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縣有9個鎮。
1、和縣,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地處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北岸,東南與蕪湖市裕溪口緊連,南與無為縣以裕溪河為界,西與含山縣接壤,西北隔滁河與全椒縣毗鄰,東北與南京市浦口區一橋之隔,總面積1319平方千米。
2、和縣古名歷陽,置縣已有2200多年曆史。前221年,置歷陽縣,屬九江郡。555年,南梁、北齊在此議和,遂改名和州。辛亥革命後,改稱和縣。和縣瀕臨長江,擁有長江岸線41.6千米,是國家和安徽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確定的重點開發區域,擁有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省級精細化工基地、馬鞍山(和縣)綠色建材產業園、江北烏江新區等建設平臺。
3、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考古學者在和縣的龍潭洞發現了更新世中期人類化石,化石被命名為“和縣人”,此重大發現為研究人類的起源和南北方古人類的共性與差異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96年被批准為第二批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和縣擁有雞籠山—半月湖、香泉旅遊區兩個4A級景區,霸王祠、天門山等5個3A級景區。
4、截至2018年末,和縣轄9個鎮,另設有3個功能區;戶籍總人口54.2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8.21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24.74億元、101.14億元和72.3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12.5:51.0:36.5,按全縣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40785元,摺合6163美元。
和縣有9個鎮。
1、和縣,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地處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北岸,東南與蕪湖市裕溪口緊連,南與無為縣以裕溪河為界,西與含山縣接壤,西北隔滁河與全椒縣毗鄰,東北與南京市浦口區一橋之隔,總面積1319平方千米。
2、和縣古名歷陽,置縣已有2200多年曆史。前221年,置歷陽縣,屬九江郡。555年,南梁、北齊在此議和,遂改名和州。辛亥革命後,改稱和縣。和縣瀕臨長江,擁有長江岸線41.6千米,是國家和安徽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確定的重點開發區域,擁有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省級精細化工基地、馬鞍山(和縣)綠色建材產業園、江北烏江新區等建設平臺。
3、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考古學者在和縣的龍潭洞發現了更新世中期人類化石,化石被命名為“和縣人”,此重大發現為研究人類的起源和南北方古人類的共性與差異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96年被批准為第二批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和縣擁有雞籠山—半月湖、香泉旅遊區兩個4A級景區,霸王祠、天門山等5個3A級景區。
4、截至2018年末,和縣轄9個鎮,另設有3個功能區;戶籍總人口54.2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8.21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24.74億元、101.14億元和72.3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12.5:51.0:36.5,按全縣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40785元,摺合6163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