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史上,馮子材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中華兒女的驕傲。馮老將軍在鎮南關一戰中,痛擊法國侵略軍,取得自鴉片戰爭以來對外戰爭的首次巨大勝利,極大的增強了民族自信心。但是,李鴻章在戰前堅決阻止清政府起用馮子材上前線抗法,是有原因的。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馮子材之前戰績不佳,且年事已高。李鴻章對馮子材的軍事才能還是很瞭解的,畢竟他們曾經一起鎮壓過太平天國運動,而馮子材的表現實在是差強人意。兩次江南大營被攻破,兩次救援六合軍失敗,馮子材參加的每一場戰役都是以失敗而告終。1860年,馮子材率領五千精銳渡江援救江北大營,在小店一戰中幾乎被陳玉成全殲,只有三百殘兵敗將逃回。由於馮子材攻堅和野戰能力不強,曾國藩後來乾脆就讓他死守鎮江,但不能出戰。當時曾國藩和李鴻章對馮子材的評價是“尚能戰”,一個“尚”字便可看出領導對馮子材軍事能力的評價是相當低。由於之前戰績不佳,且年事已高,李鴻章自然反對讓馮子材出戰,這是無可厚非。
第二、李鴻章不想激化他與湘系勢力的矛盾。馮子材在擔任廣西提督期間因為看不慣徐延旭、潘鼎新、趙沃、劉長佑等湘系人士的所作所為,經常與讓他們發生衝突,甚至直接參劾徐延旭,這使得他與湘系勢力的矛盾白熱化。湘系集團領袖劉坤一署理兩廣軍務時,馮子材為了避免惹禍上身而辭去廣西提督的職務。此時李鴻章若是主張任用馮子材,那麼劉坤一等人一定會找藉口彈劾李鴻章在興辦洋務時存在的一些腐敗問題;要知道,李鴻章和湘系人馬可是死對頭,尤其是和左宗棠更是形同水火。若想緩和他與湘系勢力的矛盾,馮子材出山自然不能由他來推薦。
第三、李鴻章主張對法國和談,是主和派代表。李鴻章振興大清的總體戰略方針是“內須變法,外須和戎”,對內要大刀闊斧的改革,要發展近代化工業;對外要與鄰國和西方列強搞好關係,以爭取國內建設有一個好的環境。1870年,天津教案爆發,李鴻章向列強妥協,嚴懲所謂的亂民;1876年,日本強迫北韓簽訂《江華條約》,李鴻章主張不干涉,預設日本對藩屬國北韓的侵犯;1879年,日本強佔琉球,李鴻章主張中日和談;1884年,北韓爆發甲申政變,李鴻章同意中日共管北韓治安。由此可以看出,李鴻章並不主張對外開戰,妥協是他所秉承的外交理念。
在中國近代史上,馮子材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中華兒女的驕傲。馮老將軍在鎮南關一戰中,痛擊法國侵略軍,取得自鴉片戰爭以來對外戰爭的首次巨大勝利,極大的增強了民族自信心。但是,李鴻章在戰前堅決阻止清政府起用馮子材上前線抗法,是有原因的。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馮子材之前戰績不佳,且年事已高。李鴻章對馮子材的軍事才能還是很瞭解的,畢竟他們曾經一起鎮壓過太平天國運動,而馮子材的表現實在是差強人意。兩次江南大營被攻破,兩次救援六合軍失敗,馮子材參加的每一場戰役都是以失敗而告終。1860年,馮子材率領五千精銳渡江援救江北大營,在小店一戰中幾乎被陳玉成全殲,只有三百殘兵敗將逃回。由於馮子材攻堅和野戰能力不強,曾國藩後來乾脆就讓他死守鎮江,但不能出戰。當時曾國藩和李鴻章對馮子材的評價是“尚能戰”,一個“尚”字便可看出領導對馮子材軍事能力的評價是相當低。由於之前戰績不佳,且年事已高,李鴻章自然反對讓馮子材出戰,這是無可厚非。
第二、李鴻章不想激化他與湘系勢力的矛盾。馮子材在擔任廣西提督期間因為看不慣徐延旭、潘鼎新、趙沃、劉長佑等湘系人士的所作所為,經常與讓他們發生衝突,甚至直接參劾徐延旭,這使得他與湘系勢力的矛盾白熱化。湘系集團領袖劉坤一署理兩廣軍務時,馮子材為了避免惹禍上身而辭去廣西提督的職務。此時李鴻章若是主張任用馮子材,那麼劉坤一等人一定會找藉口彈劾李鴻章在興辦洋務時存在的一些腐敗問題;要知道,李鴻章和湘系人馬可是死對頭,尤其是和左宗棠更是形同水火。若想緩和他與湘系勢力的矛盾,馮子材出山自然不能由他來推薦。
第三、李鴻章主張對法國和談,是主和派代表。李鴻章振興大清的總體戰略方針是“內須變法,外須和戎”,對內要大刀闊斧的改革,要發展近代化工業;對外要與鄰國和西方列強搞好關係,以爭取國內建設有一個好的環境。1870年,天津教案爆發,李鴻章向列強妥協,嚴懲所謂的亂民;1876年,日本強迫北韓簽訂《江華條約》,李鴻章主張不干涉,預設日本對藩屬國北韓的侵犯;1879年,日本強佔琉球,李鴻章主張中日和談;1884年,北韓爆發甲申政變,李鴻章同意中日共管北韓治安。由此可以看出,李鴻章並不主張對外開戰,妥協是他所秉承的外交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