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紀念品
王願堅
像我們這樣的老戰士,大半都有這麼個怪脾氣——喜歡儲存點珍貴的玩意兒:一塊從自己身上開刀取出來的炮彈皮啦,老戰友的來信啦,等等。因為這些東西都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留著可以做個紀念。像我,就儲存著這麼一條紅領巾。
那是1953年的事。蔣軍拼湊了兩萬兵力,二十多輛坦克,想偷偷地襲擊我們的東山島,陰謀配合美軍在北韓對我們的進攻。我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東山島戰鬥開始的時候。
戰鬥一打響,我們連的任務是阻擊。戰鬥正打得火熱,連長到我跟前說:“於成年同志,你這挺機槍做掩護,部隊轉移到主陣地去!”
敵人被趕下去了,彈藥手也平安地撤走了,可就在這時,我負了傷:一顆子彈打在大腿上,麻酥酥的,那血呀,像個小泉眼似的,呼呼直冒,不一會兒腿底下的土就溼了一大片。憑經驗,我知道傷得不輕,十有八九是碰到骨頭上了。我想包紮一下,誰知道一掏口袋,急救包沒啦。這時候,敵人的小炮還一個勁兒地往這兒落。不行,得走!人死活不說,這挺機槍丟不得呀!
我把槍往懷裡一抱,一骨碌就滾下了山坡,費了好大的勁,才爬過一條小溝,順著溝沿望著一塊黑壓壓的甘蔗地爬。爬呀,爬呀,越爬越覺得沒有力氣,渾身發軟,突然眼前一黑,就啥也不知道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我醒過來了。迷迷糊糊的,覺得腮上像爬著幾個蟲子,癢得很,伸手一摸,溼漉漉的。睜眼一看,原來我正躺在一個孩子的身旁。那孩子抱著我的肩膀,頭俯在我的臉上抽抽喳喳地哭,淚珠吧嗒吧嗒掉到我臉上,又順著流下來。
我掙扎著坐起來,四周望了望:是在一塊甘蔗田裡,那甘蔗密密麻麻的,隔一壟就望不見人;我那挺機槍好好地架在甘蔗棵子上。我竭力回想是怎麼到這個地方來的,這時才想到我那負了傷的腿,不由得朝傷口處望了一眼。冷不丁一看,把我嚇了一跳:怎麼血流得這麼多!再仔細一瞅,才發現那並不是血,是一塊紅布。那紅布哇,鮮紅鮮紅的,就和我的血一樣紅。奇怪的是,那塊紅布竟扎得那麼準,那麼平貼,不歪不斜,不鬆不緊,就像衛生員包紮過的一樣,怪不得血不流了呢。不用說,這一定是這個孩子乾的事。我仔細打量了一下,這是個女孩子,看樣子有十二三歲,梳著兩條小辨兒,黑黝黝的圓臉上稀稀落落的有幾個雀斑,下巴上有一個黑痣子,長眉毛下面長著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看就是個機靈的孩子。可是她怎麼在這個時候跑到這個地方來了!我剛要問,她倒先開口了:“叔叔,腿還痛不痛?”
我說:“不痛了。”真的,因為止住了血,不怎麼痛了。
“嗯,真的不痛。”我看著她那開心而又天真的小臉孔,又感激,又怕她為我的傷口害怕,我把話岔開去,問她:“你怎麼一個人到這兒來啦?”
她說:“媽媽去給那邊山上的解放軍叔叔送開水去了。臨走的時候叫我躲到這裡來。”
我看看傷口上的那條紅領巾。不知怎的,眼眶一熱,眼淚也差點收不住了。
痛過一陣以後,我透過甘蔗棵子望望天,太陽已經偏西了;我把耳朵貼在地上聽了聽,附近的槍聲早停了,只有遠處還傳來槍炮聲。
“你在這兒躲著吧,我得找部隊去了。”說著,我就往起站,誰知這腿傷得的確厲害,腳剛一著地,就鑽心地痛,我“哎喲”一聲又歪倒了。
她連忙扶著我,說:“叔叔,你還得躺著。”
我說:“不行,打仗的時候,一挺機槍關係重大,我得把槍送到隊伍上去。”
“我給你送,我扛得動,我剛才還扛過呢!”她看看我的臉,知道我不答應,她就說:“要麼,我先進莊去看看,找人來抬你,好不好?”
過了約摸有一個鐘頭,我聽見甘蔗地頭上一個人聲地數著:“一,二,三,四……”是她,她回來了。仔細一聽,似乎還有一個人,我一驚,剛要抓那挺機槍,就看見她鑽了進來。
孩子一蹦蹦到我跟前,高興地說:“莊裡沒有塵匪,可是找不到人,我把我媽領來了。”
太陽快落的時候,孃兒倆幫我走到了村子裡,到了她們的家。
那條包過傷的紅領巾,現在還留在我這幾。我還她的是條新的。你看,這就是那條紅領巾。這條缺口,是她給我包傷口的時候用牙撕開的。
(有刪改)
7.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小說以《珍貴的紀念品》為題,不用更直接的“一條紅領巾”,這樣擬題既表達了“我”對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又能引起讀者的懸想。
B.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寫“我”醒來後產生“誤判”,這既是因為自己受傷嚴重,又是因為那孩子用的是鮮紅的紅領巾來給“我”包紮傷口。
C. “我”受傷醒來第一件關心的事是“我那挺機槍”,腿傷得再厲害,也要“把槍送到隊伍上去”,表明“我”也曾對孩子不放心,擔心機槍被破壞。
D. 甘蔗地是“我”與那孩子的連線點,小說由此轉入女少先隊員勇敢機智救護戰士的故事,在血與火的鬥爭中表現新中國少年的英雄品質。
8. 小說中寫那個孩子從莊裡回甘蔗地時,“一個人小聲地數著:一,二,三,四………”,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9. 小說開頭的表達方式、結尾的敘述人稱都與主體部分不同,這種變化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案:
7. C
8. 這是一處涉及人物性格塑造的細節描寫,主要刻畫孩子的兩個特點:心思縝密, “數著:一,二,三,四……”,表明她事前確認過“我”的位置;謹慎小心,“小聲地”,說明她雖然只有“十二三歲”,卻有敵情意識。
9. ①小說開頭的表達方式採用議論,點出“珍貴的紀念品”都有“不平凡”的經歷,從而自然引出正文對一條紅領巾來歷的敘述。②小說結尾的敘述人稱採用第二人稱可以拉近與讀者的距離,顯得親切自然,富有現場感。③小說在表達方式,敘述人稱上的變化,使作品顯得靈活多變,行文活潑,容易讓讀者尤其是少年兒童喜歡閱讀。
珍貴的紀念品
王願堅
像我們這樣的老戰士,大半都有這麼個怪脾氣——喜歡儲存點珍貴的玩意兒:一塊從自己身上開刀取出來的炮彈皮啦,老戰友的來信啦,等等。因為這些東西都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留著可以做個紀念。像我,就儲存著這麼一條紅領巾。
那是1953年的事。蔣軍拼湊了兩萬兵力,二十多輛坦克,想偷偷地襲擊我們的東山島,陰謀配合美軍在北韓對我們的進攻。我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東山島戰鬥開始的時候。
戰鬥一打響,我們連的任務是阻擊。戰鬥正打得火熱,連長到我跟前說:“於成年同志,你這挺機槍做掩護,部隊轉移到主陣地去!”
敵人被趕下去了,彈藥手也平安地撤走了,可就在這時,我負了傷:一顆子彈打在大腿上,麻酥酥的,那血呀,像個小泉眼似的,呼呼直冒,不一會兒腿底下的土就溼了一大片。憑經驗,我知道傷得不輕,十有八九是碰到骨頭上了。我想包紮一下,誰知道一掏口袋,急救包沒啦。這時候,敵人的小炮還一個勁兒地往這兒落。不行,得走!人死活不說,這挺機槍丟不得呀!
我把槍往懷裡一抱,一骨碌就滾下了山坡,費了好大的勁,才爬過一條小溝,順著溝沿望著一塊黑壓壓的甘蔗地爬。爬呀,爬呀,越爬越覺得沒有力氣,渾身發軟,突然眼前一黑,就啥也不知道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我醒過來了。迷迷糊糊的,覺得腮上像爬著幾個蟲子,癢得很,伸手一摸,溼漉漉的。睜眼一看,原來我正躺在一個孩子的身旁。那孩子抱著我的肩膀,頭俯在我的臉上抽抽喳喳地哭,淚珠吧嗒吧嗒掉到我臉上,又順著流下來。
我掙扎著坐起來,四周望了望:是在一塊甘蔗田裡,那甘蔗密密麻麻的,隔一壟就望不見人;我那挺機槍好好地架在甘蔗棵子上。我竭力回想是怎麼到這個地方來的,這時才想到我那負了傷的腿,不由得朝傷口處望了一眼。冷不丁一看,把我嚇了一跳:怎麼血流得這麼多!再仔細一瞅,才發現那並不是血,是一塊紅布。那紅布哇,鮮紅鮮紅的,就和我的血一樣紅。奇怪的是,那塊紅布竟扎得那麼準,那麼平貼,不歪不斜,不鬆不緊,就像衛生員包紮過的一樣,怪不得血不流了呢。不用說,這一定是這個孩子乾的事。我仔細打量了一下,這是個女孩子,看樣子有十二三歲,梳著兩條小辨兒,黑黝黝的圓臉上稀稀落落的有幾個雀斑,下巴上有一個黑痣子,長眉毛下面長著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看就是個機靈的孩子。可是她怎麼在這個時候跑到這個地方來了!我剛要問,她倒先開口了:“叔叔,腿還痛不痛?”
我說:“不痛了。”真的,因為止住了血,不怎麼痛了。
“嗯,真的不痛。”我看著她那開心而又天真的小臉孔,又感激,又怕她為我的傷口害怕,我把話岔開去,問她:“你怎麼一個人到這兒來啦?”
她說:“媽媽去給那邊山上的解放軍叔叔送開水去了。臨走的時候叫我躲到這裡來。”
我看看傷口上的那條紅領巾。不知怎的,眼眶一熱,眼淚也差點收不住了。
痛過一陣以後,我透過甘蔗棵子望望天,太陽已經偏西了;我把耳朵貼在地上聽了聽,附近的槍聲早停了,只有遠處還傳來槍炮聲。
“你在這兒躲著吧,我得找部隊去了。”說著,我就往起站,誰知這腿傷得的確厲害,腳剛一著地,就鑽心地痛,我“哎喲”一聲又歪倒了。
她連忙扶著我,說:“叔叔,你還得躺著。”
我說:“不行,打仗的時候,一挺機槍關係重大,我得把槍送到隊伍上去。”
“我給你送,我扛得動,我剛才還扛過呢!”她看看我的臉,知道我不答應,她就說:“要麼,我先進莊去看看,找人來抬你,好不好?”
過了約摸有一個鐘頭,我聽見甘蔗地頭上一個人聲地數著:“一,二,三,四……”是她,她回來了。仔細一聽,似乎還有一個人,我一驚,剛要抓那挺機槍,就看見她鑽了進來。
孩子一蹦蹦到我跟前,高興地說:“莊裡沒有塵匪,可是找不到人,我把我媽領來了。”
太陽快落的時候,孃兒倆幫我走到了村子裡,到了她們的家。
那條包過傷的紅領巾,現在還留在我這幾。我還她的是條新的。你看,這就是那條紅領巾。這條缺口,是她給我包傷口的時候用牙撕開的。
(有刪改)
7.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小說以《珍貴的紀念品》為題,不用更直接的“一條紅領巾”,這樣擬題既表達了“我”對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又能引起讀者的懸想。
B.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寫“我”醒來後產生“誤判”,這既是因為自己受傷嚴重,又是因為那孩子用的是鮮紅的紅領巾來給“我”包紮傷口。
C. “我”受傷醒來第一件關心的事是“我那挺機槍”,腿傷得再厲害,也要“把槍送到隊伍上去”,表明“我”也曾對孩子不放心,擔心機槍被破壞。
D. 甘蔗地是“我”與那孩子的連線點,小說由此轉入女少先隊員勇敢機智救護戰士的故事,在血與火的鬥爭中表現新中國少年的英雄品質。
8. 小說中寫那個孩子從莊裡回甘蔗地時,“一個人小聲地數著:一,二,三,四………”,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9. 小說開頭的表達方式、結尾的敘述人稱都與主體部分不同,這種變化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案:
7. C
8. 這是一處涉及人物性格塑造的細節描寫,主要刻畫孩子的兩個特點:心思縝密, “數著:一,二,三,四……”,表明她事前確認過“我”的位置;謹慎小心,“小聲地”,說明她雖然只有“十二三歲”,卻有敵情意識。
9. ①小說開頭的表達方式採用議論,點出“珍貴的紀念品”都有“不平凡”的經歷,從而自然引出正文對一條紅領巾來歷的敘述。②小說結尾的敘述人稱採用第二人稱可以拉近與讀者的距離,顯得親切自然,富有現場感。③小說在表達方式,敘述人稱上的變化,使作品顯得靈活多變,行文活潑,容易讓讀者尤其是少年兒童喜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