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杜哥在努力

    如何提高學生課堂語言表達能力

    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摒除自卑心理 學生不踴躍回答問題,不主動參與交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心理方面因素,相當的學生都有較大的壓力感,怕回答問題有錯難堪,或者畏懼自己的語速跟不上思維而遭到同學的取笑。這種消極因素往往使他們“羞而止步”,或者產生自我封閉的心理,於是乾脆不做聲,更不敢主動參與交流。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積極鼓勵他們大膽回答問題,只有讓他們大膽“說話”,才能發現其中的不足之處,才便於“對症下藥”,便於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讓他們充分認識回答提問的重要性。 論文百事通其二,對學生回答出錯或意思不完整時,教師要有耐心,不應埋怨或當場嘲笑,更不應該立刻中止,對不願回答問題的學生也不應簡單冠以“自甘落後”或“不可救藥”之類的定論,而應課後主動找他們談話,瞭解其中原因,使他們認識到“學貴有疑”的道理,強化其競爭意識。

    二、引導學生討論,把問題補充完整 有些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學生把握不住或短暫時間不能圓滿回答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相互修正和補充,讓學生在別人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啟示和提高,以吸收他人的經驗和拓展自己思路,達到發問者預期的目的。 三、努力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 學生不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不主動參與交流,不僅與學生的課堂語言表達能力有關,與教師創設的課堂情境也有很大的關係。作為教師不能一味埋怨責怪學生,也應從自身的授課藝術上去找原因。教師不能只顧自己教學而無視學生的情緒,把學生當作“容器”去“填充”,而應用溫和的語氣、和藹的態度、期待的目光去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努力為學生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特別是語文老師要學會煽情,善於煽情,想方設法把學生喜問樂答的天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處於一種躍躍欲試的氛圍之中。

    四、適當降低發問的梯度 培養學生的課堂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的一項長期工作,不能操之過急或期望太高,而應遵循教學規律循循善誘,注意把握他們的心理特點,注重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即使後進生也不例外。有的教師發問時只希望優等生回答,認為省事,收效快,有的學生特別是後進生幾乎一個學期沒有回答問題或參與交流的機會。於是,有的學生便懷疑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不如別的同學,或者認為自己是“被遺忘的角落,”甚至認為回答課堂提問是優秀生的事而與己無關,更談不上積極參與交流了。教師在訓練學生課堂語言表達能力時,應根據不同型別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分幾個層次發問,由淺入深,讓學生透過“跳一跳,摘到桃”嚐到成功的樂趣。這樣,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就隨之高漲了。應當指出的是,降低問題的梯度絕不是毫無價值的信手拈來,“湊湊熱鬧”,搞形式主義,或者故意把完整的問題弄得支離破碎,而應在備課時根據教學目標和本班的學生實際,認真設計問題,為學生架設達到預期目的的階梯。

    五、用活動和比賽的形式促進 小學生所處的小學時代是最浪漫、最活潑、最有生氣的黃金階段。在這一時段裡,他們可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袒露自己的心跡,彰顯個性,標新立異,也最容易暴露自己弱點。作為語文教師,作為他們靈魂的“引路人”,要格外珍惜學生的這段美好時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努力為學生創造最合適的“敢言”機會。 六、注重教師示範性作用 培養小學生課堂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的示範無疑是重要的一環,特別要求語文教師能說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並在語言的規範性上做出表率。有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普通話教學中難免夾雜有地方方言,這就需要我們化大的力氣,力求減少朗讀的差誤,以免使學生造成錯覺或誤解,從而降低教師的威信,影響知識傳授的準確性。同時,在指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過程中,應切實加強具體性的指導。平時我們所說的學生語言表達如何的差,其實與我們的指導有著很大的關係。比如,從哪些角度回答問題,如何組織語言,問題的內在聯絡等都需要認真的指導與訓練。還有,教師的課外語言表達(諸如與學生談話、上臺講演、集隊訓話等)也會給學生的語言表達帶來潛移默化的作用。總之,學生的課堂語言表達的訓練,教師的示範作用影響是深遠的,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鐵動車二等座和一等座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