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zw6407

    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就把“知識”劃分到社會最核心的資本、成本專案和經營資源範疇中。隨著社會知識學的發展,福柯也對知識的權力緯度進行了深度的探究。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也被福柯解釋成了“知識即權力”——按照這種邏輯,既然知識和權力是相互關聯的,那麼,人們掌握知識不僅意味著對他人行使決定權,對自身也具有決定權,並因此具有與社會其他勢力抗衡的資本。

      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海德堡大學……《大學的精神》裡收錄的這七所大學,是全球範圍的每一個莘莘學子都夢寐以求的象牙塔。

      科學知識作為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高階提煉,體現了“知識就是力量”,尤其是當知識透射出真理和正義之光,就很快被人類採納利用。誰擁有科學技術,誰就擁有最多的權利和權力,特別是各種權利中蘊含的微觀權力一旦形成權力合力,就會產生一種摧枯拉朽的無窮力量,使得人類生活的技術和自然環境的任何轉變都成為可能。

      雖然知識與賦權之間存在著如此密切的聯絡,但是,只有當知識的掌握者真正成為在場者,擁有評價、再生產知識的話語權即實現了自我賦權時,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存在,擁有自由,現代知識終將成為利奧塔爾所說的權力的“統治與支配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每一個在這些大學裡接受深造的人,正如本書的副書名所提及的那樣,都以“成為最好版本的自己”為努力目標。而這份努力,靠的是在知識賦權提供的能量,從而完成自我賦權。

      從字面上來說,自我賦權(也叫心理賦權)的意思是,人們掌控著他們自己生命和思想的權力。自我賦權強調個體的積極性、主體性和創造性,增加權力感和自我效能感,它源於個體對自主的內在需求。它可以作為一種個人品性培養的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從而令個體不斷挖掘自身潛力,不斷完善自己。在這個意義上,賦權就是透過提升強烈的個人效能意識,以增強個體達成目標的動機,它是一個讓個體感受到能自己控制局面的過程。這需要個體自我意識和自我能力的自覺與提升,不斷學習、感知和體驗。自我賦權有兩條實現途徑,其中一種是內生力量的萌動,如意識的提升,自我學習和反思,自覺對籠罩在孤獨、恐懼下的屈從知識即服從感、無力感進行抵制。在《大學的精神》以及其他媒體的報道里,我們可以看到那些頂尖學府的學子們是如何挑燈夜戰,沉迷於書海,從而改變自己和國家的命運,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難道從他們身上我們不能感受到一股終身學習的動力,從而獲得更為高階的“智識”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手機記憶體還很多,為什麼老是提示記憶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