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健康守護神阿波羅
-
2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心梗是常見的心血管意外事件,高發於中老年人群,近年來面臨著越來越高的發病率,且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
哪些人容易得心梗?心梗發病較急,患者的黃金搶救時間只有120min,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心梗是導致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的病因,尤其是年輕患者,一旦發生心梗,可能就會面臨死亡的風險。因此,高危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
1、冠心病患者:心梗最常發生於冠心病患者,心梗發生預示患者的病情加重。一般而言,冠心病患者表現為發作性心絞痛,每次發作持續時間不會太長,多為3—5min,且常發生於體力活動後或是情緒激動等情況下,患者注意休息或是含服硝酸甘油後可很快緩解疼痛。若疼痛持續時間長,甚至超過20min,且疼痛劇烈,含服硝酸甘油無效後,常預示為心梗發作,患者應第一時間就醫診治。
2、三高患者、高齡人群等:年齡較大的患者,或是同時伴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礎疾病的人群,多已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常有血管狹窄的病變。對於該類患者而言,如果稍不注意,就會導致斑塊破裂而致血管堵塞,誘發心梗。因此,三高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一定要遵醫囑堅持用藥治療,同時注意定期複查,監測血管病變,及時發現潛在的威脅因素,及時治療。
3、高壓工作、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近年來常聽說有年輕患者因為心梗而猝死,這主要是因為年輕人群沒有建立良好的側支迴圈,一旦發生心梗常會導致死亡,比老年人群更為嚴重。
心梗年輕化的主要原因是現在年輕人面臨著來自諸多方面的壓力,長期的高壓、緊張工作;加之長期大量吸菸飲酒、忙於應酬,天天在外就餐,偏愛大魚大肉、油炸食物等高脂肪、高熱量、高鹽、高糖食物,暴飲暴食;久坐不動,嚴重缺乏運動;長期熬夜、過度勞累;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大大增加心梗的發生風險。
1.過度勞累的人
過重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過度體育活動,連續緊張勞累等,都可使心臟負擔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已發生硬化、狹窄,不能充分擴張而造成心肌缺血。劇烈體力負荷也可誘發血管內斑塊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2.暴飲暴食的人不少心肌梗死病例發生於暴飲暴食之後。進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後,血脂濃度突然升高,導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3.愛便秘的人便秘在老年人當中十分常見。臨床上,因便秘時用力屏氣而導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並不少見。必須引起老年人足夠的重視,要保持大便通暢。
吸菸、大量飲酒的人
吸菸和大量飲酒可透過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4.容易激動的人由於激動、緊張、憤怒等激烈的情緒變化也可誘發心梗。
寒冷環境不注意保暖的人
突然的寒冷刺激使血管收縮也可能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5.熬夜、生活不規律的人;6.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及糖尿病人群預防心梗我們平時要怎麼做合理安排膳食。安排膳食以降低總脂肪、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為目標,體重超重者要限制總熱量。
戒菸少酒。吸菸者應力勸戒除。吸菸不光是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也是心絞痛、心肌梗死和再梗死的危險因素。心肌梗死後恢復的患者,繼續吸菸者再梗死發生率大約為不吸菸或吸菸已戒除者的2倍。有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後17個月中,戒菸者較繼續吸菸者再梗塞減少45%,在3年後,戒菸者較吸菸者心臟原因死亡及再梗死明顯降低。被動吸菸也有相同危險
心梗高發季節,冠心病患者以及三高人群尤其要注意。深秋和冬季是心肌梗死的易發季節,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合併高血壓或糖尿病者,應予以適當的控制。高危人群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藥,門診隨訪,觀察病情。出現心絞痛時,應及時去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