去的只是那個時代,那裡的某棟木房子、某些人、那裡的山水和土地、那裡的簡單和樸素,都還生機勃勃地向城市裡的人呼喚。

    如果願意,城市裡的人大抵是可以到鄉間的,尤其是那些本來自於鄉間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這應該是《山中舊事》的現實意義,它不是懷舊那麼簡單,它給人們找到了一種有效連線大山的方式,也找到了一種可以把這個山中故事講給兒童聽的方法。這是不容易的,如此淳樸的故事會給人慰藉——兒童會在心底會慢慢建築一間屬於自己的快樂小屋,大人躁動的心則會得到哪怕片刻的休息。

  • 6 # 桐桐媽媽的生活日記

    我從小跟我母親相處就跟朋友一樣,父親去世的早,所以從很小開始我就會跟我母親一起幹農活,站在板凳上炒菜做飯,晚上會一起開著燈撿豆子,週末都會打完一批油菜籽才會騎車往學校趕。可能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家裡有任何事情,我母親都會跟我商量,徵求我的意見。家裡的任何農活我都會參與。父親不在後,母親為了供我上學,供我吃喝,一門心思想著掙錢,所以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她都沒管過我。上小學時,冬天和夏天永遠穿的一套校服,沒錯,再冷再熱就那麼一套。上初中都是我自己騎著腳踏車把被子送到學校去的,當然一路摔了很多跤。上高中,我母親乾脆把三年伙食費一次性給了我,幸好我省吃儉用的將將夠整個高中吃喝。所以,我印象裡,沒有催人淚下,感人肺腑的動人時刻。我母親從來不會說吃好點,穿暖點之類的話,我工作之後她說的最多的就是別太捨不得花錢,家裡錢夠用,不用寄回家。母親不善於表達對我的關心和愛護,但我生孩子時,老公累的回去睡覺了,公婆等我生了才過來,就我母親一直一直守著我,我順產痛的死去活來,也只有她一直握著我的手心疼的安慰我,這就是愛。不善表達,關鍵時候決絕會守護在我身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讓你們離開手機,去山裡生活,你能堅持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