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口一塊豆腐乳

    用雙氧水擦,擦完上藥粉,可給他擦些強生的護臀膏,有防面板不透氣的地方潰爛,因為它有點油性,不易使面板結合,或者用用點紅黴素眼膏,不要經常洗,BB耳朵由於出汗或吐奶流到耳朵,很容易爛的.要經常注意耳朵的清潔. 我家寶寶就是這樣的問題,剛剛好了,主要是溼疹長到耳朵裡了,去醫院看,醫生給開了點尤卓爾和小兒皮炎清,抹抹就好了,記得一天個塗一次最好是一個放到早上一個放到晚上,兩天就有效果了,那就把尤卓爾各一天塗一次,因為尤卓爾含激素。 下面是些關於這方面的,自己比對一下看看,不要擔心,沒事的! 小寶寶耳朵中會流出黃水,這是外耳道炎的表現,它與孩子的耳朵內流入了眼淚、嘔吐物、洗澡水等有關,治療方法是用消毒棉籤先輕輕拭去分泌物,再用雙氧水棉籤擦拭,最後滴上抗生素滴耳液。 寶寶的耳道有液體積聚或流出,醫生稱之為“耳溢液”。常見情況是因為寶寶的耳朵裡有……

    1、外耳道耳垢(又叫油耳、耵聹) 外耳道面板也有皮脂腺,可分泌一定量的油脂,呈淡黃色粘稠的液體幹後呈黃色蠟樣屑片,一層薄的油脂叫耵聹。有時,油脂呈半固體狀態,形成團狀阻塞在外耳道,媽媽可能會以為這是膿液,但其實是耳屎栓塞。耳屎栓塞的危害在於乾結或黏糊狀耵聹堵在耳道,會影響寶寶的聽力。 媽媽注意:有的媽媽自己很享受挖耳朵的感覺,一旦看見寶寶耳朵裡有些分泌物,自然而然就想用牙籤或耳挖幫寶寶挖一挖。這個習慣其實很不好,因為很多寶寶還沒學會合作,或者是挖耳過程中,不小心有外力撞擊(如旁人不小心經過碰了媽媽的手,旁邊的物件忽然倒下碰著寶寶或媽媽),萬一不小心挖疼痛,寶寶一亂動,就可能導致挖穿鼓膜,出現耳聾。 有時,耵聹可能會繼發細菌感染外耳道發炎,最後形成膿腫。媽媽應帶孩子去醫院看五官科,先用藥水滴外耳,待耳屎軟後由醫生在耳鏡直視下取出耵聹團塊。

    2、外耳道 這是寶寶在夏季的常見病。外耳道與其他地方面板一樣有毛囊,當細菌侵入外耳道毛囊時,就會引起外耳道。媽媽如果給寶寶挖耳朵時,或者寶寶洗澡、游泳時,細菌可能會乘機而入。 媽媽注意:寶寶洗澡或游泳後要把外耳道擦乾。 當寶寶患外耳道時,常常伴有發熱,小寶寶容易哭吵,大一些的寶寶會訴說耳痛,會不願意讓大人摸看患側耳朵,且不願意向患側睡覺,怕受壓而痛。這時寶寶的外耳道能有單個或多個小腫,破潰後會流膿,媽媽應帶寶寶去看五官科醫生。

    3、耳朵溼疹 很多小寶寶都有患嬰兒溼疹的經歷,但有個別寶寶除了面頰部、頭部有面板紅斑、丘疹、小水皰、糜爛、結痂等損害,他們的耳朵和耳道等處也有相似的溼疹,有時看上去有一些液體流出來。嚴重時,寶寶的外耳道和耳朵周圍都可能繼發細菌感染,更甚者有耳鳴,聽力也會受影響。 媽媽注意:患這種過敏性面板疾病的寶寶,往往會因為奇癢、有燒灼感而哭鬧、睡不好、吃不香。媽媽應帶寶寶及時就診,保持外耳道清潔乾燥,不要讓寶寶抓破面板而導致感染。

    4、化膿性中耳炎 寶寶容易傷風感冒,而他的耳朵通咽部的耳咽管短而寬,呈水平狀。化膿性細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很容易透過耳咽管和耳道侵入中耳引起炎症。小寶寶吐奶汁,也容易透過咽鼓管進入中耳。洗澡時骯髒的水流入耳道內,也能引起中耳炎。 患中耳炎的寶寶有發燒、耳痛、哭鬧,不肯吃東西等現象。待膿液積到一定程度穿破耳膜,膿液向外耳道流出,有臭味,聽力也會減退。媽媽一定要及早發現,帶寶寶進行治療。如果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或細菌耐藥,此病可反覆發作變成慢性中耳炎。 媽媽注意:A、避免小兒呼吸道經常感染,一旦得病應及時就醫。B、保持寶寶口腔、鼻咽部清潔衛生。C、給小寶寶餵奶時要抱起喂,防止溢奶後奶汁進入耳咽管,引起中耳炎。D、給寶寶洗頭、洗澡時,千萬不要讓水流到寶寶耳朵裡。E、媽媽平時要經常檢查寶寶的耳道是否有東西堵住,或液體流出,發現了要及時就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可快手網紅帶貨麼?是否有過購買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