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用煩心
-
2 # 到了隨運而安的年紀了
個人盡個人的心意。父母都是自己的,沒有那麼多不孝的子女。我母親生病住院的時候,大哥二哥生活比較好,拿錢最多,小弟剛工作借的錢,大弟生活比較困難在醫院照顧母親。他們說我是女孩,這些事不用我管,但是我們下了班都就去醫院老母親換下大弟休息,沒用過媳婦和女婿。現在我孃家都很團結。
-
3 # 耳鼻喉的yL
個人盡各人孝心,老公姊妹(5兒3女)8人,自我們結婚後公婆衣服都我買的,包括婆婆穿的棉花做的棉襖是我70歲媽媽親手做的,雖然婆婆一看孩子也沒幫我帶過,兒子1歲8個月都去單位的託兒所了,但我從不和別人比,做好自已,婆婆不是媽,但她是老公的媽。
-
4 # 使用者8192361437845
那能怎麼辦?別人願意怎麼就怎麼。難道拿了錢黑親媽留會轉給你嫂子嗎?想多了。你也可以不拿啊。別人又不回說眯什麼?同樣是子女,有就多拿,沒錢就少拿。不要計較太多了。婆婆願意。你是沒有辦法的。
-
5 # 使用者63674808137
這個問題的提出,只能說明你很小氣,缺大氣。小姑無論給多少都是根據她的認識來處理的,作為接受好意便是,不必計效。
-
6 # 一介辛孺哈哈哈
提這個問題的侄子,心裡應該是有一千個不忿,一萬個不平,做人為什麼可以做到這個份上,這還是自己的親媽親爹啊——
任何事情怕較真,一較真,就不好玩了。
以孝來說,在古代,什麼是孝?在孔子看來,“孝”就是“仁”的一個重要內容,孝最基本的就是“奉養”,“事父母,能竭其力”。發展到孟子,他總結出不孝的五條標準: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很,五不孝也。”(《孟子·離婁下》)。
儘管“事父母,能竭其力”,但越讀到後面,越感覺到吃驚,應為奉養也好,孝悌也好,幾乎都是男子的責任,也就是兒子的責任,與女兒幾乎沒什麼大的關係。所以古代最典型的二十四孝,從開始的“孝感動天”,到最後的“棄官尋母”,清一色的男士啊,好像孝敬父母、奉養父母就是兒子的責任一樣。
另外,俚語有云,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潑出去了,還能回來麼?即使能回來,也是水蒸氣啊,如果想用它來滋潤乾涸的禾苗,那真會杯水車薪,不足改觀。
這樣想是不是好受些了?
我老家有一戶人家,一對老人家住在農村,生有一女兩兒,女最大,現在父母年事已高,有個小病進醫院,或者家裡操辦大喜事等花費,她總是跟兩個弟弟說,什麼東西都要算她一份,當然,這是一份責任,也是她自己的一份心安理得,更是父母親所期待的兄弟姐妹一團和氣。在這幾兄弟姐妹小的時候,家裡窮,父母只能讓姐姐把讀書的機會讓出來,讓兩個弟弟去上學,在她讓出讀書機會的那一刻起,就認定了,家裡除了父母親以外,還有兩個弟弟需要照顧。外嫁後仍然如此。
時適現代社會,人民對孝的解讀附加有新的含義,但無論如何,奉養(吃住穿等基本生活所需)、陪伴(尤其是生病住院)都是行孝的兩個重要途徑。所以有果必有因。小姑出嫁前,一定是家中的寶貝,享受親爹親媽過度的憐愛,享受大哥大姐過分的呵護,形成了驕縱安逸,無心奉養父母的品行,這品行能改嗎?能,但需機緣。
至於她帶什麼東西,帶多少東西,統統不用計較,那只是一種心意思而已。
回覆列表
有的老人十足重男輕女。前年找孃家媽借錢給利息叫沒有。只好用房抵壓代款。今年孫女買房給了20萬。不是要她的錢。只是心裡太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