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相邀,我嘗試回答一下,請指正。
關於中國製造在全球的定位,官方的說法是正在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當然,製造業的範圍太廣,雖然在2010年時,中國的製造業規模已經超過美國,位列世界第一,但是,總體技術附加值還差的比較遠。差別最大的就是高技術裝備製造業。雖然現在的紀錄片裡面提到中國的高鐵、港機、工程機械等發現很不錯,那也只是幾個門類。
簡單的對比來看,軍工製造業最為明顯。從原先的望塵莫及,到現在有些裝備不次於歐美,整體差距控制在一代以內,雖然進步很大,但原先的差距太大,迎頭趕上或者彎道超車都還需要時間。
接下來怎麼做呢?我認為至少有三個方面可以作為。
第一,是官方繼續統籌組織談判,以市場換技術。引進、購買、模仿之路還要走一段時間。
第二,是各個企業要有針對性的增加研發投入,爭取有更多的成果,即便是下次遇到這種困境,手裡也要有更多更重談判的籌碼。
第三,國家可能會採取強勢引導和資助的辦法,組合一大批企業、高校等組織,集中力量,專門攻關,以期儘快破局。這樣的事情,各個發達國家都做過。日本曾經強力捏合東芝、日立、索尼等集團,在半導體上強強聯合;南韓曾經大力扶持三星等集團在電子產業的發現,美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資訊高速公路計劃也是如此。中國在發展航空業方面,也用過同樣的辦法,所以才有空現在的“20系列”。
至於其他的,肯定還會有,請繼續關注。
多謝相邀,我嘗試回答一下,請指正。
關於中國製造在全球的定位,官方的說法是正在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當然,製造業的範圍太廣,雖然在2010年時,中國的製造業規模已經超過美國,位列世界第一,但是,總體技術附加值還差的比較遠。差別最大的就是高技術裝備製造業。雖然現在的紀錄片裡面提到中國的高鐵、港機、工程機械等發現很不錯,那也只是幾個門類。
簡單的對比來看,軍工製造業最為明顯。從原先的望塵莫及,到現在有些裝備不次於歐美,整體差距控制在一代以內,雖然進步很大,但原先的差距太大,迎頭趕上或者彎道超車都還需要時間。
接下來怎麼做呢?我認為至少有三個方面可以作為。
第一,是官方繼續統籌組織談判,以市場換技術。引進、購買、模仿之路還要走一段時間。
第二,是各個企業要有針對性的增加研發投入,爭取有更多的成果,即便是下次遇到這種困境,手裡也要有更多更重談判的籌碼。
第三,國家可能會採取強勢引導和資助的辦法,組合一大批企業、高校等組織,集中力量,專門攻關,以期儘快破局。這樣的事情,各個發達國家都做過。日本曾經強力捏合東芝、日立、索尼等集團,在半導體上強強聯合;南韓曾經大力扶持三星等集團在電子產業的發現,美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資訊高速公路計劃也是如此。中國在發展航空業方面,也用過同樣的辦法,所以才有空現在的“20系列”。
至於其他的,肯定還會有,請繼續關注。