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1944650979

    群體中不同成員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的行為。  在自然界中,有些動物的一生都是在獨來獨往的寂寞生活中度過的,比如像蝸牛、海龜。這些動物在生殖季節找一個臨時伴侶共同生活,生殖過後就各奔東西,誰也不相往來了。但是像蜜蜂、螞蟻等動物,一生下來就在一個擁擠喧鬧的社會里,過著一種高度社會化的生活。這樣的動物,我們稱之為社會性動物。  群居性的動物經常協同作戰、共同捕獵。團結就是力量在它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然而,群居在一起的生活方式讓這些動物在食物資源、空間資源乃至配偶資源上都要進行劇烈的競爭,難免產生糾紛,甚至血腥爭鬥。如何趨利避害、保證種群的延續壯大,動物們自有它們的一套行為準則。  群居在一起的動物,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種種表現形式,我們稱之為社會行為。  社會行為與個體單獨行為相對應,是指動物與其社會相關聯的行為。動物對其它的同種個體所表現的行為,稱為社會行為。例如交配行為及與其相關聯的一系列複雜的求愛行為、育兒、攻擊、遊戲等行為、親暱、威脅、合作動作、食物分配等行為,都可以看作是社會行為。在社會行為中,進行該行為的個體,透過誘發對方的行為展開個體間的各種關係。大多數社會行為是先天就有的,這一點即使在人類中也基本相同。  每一種動物都有它特殊的行為。如捕食、供給、求偶等。越是低等的生物,行為越簡單。動物的社會性也是發展變化的,是為了生存和繁殖而進化的結果。動物的行為有明顯的遺傳因素,有些則與環境密切相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孤獨的連載動畫是什麼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